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上野千鹤子女士的采访视频有感:当我们谈论女性主义究竟在采访什么?又延伸...

发布这条笔记的初衷是想说,婚育这种个人选择不能拿出来作为一名人类是不是女权的标准,婚育是个人选择,不应当将批判的眼睛聚焦在对于个人现在的批判而是聚焦在结构上,结构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做出系统性的改变,而不是指责个人的选择,因为很多时候个人选择是非常现实、被结构塑造的。
上野在视频中提出“不能糊弄自己”这一点是要明确的。自欺欺人在女性进入婚姻当中往往会成为救命药,而当我们有了女性主义这样的理念之后,我们学习了女性主义之后,它就会帮助我们有走出婚姻的勇气(也就是说我在婚姻当中感到了不幸福,我不会忍气吞声)这也是女性主义这样的理念在帮助我们的地方,它是指导我们生活的一个方法论。而糊弄自己是结构塑造之下机械的完成这一过程,明明是被迫的却将其合理化,女性应当重视自己主体性。
父权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力太广太深,使我们甚至难以分辨自己的生活中哪一部分是真正自由的,哪一部分是被强加的。父权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力太广太深,使我们甚至难以分辨自己的生活中哪一部分是真正自由的,哪一部分是被强加的。(这就是结构)
所以当我们集中于女性主义的角度批判时,不能把眼光放在对于这个具体的个人的选择上的批判,实际上在古往今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走入婚姻的女性,她们仍旧是女性主义者,同时为女性做出了很多贡献。
现阶段女性主义爆火在人们的视野里面,不应当用来作为一个急切地追求群体纯净属性的契机,而是应当加深于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女性主义远远不止于对生育的讨论,其中还有更多的有关于家庭劳动,公共空间的探索,要进行更多的向外延伸。
转我一个我朋友师兄的一小段话:….女权主义不在微博热搜,不在话语圈套,而在波伏娃、在《厌女》、在弗里丹Betty Friedan、在巴勒特、在香奈儿,在男权面前的不屈服,而非“生孩子也是自由选择”的虚假掩饰,只有意识到不自由,才会知道什么是自由。否则就是被催眠,你是自由的、你是自由的….
某站对于话语进行筛选,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父权制话语结构,这种操作之下这就会造成然后女权内部继续在评论里斗,然后不懂女权的人继续误解。婚育问题这种个人选择的私生活情感问题继续领跑热搜,还持续和女权本身划等号挂勾。用spring的话说,父系体制最大的陷阱就是让女性或其他性别人群陷入情感讨论中不可自拔,不再有时间关注公共事务、性暴力、教育、薪资福利等平等问题。我们都不应把自己扔进这个陷阱,不谈两性情感问题,走出谈论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女性主义觉醒。
现在女性相关的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开始议论,都能掀起不小的风浪。但这其中,很多以二元简单对立的观点会迅速被取出来,某个话某个视频可能只是引导,而后面众人发酵对立,也成为了这内容里的一层。而没有了解其中的人,就也会通过表层呈现的东西,粗浅地为女性主义下一个标签,而真正失语的不再是一时的争辩对错,而是一个长期固化的印象
警惕警惕再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