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还分普遍与稀有之分?稀有人参皂苷的作用是什么
自上个世界60年代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已发现上百种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还分普遍与稀有之分? 简单来说,稀有人参皂苷是原型人参皂苷的次级代谢产物。原型人参皂苷分子量大,活性低,而且在人体内很难被吸收利用,生物利用度很差。原型人参皂苷经过代谢转化变成稀有人参皂苷后,分子量小,活性更高,在人体内更容易被吸收利用,从而发挥各种功效。 2000年,国内研发的第一款以Rg3为主要成分的稀有人参皂苷产品面市,开始了稀有人参皂苷在抗癌上的应用。研究数据表明:人参皂苷Rg3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的形成,以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和VEGF2的表达等,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富力博士就率先完成了人参皂苷有效单体Rg3的提取。此外,她通过生物酶定向转化、手性化合物拆分工艺,将Rg3提取率提高270倍,实现了95%纯度Rg3原料的工业化生产,开启了人参皂苷单体有效成分工业化生产的元年。 而此时国外的人参皂苷研究有哪些进展呢?并没有!仍然处于实验室的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人参皂苷工业提取技术于95年由富力博士科研团队开创,全球人参皂苷临床数据90%来自中国富力博士科研团队。 目前市面上的进口人参皂苷多混淆视听,说多成分比单体成分好,其实并非如此。 虽然说1+1可呈现大于等于2的效果,但是对于人参皂苷来说,组分越多,人参皂苷的靶向性就会减弱,影响作用效果。先来做个比喻:我们都知道苹果里含有丰富的应养成分,日常食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如果你感冒了,可以靠单纯地吃苹果来治病吗?“多组分人参皂苷”就相当于“苹果里的营养”,虽有益于人体,抛开是否有抗肿瘤作用不谈,其未经大量人体试验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来监测人体服用后的毒副作用,长期用于人体是否适合,不得而知。 “多组分人参皂苷”作用机制相对不明确,而针对单一成分进行研究的结论更清晰,作用机制更明确。比如说单一成分的人参皂苷如Rg3,经过大量的人体试验研究,针对性、靶向性强,相反多组分的这两点会被削弱。 至于为什么有些商家甚至是“进口品”宣称含有“多组分人参皂苷”可以辅助肿瘤患者治疗,无非是宣传手段罢了,毕竟是制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让不懂行的人乍一看似乎有道理,吃得种类多肯定比单一的好吧?真正想要刨根问底的话,却经不起推敲。所谓的“多种人参皂苷组合在一起,互相协同作用,产生的抗癌功效比单独一种人参皂苷更强大、更全面”,这一言论更是缺少科研数据的支撑,不足易使人信服。现如今看来,只是一个噱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