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陷阱
上次讲了一下认知陷阱,这次来讲一下道德陷阱。 (其实这种三脚猫功夫还到处吹牛逼是有点惭愧的,本人因为水平实在太低,所以无法很大程度地避免文字相,着相者,笔者概不负责。) “道德”这两个字的演变其实也是源远流长的,但是具体从哪里来我也不懂,反正像什么“道德就是大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类的就不讲了,我也是是一知半解。 就讲讲世俗意义的道德吧。 从某一角度看,道德这个东西呢,不可否认它可能会是一把标尺,那标尺这个东西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无非就是一个衡量的标准,那也就是说,它的形状可以各异,但是每一把标尺的刻度,一定都得是相等的,相同的,如果没有,那么标尺的存在没有意义。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将道德统一起来,因为就目前来看,人类的道德不可能达成一个真正的统一,而所谓的统一的道德,其实是一个假性的统一,它带给人的只有痛苦,谩骂,指责。 道德跟标尺有个不同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标尺是一个工具,跟一切衡量事物的东西一样,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工具,比方说你要表达一个东西多长,假如没有计数或比对的单位,那“多长”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但是有了计数工具,就可以变抽象为具象,这个东西就变得直观了。(虽然在理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抽象的东西确实比具象的东西更权威,但是说白了那是有点反人性在的。比方说西哲。西哲就是反着来的,化具象为抽象,太不利于人与人之间友好沟通了。) 而我们说到一些工具(譬如时间长宽高语言文字这些)的产生是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嘛,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类行为,是基于情感的作用,亦或者说是天性,我们天生就是群居动物,所以会需要友好的交流。 那既然是天性,那便是人类共有的(至少也是绝大部分人类吧),而人类的情感会驱使人类产生对于某种事物的认同感,而人共有的情感,则会驱使人类对某一事物产生共同的认同感。(对不起我讲的也好抽象。) 而日常生活中的标尺,是没有人会对其刻度的范围提出质疑的,还有时间这些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只是为了维持秩序而产生的东西,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而道德就不一样了,在假性统一之下的道德并不能获得人共同的认可,就算认可,也不是真心的。当然假性统一的道德也是道德,它也可以造成某种真正的统一,那个时候就是真心的了。这个过程,就是人内在本有的良知,跟假性统一的道德内在统一的过程。 (天哪我到底在说什么。) 以下列举几种假仁假义(道德陷阱)。 ①有意识的假仁假义。这种很简单,也是外儒内法下的一种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虚伪。(笔者认为这是可憎。) ②无意识的假仁假义。无意识的假仁假义分为两种。 第一种,道德的使用者兼维护者,但不知道道德是什么。这也是在外儒内法的影响下诞生的产物,但是与①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被动行为,即道德使用者本身是外儒内法的受害者兼被同化者,也就是假仁假义假到自己都不知道。(笔者认为这是可怜。) 第二种,道德的被驱使者。即将道德当成某种外在压力,在特定场景会因违背内在的良知而感到痛苦。(笔者认为这是活该。) 那假仁假义具体表现在什么行为上呢? 举个例子,有个词,叫淡泊名利。读过初中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词,可是我却不喜欢听别人用这个词来夸我。 淡泊名利这个词,是告诉给那些因名利产生妄念的人听的。一切的至理名言,都是说给需要的人听的。那玩意儿其实是药,是药三分毒。处方药是要遵医嘱的,你拿处方药当保健品,吃下去,哎,你就有问题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世界上有毛病的人不少于八成。所谓有毛病,本来也是不应该被唾弃的,但是如果你承担不起你的毛病,那你是不是该好好思考要怎么办呢? 再说了,淡泊名利嘛,没什么好夸的,因为不在意就是真的不在意,总有在意的东西跟不在意的东西,却要用虚妄的道德来美化它,然后诞生出一批伪君子来信奉它。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一副嘴脸,能因着大众的捧眼去美化一个东西,就能因为外界的是非去唾弃一个东西。说白了,他们的良知早就蒙尘了,遮蔽了。 二元之外不可说,二元之内看太极。在太极内,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体两面的,换而言之也是两面一体的。我们世界绝大部分事物的源头就是太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好的存在其实也代表了不美好的存在。 你以外物为准则,追求虚妄的东西,那么你得到的就会是虚妄的东西,而你丢掉的,是你的心。 道德本就是从心而发,所有道德的问题其实就是由于人心的割裂引起的。这个世界上的伦理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公与私。 道德本身是作为一种情感存在的,将其列入理性行列的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话,那简直就太蠢了。 儒学的某一代表人物,孟子,他的浩然正气很有名。学习浩然正气,首先是自发地以德为信仰,浩然正气是从心中产生的,也只能从心中产生,无愧于心的人才能有浩然正气。 我知道人们不喜欢傲气的人,因为我也知道我自己是什么嘴脸,持技凌人嘛,但是这是我的天性,我改不了,虚伪是不可能的,但是因是种下了,有因有果也是必然的。凡夫畏果不畏因,菩萨畏因不畏果,那我既然都不畏因了,果也没必要畏了。 我知道人们都喜欢圣人,喜欢圣人给人带来的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是我是想说,圣人让你觉得舒服了,是圣人在照顾你,不是圣人必须这么做。 当然圣人之道是值得敬佩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以此来向别人索取些什么。爱与尊重,是要去付出的。而索取的人是不会幸福的。 好多人说要学习圣人之道,但是我不说,因为圣人之道是学不来的。圣人之道本就不是靠学的。 你能学出什么?你不学出假仁假义就不错了。 假仁假义还有个例子。就是一句话,叫好人没好报。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假仁假义的蠢蛋。 举个例子吧,路边有个老人摔倒了,你去扶他,扶完反被讹了,讹了你好几万块钱,这个时候你仰天长啸,痛呼一声好人没好报。 然而其实在你心底里,仁义是不比钱财重要的,你这个时候在意的只是钱财,你又何必又当婊子又立牌坊。如果你是真心为了仁义去扶那个老人的话,你想要的东西,在你扶起老人的那一刻,已经得到了,所以当你真心想要仁义时,你是不会痛苦的。 该说的都说了,反正一句话,有福之人听正法。 佛陀跟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佛陀,是醒着的人,而我们,是做梦的人。当然你要是不想醒的话,我不拦你,我只希望我不甚正确的言语,能转换成你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