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奇妙战争——英萨战争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分为倒幕派和幕府派。其中,倒幕派代表了开明进步,而幕府派代表了因循守旧。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文九二年(公元1862年)8月,萨摩藩的大名岛津久光,在江户完成了出差任务,带着700余名随从,浩浩荡荡地启程准备返回京都。
在日本江户时期,大名出行,周围的闲杂人等都要回避,来不及回避的,就需要停下来行礼。而胆敢冲撞队伍的人,格杀勿论。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方说赶着接生的产婆,就可以无视这条禁令,随便冲撞,就算是天皇也不能拦着。
这天,岛津久光的队伍走到了武藏地区,这时候,迎面走来了几个外国人,更具体地说,是几个英国人。
这几个英国人,分别是在横滨的外国使馆区工作的英国员工克拉克,以及其妹妹,保罗特尔;在横滨工作的丝绸商人马歇尔;还有一名英国游客理查森。
这几个英国人正骑着马,朝着岛津久光的队伍相向而来。
岛津久光的近臣走了过去,用极不流利的英语向这几个英国人解释,说他们面前的是大名的队伍,所有旁人都要下马步行避让。
遗憾的是,英国人只听清了“大名”二字。他们感到非常兴奋,原地下马开始准备相机拍照,或许是准备发朋友圈。
武士们于是纷纷上前阻拦,双方发生了口头摩擦。这个时候,或许是由于双方叫喊声太大,英国人的马受到惊吓,撞到了岛津久光的近臣木村士休。
武士们就好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突然齐刷刷地拔出了刀,萨摩藩士奈良元喜左卫门第一个动手,砍伤了理查森,其他人一拥而上,纷纷补刀。倒霉的理查森身中100余刀还没断气,挣扎了20分钟才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其他三人情况要好一点,马歇尔和克拉克被砍伤了肩膀和后背,保罗特尔女士没有受伤,成功逃脱。不过此事给她造成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她数年后由于精神病发作而死亡(精神病导致产后大出血)。
这件事影响极其恶劣。因为这是首次日本官员砍杀外国游客。
英国政府于是和萨摩藩进行了交涉。交涉条件也很简单:交出杀人凶手,并赔偿5万英镑。
但是萨摩藩拒绝。
岛津久光甚至对英国外交人员表示:钱是没有的,凶手也不交,英国人想要凶手,那就自己来抓。
其实,岛津久光的傲慢,并不是没有根据。因为在当时,“天诛”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所谓“天诛”,就是尊攘派人士,以及一些思想激进的武士,会当街刺杀一些公认的坏人,而且在砍人的时候会高喊“天诛”,意思是“代表上天消灭你”。
而这些所谓的“坏人”,主要指的是罕见,哦不,是“日奸”,更准确地说,是“国贼”。
不过法律也没规定什么人算国贼,所以“国贼”的定义相当宽泛:支持“公武合体”的、支持开国通商的,甚至只是和外国人说过话的,都在“国贼”的范畴之内。
而且当时,幕府派是最先支持对外开放,通商开国的,所以支持幕府的人士也算国贼。
其实最早,天诛的对象是外国人。有很多外国游客、商人,在街上压马路的时候,突然就有人大喊一声“天诛”,然后从背后一刀砍过来。
最开始只是砍外国人,后来打击面逐渐扩大,幕府派人士、支持开国的进步青年、教洋文的老师,甚至刑满释放的囚犯和高利贷主都成了“天诛”对象。
到了1862年,“天诛”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仅仅是江户地区,年均就有600余人死于“天诛”行为,其中外国人仅有3人。
所以在萨摩藩大名,岛津久光的眼中。每年在大街上莫名其妙被砍死的外国人不计其数,他的手下砍死了几个外国人,根本算不上事儿,英国政府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
他错了。
就是因为莫名其妙被砍死的外国人太多了,所以英国人正缺个机会发泄怒火。
公元1863年,交涉无果的英国人终于不耐烦了。他们派出1400人,以及7艘军舰,开到了距离萨摩藩7公里的地方下锚。
英萨战争爆发了。
6月22日,英国舰队对萨摩藩首府鹿儿岛,进行了炮击。炮击持续了一整天,当晚,4个萨摩藩藩士划着小船,来到英国军舰附近,要求和谈。英军指挥官库帕向他们递交了和谈要求。
要求不变,还是要求萨摩藩交出杀人凶手,并且赔偿5万英镑。
这四个哥们儿表示需要回去和大名商量一下。但是这几个家伙一去不返,一连几天,萨摩藩一点动静都没有。
英国人感觉自己被耍了,于是更加愤怒,重新开始炮击。
于是这天晚上,萨摩藩又来人了。不过这次来了8艘船,他们表示自己是萨摩藩的外交人员,希望能登上英军战舰,进行交涉。
有40余人登上了英军旗舰尤里阿拉斯号。然而,这几个人根本就不是外事人员,而是“刺客”,他们打算一登船,就趁英军不备,把英军将领剁成肉酱。萨摩藩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和英国人讲道理,今天以“倒幕派”和“开明派”的名义,名留青史的萨摩藩,在当时只不过是一群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野蛮人。
这40几个人刚登船,英国人就觉得不对劲。他们不仅身披甲胄,全副武装,甚至还没有携带任何肉眼可见的外交文书和文具用品。
英国人警觉了,他们拿出武器和萨摩人进行对峙,并且表示,除非萨摩人拿出纸质的外交文书,否则必须立刻下船。双方对峙了10分钟,萨摩人终于怂了。
他们听从了英国人的要求,纷纷离开了军舰。萨摩武士们撤退了。
这下子英国人彻底明白了:这群野蛮人根本没打算谈判。
7月1日凌晨,英国皇家海军倾巢而出,把鹿儿岛港口夷为平地,并且派出陆战队员登陆,与萨摩武士进行了巷战。在武士刀和刺刀的交锋中,萨摩方阵亡18人,英军阵亡11人。令人意外的是,素以剑术高超闻名的萨摩武士,在与英国陆战队的白刃战中,竟然落于下风。龙虾兵们的刺刀冲锋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武士们的预料。
虽然没死几个人,但武士们被英军吓破了胆。萨摩人撤退了。
英军俘获了港内停泊的三艘铁甲舰:天佑丸、白凤丸、青樱丸。这三艘铁甲舰都是萨摩藩从美国那儿买的,总共花了30万两黄金。而英国要求赔偿的5万英镑,约合仅6万两黄金。
其实把船卖了当做赔偿,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事态发展到这个阶段,英国人打算乘胜追击。
虽然鹿儿岛上修筑了炮台,但英国皇家海军的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更胜一筹。轻松击毁了全部炮台之后,英军进一步对鹿儿岛城区进行了轰炸。
一个典型的古代日本城市,分为“城下町”和“天守”。城市是没有城墙保护的,城下町的中央就是天守。天守属于堡垒型建筑,在和平时期,是大名、藩头或者奉行的居所,相当于今天的市政府大楼。而战时则作为堡垒,收容城下町的避难平民。
天守比较坚固,通常火炮难以造成伤害。所以虽然英方军舰几乎把城下町夷为平地,但萨摩方几乎没有人员伤亡。
这时,意外发生了:鹿儿岛的天守阁里,是装备了火炮的。而这时,从天守中发射的一枚炮弹,正好命中了英方旗舰尤里阿拉斯号,而且正中舰长室,击毙了舰长乔思林谷上校以及大副。
突然失去指挥官的英军顿时乱作一团。群龙无首的英军军官们商量了一番,决定撤退。于是7月22日,持续了一个月的“英萨战争”由此结束。
此战,萨摩方损失惨重,不仅伤亡过百,还损失了全部海军(三艘铁甲舰),被摧毁了大量民房和军民设施。而英方阵亡18人,包括意外阵亡的乔思林谷上校,旗舰尤里阿拉斯号中度损伤,另有三艘战舰轻伤。
不过,更加令人意外的是,此战之后,英国和萨摩藩,竟然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英国人开始欣赏萨摩人的悍不畏死,而萨摩人也看清了自己和西方列强的差距。
战后,萨摩藩不仅交出了5万英镑赔偿金,还主动开放通商口岸,铺设火车铁轨,聘请西方教师,开设西式工厂,军队采用西方制式,进行西式训练,萨摩藩主岛津久光还派遣宗家子弟出国留学。不仅萨摩武士扔下了铠甲和武士刀,萨摩的民众也抛弃了“天诛”思想,开始全盘西化。当然,萨摩藩聘请的“洋人先生”,也都是清一色的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