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莲快讯」首届蛋白质组学技术驱动的临床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发现线上研讨会

2022-07-20 14:42 作者:青莲百奥  | 我要投稿

        2022年8月19日,青莲百奥生物科技携手分析测试百科网,举办“首届”线上研讨会——蛋白质组学技术驱动的临床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发现,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智能平台』以技术驱动的药物靶点发现、再生医学临床转化、血液尿液等临床体液类样本在肿瘤及感染免疫等领域的标志物筛选、翻译后修饰的疾病标志物筛选、新材料研究成果等话题,邀请多位蛋白质组学领域及临床领域著名专家分享交流。


       青莲百奥现阶段专注于打造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智能平台,研发独特纳米材料富集技术及一站式全自动样本前处理设备,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源头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诊、疗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端和药企端落地转化,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全临床样本前处理方面,尤其针对血浆、外泌体等低丰度、超微量样本,"独"立研发"特"异富集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和检测平台的一体化。


讲师简介


图片
黄维     副研究员

黄维  副研究员

曾担任深圳市重症感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细菌与耐药监控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医学会医院感染与控制学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欧洲临床微生物与传染病学会会员,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主持项目:深圳市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深圳市科技与创新委员会自由探索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平台和载体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10余篇顶级杂志文献。


图片
杨靖   研究员

杨靖   研究员

现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PI),国家优青。其课题组突破了复杂、可变氧还修饰分析中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多种氧化修饰的全面定位和氧还转换的精准定量,建立了完整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分析体系。独立工作以来,在 Nat Chem、Nat Chem Biol、Nat Cell Biol、Nat Commun、Nat Protoc、Cell Host Microbe、 PNAS、JACS、Chem Sci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受邀为 Nat Chem Biol、Nat Commun、Acc Chem Res、Trends Biotechnol 等二十余种学术期刊进行同行评议或撰写评述,现任J Proteome Res编委。受邀作为报告人参加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如香山科学会议、HUPO、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EMBO Workshop、Keystone Symposia 等。


图片
冷泠   副研究员

冷泠   副研究员

北京协和医院干细胞质控室负责人,疑难重症与罕见病多学科会诊(MDT)会诊专家。冷泠团队研究聚焦感染性疾病和罕见病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临床需求,基于多组学大数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角度结合组织病理学等交叉学科,在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长期从事利用以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解析器官损伤与再生的机制研究,以及组织疾病早期诊疗等科学问题;通过构建iPSCs来源的类器官(如皮肤、脑、血管、肺、心脏等)结合多组学技术(空间蛋白质组学、单细胞测序等),从细胞内、外环境研究感染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的罕见病在生理和病理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和蛋白层级的致病机制,并推动类器官在感染性疾病和罕见病治疗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以及生命组学技术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以及临床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孙玉琳   副研究员

孙玉琳   副研究员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癌生物学系做博士后训练。主要研究方向是常见消化道肿瘤的癌变机理及标志物研发,并通过转化医学研究服务肿瘤精准医疗。曾参与国际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等项目,致力于通过临床蛋白质组学策略发现肿瘤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预测的蛋白标志物分子并发展检测方法。


图片
高友鹤   教授

高友鹤   教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学习生物医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训练,曾任讲师。回国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基础医学研究生病理生理学系教授。201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全国生化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创新性地提出由于尿液不像血液那样受身体稳态效应的控制,能够汇集大量的疾病相关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早期微小的变化,是生物标志物的更好体液来源。并且提出了利用动物模型寻找和疾病相关标志物,然后再在临床样本中验证的尿液标志物研发路线图。提出了领域内被忽视的药物对标志物的影响。在尿液样本的保存方面创新地提出了将尿液中的蛋白、核酸吸附在膜上干燥真空保存的方法。


图片
叶明亮  研究员

叶明亮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 年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博士学位,同年底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 年转美国系统生物研究所从事蛋白质组学新方法研究,师从著名蛋白质组学专家Ruedi Aebersold教授。2004年回国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5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特聘骨干人才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  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高灵敏、规模化分析方面建立了多项原创技术,在Nat. Methods , Nat. Chem. Biol., Nat. Protoc., Angew. Chem. Int. Ed. 等SCI期刊上发表责任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他引2000余次(所有SCI论文170余篇,他引4400余次)。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200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两次(2004年排名第4;2011年排名第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2012年排名第3)。先后主持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金委中加健康合作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等项目。


图片
赵焱   青莲百奥首席科学官

赵焱   青莲百奥首席科学官

原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分析博士,先后担任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大设施质谱平台主管,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临床质谱定量技术、疾病蛋白质功能研究、蛋白质修饰调控机制、生物大分子药物表征等前沿技术。参与过CNHUPO、HPP 2.0计划、973、863等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和“肝癌”重大疾病专项蛋白质组研究。致力于“生物标志物”——新一代蛋白质整体技术方案的开发,建立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流以及生物标志物临床医学转化方案。发表Nature,AC,JPR,ACA等多篇顶级行业杂志。


「青莲快讯」首届蛋白质组学技术驱动的临床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发现线上研讨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