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二十八)——判断
判断从第166节到180节,因为内容非常多,本篇不根据小节来讲。

判断。判断是对概念的各个环节予以区别,由区别而予以联系。在判断中,概念的各环节被设定为独立的环节,它们同时和自身同一而不和别的环节同一。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判断,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个体的,个体事物又具有普遍性在其本身,或者说,具有个体化的普遍性。判断表现的观点是有限的。
PS:判断是这样一种东西,就像“金子是金属”一样,具有“个体是普遍”或“个体是共体”或“主词是谓词”的形式,其中“是”是从概念的本性里产生出来的而不是我从外面附加给它们的,只有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对一个尚没有适当规定的表象加以规定时,才可以说是在下判断。
上一篇已经说过,从概念本身到判断就是从个体性出发建立概念的特殊性的过程,在上述关于判断的说明中,似乎还没有见到特殊性,似乎只是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的联系,不过特殊性也即将出现。
主词与谓词关系的发展。在判断里,主词是否定的自身联系,是直接具体的,而谓词是抽象的、无规定性的、普遍的东西。但主词和谓词通过“是”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谓词也包含有主词的规定性,因而是特殊性。特殊性是主词与谓词确定了的同一性。特殊性就其中立于主词、谓词形式上的差别而言,就是内容。
PS:这里再来理解规定可能会更轻松一些,因为在例如“金子是金属”这个判断中,我们是没有给出金属的规定性的,而是用金属来规定金子。当然,很显然,我们能从这种描述中看到,一个新的恶无限又要出现了。所谓的特殊性也很好理解,当我们用金属来规定金子的时候,同样是在说金子是一种特殊的金属,这样金属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抽象存在了。通过判断的过程,主词获得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谓词也获得特殊性和个体性的意义。
由判断到推论。主词、谓词和特定内容或主客的同一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的判断里,最初仍然是被设定为相异的,但从概念的观点来看,他们又是同一的,通过“是”的联系,主词须设定有谓词的特性,谓词也获得了主词的特性,“是”的效能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发挥出来。于是概念通过内容充实的联系而进展到推论。
PS:虽然在普通逻辑学中,有非常多不同种类的判断,但本质上,不同的判断只是一个跟随一个必然进展,或者是对概念自身的一种连续规定。
判断的四个阶段(这部分不展开讲,事实上内容还是非常多的):
PS:这里的四个阶段不是上面提到的普通逻辑学中对判断的划分,这四个阶段来源于康德,不过黑格尔并不是完全满意这种分类,也许是因为有四个阶段吧。不过还是要提一下,就辩证法并不总是以“正题-反题-合题”的形式出现,或者说,虽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三个阶段,但在具体应用中却不必严格按照三个阶段来的,至少黑格尔的很多其他论证中都存在两个阶段、四个阶段等的辩证法论证。这几种判断的区别式建筑在谓词的逻辑意义上的。
(1)质的判断。对定在的判断。又简单的分为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例:“玫瑰花是红的”“玫瑰花不是红的”
(2)反思的判断。对实存的判断,这个判断需要超出主词的直接个体性,与一个他物建立联系。例:“这根皮带是有伸缩性的”“镰刀是有用的”
(3)必然的判断。在内容的差别中有同一性的判断。例“金子是金属”
(4)概念的判断。概念的判断以在简单形式下的全体作为它的内容,以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否一致作为谓词。例“程序是正当的”“事情是真的”(真这个概念在前面讲过了)
在概念的判断里,又出现了确然判断,确然判断发展到它的否定——或然判断,最终达到否定之否定,来到推论。

下一篇讲推论,估计是和本篇相似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