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一、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二、氧化性、还原性的理解
氧化性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注意
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例如:Na- e-===Na+,Al- 3e-===Al3+,Al失去电子的数目较多,但Na比Al的还原性比铝强。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

(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1)金属单质越活泼,其还原性越强;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其氧化性越强。
(2)“单强离弱”——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3. 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反应的条件越简单,反应就越容易发生,说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4. 根据元素被氧化/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某还原剂被不同氧化剂氧化时,元素化合价升得越高,说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根据所处环境(温度、浓度、pH)来判断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性/还原性会有所不同。
(1)温度:①氧化性:浓硫酸(热)>浓硫酸(冷);②还原性:浓盐酸(热)>浓盐酸(冷)。
(2)浓度:HNO3(浓)>HNO3(稀)
(3)pH:①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强氧化性;
②KMnO4(酸性)>KMnO4(中性)>KMnO4(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