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扭曲清单——抑郁如何扭曲理解事物的方式
消极思想通过扭曲对事物的看法产生抑郁情绪,这一过程是十分自然的,但仍有迹可循。一般来说都符合以下十点:

1.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
我理解的书上的意思是:将一切事物分成「完美的」和「啥也不是」,一旦完美的事物出现一点瑕疵就直接跳到啥也不是的境界。
书上介绍了两种情况:因为在某一领域失利,所以完全的失败了;因为一直做的很好的事情失误了一次,所以全盘皆输。
如果这么理解我觉得用“没有一切,既是全无”来概括更为恰当
但我觉得“因为我要学习,所以我只能学习”这种思维也很可怕,也就是“要么只能学习,要么不学习”,书上的概念更侧重“完美”,但我认为“极端”也值得我们小心。
2.过于概括
一件事一旦发生了,它就会像黑桃J一样在你身上反复发生。由于要发生的事不可避免地是不愉快的,所以你就会感到难过。
因为这次是如此,所以以后次次都是如此
3.心灵过滤。
在她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她确信在满分一百分中她丢了大约有十七分。她对这十七个问题耿耿于怀,于是就得出结论说她会因为这次考试的失败而退学。当试卷发回来后,上边粘了一个纸条:"你得了一百分的八十三分。这是今年学生里边的最高分。A+。"
你只让消极的东西进入你的思想意识里。只关注(过于看重)事物消极的部分,忽视积极的部分
书上似乎还有一类是
有一位患抑郁症的大学生听到有人在取笑她的好友。她感到很愤怒,因为她想:"人类就是这样--残忍而又无情!"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此前的日子里,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话--对她残酷无情!
我觉得这点更类似与「过于概括」,「过于概括」是认为特殊情况会反复发生,而上者似乎是根据特殊情况为事物定性,但这并不准确
4.贬损积极的东西(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形式)。
把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体验转化成消极的体验。也就是上一种的升级版。
你在内心认定了一种消极结果,如果反馈支持该结果就很让你更加坚定,不支持的则被认为是特殊情况,不计入。通过贬损积极体验,来坚持自己的消极信念。
你的消极想法或许没有这么极端,不过可能你还是每天数次在不经意间忽略掉了发生在你身上的许多真正积极的东西。
5.跳跃式结论。
你会武断地跳到一个不被周围事实所支持的消极结论上来。(讲道理没看懂,似乎就是没有任何论据支持但是你就是相信
这种情况的两个例子就是"测心术"和"先知错误"。
测心术:你猜测别人对你的看法很消极并深信不疑(或者说认为别人的消极行为都是针对你或是你造成的)
先知错误:你认为会有一种坏结果发生并深信不疑
我真的好容易犯这两种(悲
6.夸大与夸小。
夸大自己的「错误、恐惧或不完美之处」的重要性
"天啊!我做了一件错事。多糟糕,多可怕!流言似飞火,我的名声全毁了!"
你把一件普通的消极事件看成了吓人的怪物。
夸小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夸大你的不足,缩小你的优点,你肯定会觉得自己卑贱。
7.情绪推理。
你把自己的情绪当做真理的证据。
(论据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被扭曲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我不行,所以我不行“
可能导致拖延(因为我觉得我不行,所以我做不了
事实证明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艰苦。你一直在愚弄你自己,因为你养成了一种让消极感情指导你行为方式的习惯。
情绪推理几乎在你的所有症状中都有所体现。因为对你来说事情这么消极,所以你就假定它们是真的。你不会想到要去挑战创造出你感情认知的有效性。
8.应该陈述。
你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这种陈述会让你感到有一种压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终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阿尔伯特·艾利斯将此称做"必须强迫症",我称之为"应该"生活法。
9.贴标签与标签不当。
为自己贴标签意味着你基于个人所犯的错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自我形象。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所犯的错误。"当你开始用"我是一个……"这样的句式描述自己的错误时,你就有了绝好的为自己贴标签的机会。比如,当你在第十八洞失球时,你可能会说:"我生就是个失败者"而不说"这一洞我打坏了。"同样地,当你投资的股票只跌不涨时,你或许会想:"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不说"我投资错了。"
10.归己化。
这种扭曲是负罪感之母!即便毫无根据,你也会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你武断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这件事上你并无责任。

大概就是这样,真的好困…刚才写着写着睡着了
我认为这篇还是挺有用的
个人很容易犯的是“测心术”、“过于概括”和“归己化”,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很容易开始担心对方是在怪罪我,认为自己做错了很多并担心这种事情会一直发生

本文大部分内容出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部分内容为我自己结合书中内容的理解或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