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9.46 结构主义

2023-07-21 12:1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6、结构主义


  发源于法国,最初出现和流行于二十世纪初。到六十年代终于形成为一个哲学思潮,并且发生广泛的影响。它起初是在语言学中,后来在人种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美学、文艺学等学科中发展起来;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和研究方向而与这些学科紧密联系着。它的形成依附和寄寓于具体的人本科学,至今仍缺少从各学科之中予以概括和总结的结构主义纲领性哲学专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这种方法的先驱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莱维·斯特劳斯,心理学家拉康,历史学家富柯[i],以及巴尔特、萨福男、杰尔达、格列马斯,美国的语言学家齐姆斯基。

  结构主义的立足点是确认事物有其结构而且事物的本质在于它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是主观的先验的,是人类理性先天构造出的。结构主义方法的特点有:(一)通过结构去认识事物,先找出一个模式、框架;(二)在观察到的水平之下,经验范围之外去寻求结构,反动停留在经验之上,只研究外部现象;(三)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它有自己的构成元素,但整体对于部分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四)强调注意和描述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反对单纯的分析方法;(五)主要分析与历时结构相对的共时结构,强调静态的共时性,忽视以至反对研究历时性。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有其合理之处,如强调事物的整体性、结构性等。它的严重错误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结构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解释,反因果关系等等。现在结构主义已从研究人类现象延伸到数学和物理等等领域,如数学上的布尔巴基学派。阿尔图塞试图用结构主义去修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


注:

[i] 1926—1984。

《哲学小辞典》9.46 结构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