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来网络》第三部 背景Part2

2018-04-06 19:22 作者:执念残生轮回  | 我要投稿

接上篇

施一公:西湖大学是我的梦想 愿尽余生之力

    施一公在开工仪式上发言 西湖高等研究院供图

    浙江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特别报道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昨开工

    高考想报考西湖大学可以吗?

    15年后真的能媲美加州理工大学吗?

    施一公接受快报记者采访 回应诸多焦点问题

    记者 潘杰

    本报讯 在教育部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消息发布24小时后,距离西湖14公里外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于昨天开工。

    开工建设现场,余杭荆大线与祥余线交叉口,同时也是浙江省第五批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主会场。

    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主任施一公大步流星走上台:“未来,西湖大学一定砥砺前行,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争取早日建成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仪式结束后,他接受快报记者采访,回应了很多焦点问题。

    西湖大学究竟“新”在哪?

    “风一样的男神”,这是外界对施一公的评价,他说话快、走路快,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

    回答起问题来,同样快人快语。

    新,是西湖大学最受关注的焦点。

    施一公说,西湖大学之新,在于定位和理念,具体要从“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三组关键词中去理解。

    小而精,就是规模小,近五年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220人,十年后规模为5000人;师资精,教师规模预计2021年达到210人、2026年达到300人,人虽不多,但都将面向全球选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

    此前的六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多人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项目。

    除施一公外,西湖大学发起人还包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等人,其中陈十一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潘建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几位创始人仍然会在西湖大学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施一公说。

    高起点,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起点。

    研究型,致力于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

    高考想报考西湖大学可以吗?

    答案是,起码还得等上五年。

    在西湖大学的发展规划里,预计2023年才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此前都是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

    一开始就培养博士研究生,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学也这样,迄今都没有招收过本科生。

    成立于1901年的洛克菲勒大学,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的。其官网介绍,目前只有82名教职人员,基本都拥有独立实验室。但有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该校校友或教师,是世界上人均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最多的研究机构之一,其中6人目前仍在教学。

    其全球学术影响力甚至超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

    “还有钱学森先生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前期也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迄今仍多于本科生。”施一公说,办学模式并非千篇一律,高起点本身也是为本科生培养奠定基础。

    学科上,西湖大学将组建生命科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理学院、工学院,优先形成理学、医学、工学等三个门类12个一级学科,随发展需要适时设立人文社科学院和相关学科。

    15年后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吗?

    对于西湖大学的前景,施一公是有期许的。

    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5年后,西湖大学教师科研水平要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真的能赶上吗?

    施一公说,从文化维度上,西湖大学只是一个“Baby”,而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已经走过107年,北京大学也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经过岁月洗礼慢慢积淀而成的,西湖大学在文化上并不会一蹴而就。

    但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最尖端的研究领域,最优秀的教师培养最优秀的学生,不需要百年甚至是十年,这会是一种“加速度”。

    “我相信,我的研究生五年以后拿到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一篇世界级的学术成果。”他自信地表示。

    去年,首期招聘19位博士研究生,吸引了460人报名,录取率仅4%。今年预计招收130位博士研究生,报名更为踊跃。

    施一公说,小而精也是助推科研水平的“妙招”。人少,大家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这种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很容易实现学科交叉。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交叉学科的合作,西湖大学恰好满足这一边界条件。

    如何评价与浙江大学的关系?

    “浙江大学是西湖大学的老大哥,永远是我们敬重的老大哥。”

    在被问及双方关系是,施一公用了六个字形容,互利、互惠、互补。

    目前,西湖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积极申请中。在取得授予权之前,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两所高校给予了最直接的支持。

    他的母校清华大学,也在基建、人事、行政、学生管理、行政服务等方面提供积极服务。

    来自全社会的倾力支持,令施一公十分感动:“过去三年,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品尝过,但甜是绝大多数。”

    “我今年51岁,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要做一件大事,那西湖大学就是我最大的一件事情。这是我的梦想,尽我余生把这件事做好就很满足了。”他说。

    优秀的民办大学

    作为对公立大学的有益补充

    共同支撑中国的尖端科技

    和创新发展

    摘选自施一公去年亲笔撰文《梦开始的地方》

    二十年前,我得到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开始了我的独立学术生涯;十年前,我在清华大学创建实验室并开启了第一个研究课题。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五十年,惊觉人生苦短!

    细数人生前五十年,不过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成家立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对双胞胎儿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引领世界;这一点,十年前已经完成。二是2007年在不惑之年回国,全力在清华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生命学科,并直接参与中国的科技教育机制体制的改革。在过去二十年里,我很有幸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我这前五十年,无憾!

    五十岁生日,我许愿:与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将西湖大学建设成一所与世界一流大学并驾齐驱的、能代表中国人水平的、研究型的民办大学!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创新发展需要雄厚的科技实力来支撑,而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我笃信,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必将会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预见,三十年后,在中华大地上,一定会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可以媲美欧美名校的民办大学。它们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多样、便于轻装前行,可以成为中国科技教育改革的试点,在这里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公立大学。优秀的民办大学作为对公立大学的有益补充,共同支撑中国的尖端科技和创新发展,助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高起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研究院。目前,她虽然还没有一个成熟研究院的舒适,但拥有创造奇迹和美好未来的所有可能!

    她很年轻,所以没有任何负担,你在这里可以尝试匪夷所思的主意,我们也会根据你的需要制定灵活的实验室支持模式;

    她规模很小,所以早期加盟的各学科人才彼此熟识,你在这里将尽享同行者的智力挑战与学科交叉思维碰撞的火花;

    她很有底气,在政府、社会各界和诸多支持教育科研的有识之士的资助下,西湖高等研究院将为每一位受聘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创造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环境和行政支持,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配备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设备,招收科研动力十足的博士后、博士生和技术员,并配套让每一个家庭毫无后顾之忧的丰厚待遇。在这里,你可以心无旁骛地享受科研与创造的乐趣!

    如果我年轻十岁、二十岁,一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加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启自己的梦想,创造人生的奇迹。

    在这里,天有多高,你的潜力就应该发挥到多大!

    西湖高等研究院,为有梦想、敢追求的青年才俊设立!

    


《未来网络》第三部 背景Part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