【框架梳理课】不会做框架,怎么办?
备考咨询欢迎戳我哦
7月啦,你的复习进度到哪里了?
估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进入强化阶段的复习了,那么强化阶段需要我们重点做些什么呢?
如果说基础阶段是我们熟悉各科脉络、深入详细地学习每一个细节知识点、夯实基础的过程,那么强化阶段则需要我们做框架梳理,根据框架有侧重点地复习,稳抓稳打,为接下来的背诵做充分准备。
由此可见,框架梳理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们只有对每一科的脉络体系足够熟悉,在脑海中能浮现起一个自己的科目框架图,当看到试卷中的某个题目时,才能马上回想起该考点是属于哪一科目中的哪一章节哪一知识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框架梳理如何做,需要观看视频版的,请扫码学习
1.框架对背诵的重要性
假设每一个具体知识点都是一张张“小卡片”,那么背诵过程就是不断把一张张“小卡片”输入、加工、存储到大脑记忆系统的过程,而在脑海中形成框架体系就如同把一张张“小卡片”分类划区、回归本位,以免它们分散各处,以免再次提取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才能提取到目标“卡片”。
所以,形成框架体系有助于我们在考场上快速回忆起目标知识点,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答完全部题目。
2.框架的作用
·构建框架有助于梳理逻辑关系
我们经常在看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版本章节的体系排列比较混乱,以至于我们能看懂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为何会被先后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何关联?我们很难明白。
比如侯玉波老师的《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这一章的内容相对来说就很混乱,【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分别被放在了【态度的概述】和【态度的形成】中,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进而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该知识点之间关联的认知不够清晰。
·构建框架有助于明晰重难点
框架中除了展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外,对于其他不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不会再花篇幅去详细展示,所以框架图也是帮助我们进一步明晰科目的重难点。
·构建框架有助于查缺补漏
每本书的内容对该领域知识的覆盖也并不一定全面,我们需要在理清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在框架图中进一步补充其他被遗漏的知识点。
比如侯玉波老师的《社会心理学》里关于【侵犯行为】的相关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侵犯行为理论】,而这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3.同学们的误区
不同学科的特点各不一样,搭建框架图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就《社会心理学》来说,参考书目的版本很多,不同版本的表述各异,没有哪一版本的内容是足够全面的,所以我们在知识储备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搭建内容全面的“完美”框架。
老师们在线下集训课上看到同学们自己画的框架图都是根据书或者讲义的目录和小标题去画的,这是很大的误区,相当于在抄写标题,而不是搭建框架,没有逻辑性、没有重难点,也不会让你背起来更省力。
所以,强烈建议同学们不要抄标题来建立框架。
4.不会做框架,怎么解决
小思近期也收到很多同学的反馈,
比如,
做框架像在抄书怎么办?
科目脉络太混乱,不知道该如何梳理知识体系?
……
针对这类同学的问题,我们特开了一系列【框架梳理课】,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
老师们熟悉每个科目的不同版本参考书目内容,善于将所有知识整合起来,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缩减,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三年两年能练出来的,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整合能力。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拿起笔在本子上试着写写画画框架图——不一定必须是老师梳理的那个版本,你可以根据你的复习情况,有侧重地、有筛选地、在自己进一步加工理解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你自己的专属框架图。
我们在听课时,不单单是要听老师的框架、更要学习老师梳理框架时的思路、方法、步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而对于你们,获人以鱼不如获人以渔。
5.课程介绍
·课程特点
老师们针对不同院校的真题考察侧重点,整合了每个科目各大版本参考书目的要点内容,整体框架明晰,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
·如何使用
使用方法: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绘制内容,自己再花两个小时绘制一遍。
配套资料:基础强化班的讲义。
后期背诵:先背框架再背讲义。
·适合群体
适合所有复习阶段的同学。
·适合版本
无论你的科目版本是以下哪一个,都可以听,都会有所收获:
312版本、347版本,侯玉波版本、金盛华版本、华东崔丽娟版本、华南郑雪版本、乐国安版本、十三校联编版本、胡竹菁版本、章志光版本等等。
·对应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347,华南师范大学347,北京大学347,首都师范大学347,东北师范大学347,华南师范大学347,南京师范大学347,陕西师范大学347,北京林业大学347。
·往期好评
·各院校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