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次吃必胜客是啥时候吗?
必胜客入华30年,增长越来越难
“CBNData消费站”引用数据,百胜中国在4月发布财报,一季度集团利润率降至10.7%,毫无疑问,必胜客拖了后腿。回顾必胜客过去10年的同店销售表现,都不太理想。2014年增长率跌至负值以来,必胜客年年都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浪费着肯德基创造的盈利。
时间倒退15年,必胜客在中国确实是高消费的代名词,是去一次值得炫耀半年的等级。对那个时候的多数人来说,必胜客是需要“下一点决心才能去消费”的地方,它代表着时尚,代表着购买力,“贵但值得”。
当时百胜为必胜客的定位是做“西餐权威”,走的是教中国人用刀叉的高端路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 2008 年,必胜客中国的同店销售仍高达 17%。此后到2013年,销售都是双位数增长。即使2014年出现了首次负值增长率,2015年靠着6倍多竞争对手数量的餐厅合力,必胜客总体营收增长了10%,并贡献了百胜集团在华利润的25%。
但从2015年后,大家的餐饮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卖、健康、网红餐厅、消费升级,让必胜客显得不再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今年6月初,必胜客推出了158元/位吃自助餐的消息,但在国内社交平台上毫无水花。事实就是必胜客已经不再受欢迎。
追根溯源,从品牌定位的模糊上,就注定了这个结局。在业绩压力下,必胜客在选址和营业时长也逐渐向快餐品牌靠拢,却又不肯放弃偏高端的“休闲餐厅”的品牌定位。又想要快餐模式的高利润,又不愿意放弃高端形象,在摇摆之间,已经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
与此同时,国内餐饮行业从传统的“快餐—正餐”二元格局,细分出了两种新的中间业态定位,快速休闲( Fast Casual ) 和休闲正餐( Casual Dining )。必胜客人均70~90元的消费水准已经把它划入了快速休闲餐饮品牌的赛道里,这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意味着竞争也最激烈。而且必胜客要面临的不仅是休闲餐饮竞争者,还有更多的传统餐饮业,以及这些品牌的副牌。
再加上披萨意面门槛低,缺乏真正的镇店产品,品牌老化严重和糟糕的服务体验,都让必胜客远远落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