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风华录·蒲松龄】妄语人间【星尘infinity原创】“夜雨还魂,纸笔兴波”

妄语人间-听歌心得-一些随笔
这次真的细品重播很多次才渐渐弄懂一些概念,可惜我没完整看过几篇聊斋,哪天看了再写一篇。
曲风、歌词、PV都呈现诡谲阴森的感觉,但又不至于令人害怕,奇形的怪物、脸上缺了皮的人、幽亮的狐眸都给人荒诞的美感,而非恐惧。
我看了去年上课时所写关于聊斋的笔记,第一行便是「作者蒲松龄,著名重考生,至老方中,不久便辞官病逝。」在他屡战屡败时,编撰了这本影响后世短篇小说与日本怪谈文化的旷世著作。
蒲松龄自述「才非甘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从年少就「不务正业」的喜欢鬼怪传说,而他后来搜集并编撰了聊斋志异,为其友王士祯赞赏,许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把自己所听闻的鬼故事讲给蒲松龄听,「志」即纪录之意,聊斋志异就如此纪录、编写、整理了许多年方搁笔。晚年他还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帮助人民识字、生活用的书籍。
我自己对聊斋内容的所知只有老师口头分享的「考城隍」和「聂小倩」。有说法是聂小倩实为影射风尘女子,俗世认为不堪的,实际上可以有很好的品德,离开后也能好好的生活。从「聂小倩」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很多人所说的概念,聊斋中的鬼重情重义,更甚于人,蒲松龄用以讽世。
回到歌曲,歌词中的「随手摄去我遣词时的心魄」很有意思,让我想到《苏菲的世界》中,描述写作时的一瞬恍神,笔下的人物便会自己活跃,超脱作者的掌控,或许聊斋中不乏这样的文字。
「带我去,去白昼,红尘浪迹。」这句歌词应是蒲松龄的角度,他笔下的故事、人物,带他离开尘世,去到那诡秘的地方,PV画面配合着生出一朵鲜红的彼岸花。
「对烂漫草木,多情鳞羽,着迷」是第一个震撼我的地方,不务正业的、离经叛道的向往那自然虚幻的飘渺,直至多年后的现在,这样的人从来不少。
第二段副歌「随我去,去黄泉,碧落相遇,放肆欢寂。与魑魅作歌,鬼狐对泣。如你。」这段歌词,我自己推测是蒲松龄笔下的角色的角度,带着他去遥远神秘的阴间,「爱听秋坟鬼唱诗」,那应是他精神所向的寄托,或许烛火灭时、夜夜梦中,他便会前去彼岸,与鬼怪,与狐妖相对,自是较人间欢畅。
「为我去,去写下,痴绝一笔,缠绵追叙。」仍是他笔下的角色,或说他梦中的净土,或说他心神的聚形。 「为玲珑白骨,冶艳毛皮,执迷。」汤显祖、张岱、蒲松龄,他们的笔下似乎总是如梦如痴,痴与梦是树下的槐安国、是七月半的西湖,更是梦魂中的阴间试、幽夜中的鬼怪情。这首歌与忘川前作「临川浮梦」很像,寄情于墨,托梦于文。心中的净土正如老庄之道的「灵府」,任俗风吹打,不动如山。
「可她只是,远比传说鲜活。」
正可对应上「临川浮梦」的尾句「亦幻亦当真」,「她」是笔下的墨、墨中的人,或许在蒲松龄心中,「她」不仅仅是一段民间传说。
在我心中,他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
听完后脑袋里全是「啊啊啊啊----」和「伊伊伊伊----」。
新风格真的很好听,画面也超美。
听完临川浮梦和这首后,狠狠期待一把冯梦龙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