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凡尔赛”:掌握制天权?空天飞机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近日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率先宣布之后,央视也披露了中国自主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太空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的消息。
此消息让许多军迷欢欣鼓舞,稍有军事知识的都知道,“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这玩意说穿就是空天飞机,或称航天飞机。
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飞机和太空船,这些运载工具可以把人类送上天空。然而,飞机和太空船的设计从来都是各成体系的,因为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而太空船在太空中飞行。前者属于航空,后者属于航天。
尽管差别很大,但这两大技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无论什么航天器进出太空,都必须穿越大气层,不得不与空气打交道,后者显然属于航空技术的范畴。
这种紧密联系导致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有没有一种飞行器,它既能在大气层内飞行,又能在大气层外航行,它既能水平起飞,又能水平降落。这种新型飞行器就是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概念始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以及我国的“863”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成功忽悠苏联大量投入人力物力,间接导致其解体。
近年来,随着“空天一体”“海空一体”“一小时打遍全球”等军事理论的提出,空天飞机再次出现在世界主要大国装备研发的名单中。
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它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飞行器,是各国争夺制空权和制天权的关键武器之一。
推动空天飞机研究的直接动力是它的经济实惠性。由于空天飞机可以重复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所以,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它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它和航天飞机相比,由于空天飞机可以水平起飞,所以它的安全性更高。
所以,为了寻求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天地往返运载系统,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纷纷推进自己的空天飞机研究。
空天飞机的设计思路有:充分利用大气层中的氧,以减少飞行器携带的氧化剂,从而减轻起飞重量;整个飞行器全部重复使用,除消耗推进剂外不抛弃任何部件;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简化升空和返回所需的场地设施和操作程序,以减少维修费用。
而空天飞行器的任务范围更复杂,更艰巨,需要在距地面几公里大气层空中,到上万公里高度的太空中多次往返飞行,可能在近地空间(中),就近执行必要的敌方战略导弹上升段拦截、敌方顶级战略目标的摧毁任务,也可能在低、中、高各轨道执行各种光电信息侦察,中、末段飞行中战略导弹的拦截,反卫星作战等各种作战需要的性能。
因此它不仅在初始升空阶段需要助推火箭送上太空,自身还需要自备大量燃料储存空间,以及可在空天两种环境,音速、高超音速两种条件下长时间运行的发动机,还有超级耐热、耐疲劳、防辐射、雷达隐身保护层的防护,还要预留武器仓以及各种作战辅助系统,天地信息传输系统、人员生存空间,这种空天飞机需要造多大?制造的难度有多大?是航天飞机无法比拟的!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获取更高的高度和更快的速度一直是航空航天部队锲而不舍的目标,虽然第三代战斗机从单纯的高空高速开始转向重视格斗和机动能力,但是随着战场的空间不断地扩大,战场的上限已经不局限于大气层,轨道上的航天器也是打击目标之一,考虑到战场感知、通讯和定位在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于卫星,如果有更为方便的反卫星作战方式显然对于瘫痪对手的侦察、指挥是非常有效的。
除了军事应用,空天飞机也能在和平利用太空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空天飞机可以为卫星补充维持轨道所用的燃料,延长其在太空中工作的时间,还可以进行一些卫星维修工作。当某一地区突发自然灾害时,空天飞机可以迅速到达灾区上空,持续对灾区进行遥感探测,支持救灾工作高效开展。
空天飞机时代,战争从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全、制电磁权,向制天权迈进,前面“五权”基本还限制在大气层以内,制天权是更高一层“维度”,掌握制天权,将形成“高维”对“低维”打击的不对称优势。举个通俗的例子,猎鱼者提着鱼叉,快速在岸边移动,而池塘里的鱼儿没有任何反博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