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供应链协同平台有哪些?
找到供应链协同平台固然重要,但在这之前,你如果明白如何做好供应链协同,那配合供应链协同平台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
下面我将从2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1、如何做好供应链协同(这里我会用案例进行讲解)2、供应链协同平台有哪些比较好用的?看完这两段内容后,保证让你收货满满。
(为防后续找不到,建议先点赞+收藏,以供随时翻阅)
一、如何做好供应链协同?
如何做好供应链协同?乍一听起来,这个话题似乎很大,很难回答。但事实上,供应链协同的好与坏,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它不仅与组织和流程有关,也和我们每个人,甚至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一件职场上司空见惯的小事说起。

案例:邮件门
陶轩最近入职了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担任供应链部门的负责人。刚刚走马上任,他就被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弄得焦头烂额:缺货问题、滞销问题、质量问题、客户投诉、供应商断供……每天都在救火,不仅如此,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还不停地吵架,互相推诿责任,这让陶轩十分恼火!
这不,陶轩刚从工厂车间回到办公室,连水都没来得及喝,打开电脑就看见刷刷刷几十封同一个主题的邮件跳出来占满了整个屏幕。陶轩职业性地快速浏览了这些邮件,不由得火冒三丈!
一个物料的短缺即将造成车间停线,采购说是计划的责任,计划说是采购的数据维护有问题……
采购员辩解道:“之前根本没有人告诉我说数据存在问题!”
计划员冷冷地回复说:“我邮件发给你了,你自己不看!”
采购员十分委屈:“我每天收到一百多封邮件,没有办法保证每封邮件都从头到尾仔细看过……”
计划员继续狠抽鞭子:“那就要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大家都认真看邮件,只有你不看,出了问题你才知道看邮件!并且,我发了三遍邮件,每封邮件都加了签!”
采购员似乎想到了什么:“原来你说的是那几封邮件啊,别在这里糊弄人了!那几封邮件我还是认真看过的,但是邮件中讲的根本不是数据这回事(请看附件),而是提醒有哪些物料即将缺货了!这不废话吗?谁不知道有哪些物料即将缺货,但是数据有问题你为什么没有讲出来?搞得我使力的方向都错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一整个上午、几十封邮件,刚开始还只是两个人互发邮件互怼,后来索性都抄送了自己的同事、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几十号人被拉到邮件中观战,但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对陶轩来说,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上一次,他把几个当事人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个多小时,本以为大家会引以为戒,没想到同样的事情又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此刻,陶轩目光凝重,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用最快的速度在电脑上写了一封通告,发送给了供应链部门的全体人员:
标题:不要用邮件来解决问题!
最近观察到不少组织习惯于用发邮件的方式来“协同”他人工作,我必须郑重告知大家,必须对这种工作方式说NO!
邮件是农业时代的产物,是过去没有电话,大家相隔万里时所不得不使用的沟通工具。如今,虽然有了电子邮件,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尤其是当两个座位相隔不到十米的人也要通过邮件来进行沟通,这本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悲剧,是绝不应当发生在一家倡导高效协同工作方式的公司身上的!
如今的邮件,其最大用处是用来做记录留存,除此以外,邮件是一个效率极其低下的沟通方式。因此从今天起,我给大家提几个明确的要求:
第一,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请面对面或电话沟通,不要等待,不要等待,不要等待!
第二,次重要、次紧急的事情,请用短信或即时沟通工具IM沟通,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答复,立刻回到第一点!
第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重要且紧急的问题,立刻以最高效的方式升级到自己的主管,寻求上司的帮助!
邮件可以用来做总结、做报告、做记录,但决不要通过邮件来解决重要且紧急的问题!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成为问题的owner,不推诿责任、不寻找借口,有问题就立刻去推动、去解决,推动不了就升级给更高层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们一直倡导的高效协同的工作方式!
类似“邮件门”这样的案例,想必每一个职场人士都经历过吧!在外企,这常常被称之为fly email,言下之意,就是不要让邮件在空中飞来飞去,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在企业里,我们常常把协同挂在嘴边,但彼此之间的工作方式却和“邮件门”如出一辙,毫无“协同”可言!
那么,什么是协同?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协同 = 担当 + 推动 + 共识
协同首先是担当,是对问题的ownership,是打破砂锅、刨根问底,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精神!
协同其次是推动,是对问题相关方的持续的推动。在工作中,不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怕这怕那,而是勇敢地去面对他人,甚至是他人的质疑和挑战!
协同最后是共识,没有办法获得他人的认同,就没有办法建立共识,协同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建立共识,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建立共识,也可能需要我们在原则范围内作出一定的让步,甚至可能是牺牲!
但是,有时候哪怕是有担当、有推动力、有意愿让步和牺牲,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建立共识,那就需要尽快将问题升级给更高层级的主管,借助更高层级的力量来达成共识!
协同有高效和低效之分
我们常常说的高效协同,它的公式其实也很简单:高效协同 = 高效沟通+ 协同(担当 + 推动 + 共识)
什么是高效沟通?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清晰也!高效沟通一定是及时的、双向的,能够在一来一回中快速地达成协同。因此,面对面的沟通是首选,其次是电话,再次是短信或即时通讯工具,然后才是电子邮件,最后是纸质书信。
高效协同是需要训练和修炼的!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突破思维局限,我们才能逐步养成高效协同的习惯。只有在一个倡导高效协同的组织文化中,我们的供应链协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再好的协同流程,也只能是挂在墙上的几句空话!

二、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
这里我拿我们自己做过的实践案例来告诉你,如何利用织信低代码平台快速打通:企业内部供应链/供应商/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协同。
✅ 前言:项目背景
项目情况:
国内一家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日用清洁用品的企业,淘宝垂直品类第一,销售模式包括自营和代理商两种模式,平时内部用的是采购已久的旺店通ERP来进行订单管理和财务结算。并且客户公司有小型的开发团队。(可以自行进行运维和准备项目环境,需求主要和客户开发进行确认。)
项目需求:
需要一套能够与原旺店通ERP系统打通的拓展系统(这里我们称之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核心是需要将渠道创建的订单同步到旺店通ERP中,其中货品、店铺等信息需要从旺店通ERP中进行同步,并还需要全面打通供应商上下游的管理协同。
项目周期:14个工作日(2周半)
参与人数:2人(1产品经理,1全栈)
你没看错,2个人,1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以下工作内容。效率之高,恐怕换做以前,大家也很难想象的到。
✅ 第1-2天:需求调研
项目合同签订后,第一时间与客户商定需求调研时间,地点,方案。然后抓紧安排调研工作。
本项目(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由于项目需求其实并不会特别复杂,所以我们安排了2天的调研周期,并前往客户现场进行当面确认。
调研产出:【织信低代码】中需要搭建的系统分为渠道端和运营端两个操作端口,需要与旺店通ERP进行对接。
运营端:由公司内部人员参与,对渠道和订单信息进行管理;
渠道端:可支持渠道商登陆,并且和旺店通ERP的订单操作行为进行实时数据同步;
除了基础的下单行为外,还需要具备渠道钱包功能,渠道发起的退货会以渠道钱包的方式进行退回,钱包中的金额可在后续的支付中进行抵扣。(这是去现场调研到的一个额外延伸需求,但是评估下来低代码实施并不会增加太大的工作量,就额外补充了一下)
下面是我们根据与相关业务人员访谈后,梳理的业务流程图。和传统开发一样,这一步并不能节省,一个逻辑完备、步骤详细的流程图,将会在后续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

✅ 第3-4天:模型梳理
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的需求调研完成后,和客户确认了详细的业务流程逻辑,我们就要开始需求梳理工作。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需求的梳理和分析,以及确定对应技术方案,是开发系统非常重要的一步,低代码的开发模式也不例外。
1、低代码模型梳理:
低代码开发前期模型梳理主要分为:“功能模块——表模型——字段设计”
这也对应了低代码的“应用——模块(数据表)——字段的结构”。
先整理出模块清单:

然后再逐个模块进行模型梳理:

2、原型及功能设计阶段
完成模型和接口的梳理工作后,进入原型及功能设计阶段。
虽然有了低代码的快速开发和配置,我们还是采用了传统的原型设计工具进行原型绘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尽可能和客户的需求进行贴合匹配。而不会受到低代码平台的束缚(当然这也是基于织信低代码平台强大的定制化能力才支持做到这一点)。

在这里,我们会让产品经理专门针对织信低代码做了一个组件库,可以提升交互的速度,尽量贴合低代码交互。
对于某些页面有特殊需求, 我们还可以完全支持定制化的设计,并且可以通过平台的自定义页面实现。
最后,很关键的一步,将所有的模型和原型与用户进行确认。一旦确认完毕,就可以开始我们的低代码技术评审阶段,确定本次开发技术实现方案。
✅第5天:技术评审
难点一:旺店通ERP数据对接方案

在织信低代码中建立了ERP订单和订单两个模块。其中ERP订单调用旺店通ERP的查询订单接口,定时增量获取旺店通ERP的订单信息,其表结构与查询订单接口的返回参数保持一致。
订单表存储的是在织信低代码中创建的订单信息,完成创建后会调用旺店通ERP的创建订单接口将订单信息传到旺店通ERP中,在订单表里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自行定义表结构,只需要保证创建订单接口中传入参数的必填字段都能正确传入即可。因为在订单和ERP订单中,都有原始订单号,该字段可作为唯一标识符,将ERP订单的信息同步到订单当中,例如订单状态、物流单号等,满足数据同步需求。
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只需要操作订单表,就能完成下单和同步订单状态的操作。
难点二:各模块数据隔离方案
渠道商管理系统分为渠道端和运营端两个操作端口,作为运营端可查看到自己管理渠道的所有信息,作为渠道端只能查看到自己渠道的所有信息。
基于上述需求,我们首先使用视图的方式建立渠道的操作模块。并且通过自动化设置用户的扩展参数,将渠道用户的渠道id绑定在用户信息中,后续只需要在渠道操作的模块中加入统一的数据过滤即可实现渠道端的数据隔离。

对于运营端,我们同样将运营可查看的渠道信息,通过自动化设置到用户扩展信息当中,在各个可操作模块中加入数据过滤,即可实现运营端的数据隔离。

难点三:渠道信息创建/修改审核
客户希望能发起修改时,其基础信息、组合装和合同可以整体进行编辑和报错,发起后由财务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将修改内容同步到渠道信息中。
基于该需求,我们重新做了一套渠道信息表用于存储修改内容,并且通过工作流实现审批功能,审批通过后才将修改后的数据复制到渠道信息中。
难点四:下单页面特殊交互的调整
客户希望在下单时选择商品的时候,是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商品内容,并且整个下单过程分为两步,先选择商品再输入收货地址。
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商品:我们将原本的查找列表以表单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同时默认加载出客户可下单的商品,客户填入了数量的才是需要下单的物品。
下单分步:下单的动作是创建数据,所以将货品和选择收货地址进行分组,然后开启在创建时分步展示即可。

至此,基于客户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的需求梳理部分已全部完成,下一阶段正式进入织信低代码的开发环节。
因篇幅有限,请关注我们,下周将持续更新低代码项目实战的第二阶段:
如何利用9天时间,快速开发出一整套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并完成上线测试。
【织信低代码】已经累计为20多个行业,30000+企业用户提供低代码技术支持。在不同的行业,提出深度场景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首选方案。如果你也想定制化一整套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请联系我们~
「基石协作科技」织信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比传统开发快十倍速度开发供应链管理系统

记得收藏喔~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