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匀教授: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有效方式是什么?
部分企业因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限制着公司的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等。第三种技术研究模式是合作创新模式,那么企业在这种模式当作,该如何做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陈湛匀教授指出:合作创新模式要求企业走专注与整合并举战略,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兼并或者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得到技术上的合作与创新。

以下是陈湛匀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第三种技术研究模式是合作创新模式,它通过合作研发,发挥技术研发团队之间的比较优势和共生经济,分散和降低风险,扩大技术研发的创新空间。
合作创新模式要求企业走专注与整合并举战略,比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技术含量;与上游供应商合作,节省零部件半成品设备投资;与下游需求厂商合作,研发更具优势的核心部件等。
那么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兼并或者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取得其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整合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得到技术上的合作与创新。我们可以来看看汉能移动能源的技术创新之路。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它的移动能源和薄膜发电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利用传统能源的方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薄膜发电技术。取得这一硕果,是源于汉能“并购全球核心技术—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战略。
2009年之时,汉能涉足薄膜太阳能领域,先后收购并整合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等4家世界技术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获得大量关键技术,技术实力增强;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开设八个研发基地。十年来在并购+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汉能获得了薄膜太阳能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享有薄膜太阳能的专利话语权,并在世界上坐拥一席之地。
除了在薄膜太阳能技术的领先,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实践者,汉能首次提出“移动能源”的概念,不断扩大薄膜太阳能的日常应用范围,推出覆盖各领域的分布式发电和移动能源产品。例如无人机领域,将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无人机上有效地延长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在汽车领域,与德国奥迪达成合作,推出薄膜太阳能全景车顶;而在人们的生活领域,借助薄膜太阳能技术,推出了汉伞、汉纸和汉包等涵盖衣、用、行领域的移动能源产品。

陈湛匀,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拟人化资本运营系统理论创始人。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商业决策咨询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统计分布监管资本流动等理论,已培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百余名。
已出版专著20余本,获得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奖,主持完成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部分课题研究结论和建议摘要已被国务院内参转载。上海电视台 《地产夜话——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在《东方大讲坛》《世纪讲坛》等栏目所做电视演讲深受好评。
长期受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国外大学学生授课,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系列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深受欢迎的实战型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