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ge of Rome
537年3月2日,东哥特军队开始对罗马进行漫长的围城战。
哥特人强大的兵力不足以围困整个庞大的城市,在14个城门中,从普林尼斯廷大道到弗拉米尼亚大道的7个城门,受到敌人的包围攻击。维提吉斯把他的部队分驻6个营地,每个营地都用一道堑壕和防壁来加强防御的力量。台伯河靠近图斯坎这边的河岸,在梵蒂冈原野或是原来赛车场的地点,哥特人安置第6个营地,主要目标是用来控制米尔维亚桥以及台伯河的水道。他们带着虔诚的态度趋近相邻的圣彼得大教堂,身为基督徒的敌军在整个围城期间,对使徒的门楣极为尊敬,从未侵犯。在过去罗马战无不胜的时代,只要是奉行元老院敕令进行远地的征服,执政官会公开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庄严的仪式打开雅努斯神庙的大门,现在是内战就认为没有必要,而且新兴宗教的建立取代了原有的仪式。但是雅努斯的青铜庙宇仍然矗立在罗马广场之上,神殿的规模只能容纳神祇的雕像,雕像完全比照人类的造型,只有5肘尺高,但是有两个面孔,分别对着东方和西方。双重大门全是青铜打造,生锈的铰链即使再用力也无法打开殿门,从这里泄露出可耻的秘密,罗马人仍然遵奉祖先的迷信。
围攻的部队费了18天的工夫,准备自古以来攻城所需要的器具。柴束被拿来填满堑壕,云梯用来攀登城墙,从森林里砍伐巨大的树木制造四具攻城撞车,铁制撞头可以增强冲击的力量,用绳索悬挂在吊架上面,每具要用50个人来操作。高耸的木头塔楼下面装着轮子,或者垫上滚木可以移动,成为宽广的平台,到达与城墙的防壁同一高度。到了第19天的早晨,从普林尼斯廷门到梵蒂冈全面发起攻击,共有7路哥特大军带着各种器具展开攻城的行动。罗马人在城墙的防壁上面列阵,带着怀疑和焦灼的心情,倾听主将兴高采烈做出的保证。等到敌军接近堑壕,贝利萨留射出第一支箭,靠着他的力量和技巧,贯穿位于队伍最前列的蛮族首领。
赞颂和胜利的喊声沿着城墙发出巨大的回响。他拉弓射出第二支箭,百发百中的效果再度引起雷动的欢呼。罗马将领下达指示,弓箭手要瞄准成队的牛只,这些牲口立刻受到致命伤,留下拖曳的塔楼无法移动也就失去了作用,一时之间哥特国王费尽心血的计划全部被打乱。哥特人的攻城之势顿挫以后,维提吉斯假装继续进攻萨拉里亚门,为的是要转移敌人的注意。这时他的主力正在努力攻击普林尼斯廷门和哈德良的墓塔,这两个位置相距3英里:前者靠近维瓦里乌姆的双重城墙,比较低矮而且破烂不堪;后者工事坚固,但是防守的兵力薄弱。胜利和劫掠的希望激起哥特人英勇的行动,只要有一个据点弃守,就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个危机四伏的日子是贝利萨留一生之中最光荣的时候,在动乱和紧张的状况之下,整个攻防的计划全部了然于胸。他观察到每一瞬间的情势变化,权衡每一个行动的利害得失,及时转移兵力到最危急的位置,发出沉着而明确的命令,将处变不惊的精神灌输到全军。双方的搏斗极为惨烈,从早晨一直延续到黄昏,哥特人各个方面的进攻都被击退。所有的罗马人都可以吹嘘,说他们一个人可以打败30个蛮族,如果这样悬殊的对比是真事,那也是靠着贝利萨留的功劳。据说哥特人的酋长后来承认,这场血战他们有超过三万人死亡,受伤与被杀的人数大约相等。当他们前进攻击时,过于密集的队形完全丧失秩序,敌人只要投出标枪,就会造成杀伤的效果。等到他们不支退却时,城里的群众参加追击,落在后面的敌军毫无抵抗能力,全部被杀死。贝利萨留斯立即打开城门出击,士兵发出欢呼的声音歌颂他的名字和胜利,敌人留下的攻城器具全都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