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爆炸王”中野昭庆先生在电影中如何彻底地撒谎进行了采访
在圆谷英二的手下磨练作为特摄工作人员的本领,除了作为特技导演参与哥斯拉系列和“首都消失”“联合舰队”等之外,在爆炸场景中因为使用了大量的火药而被称为“爆炸王”的中野昭庆先生。他与年轻时的樋口真嗣少年相遇,对其特摄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次他将在日本电影专门频道的特别企划“特摄国宝”中登场,关于在节目中没有出现过的部分,我们采访了很多好了。
GIGAZINE(以下简称G):
中野先生和樋口真嗣先生是樋口先生初中时来演播室参观时认识的人,我很惊讶他竟然有这样的联系。
中野昭庆(以下简称中野):
在我心中,樋口还有一个摄影师樱井景一,他总是和这个人在一起。他也是从北海道或者某个地方修学旅行出来的,顺便去了摄影棚,我带他去的地方很高,开始了特摄,现在正在做摄影师。那个他和樋口在脑子里会在一起哦。
G:
中野在中学、高中时踢美式足球,在大学里被认为“想学习电影”,但从运动员到电影是大胆的转变。第一次接触电影是什么时候呢。
中野:
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小学生的时候。因为我的父亲被扣留在西伯利亚,所以我和妈妈两个人是昭和27年撤回的。于是,靠亲戚住到了爱媛县的新居浜。说起当时的娱乐就是电影,像新居浜这样的地方城市也有6家电影院。正因为如此,松竹、大映、东宝、新东宝、东映各社还有外国电影专门馆。因为父亲还没回来,所以母亲在现在住友化学公司的厚生科工作。因为在那里卖电影的折扣券,所以和电影院很熟,就说“喂!拜托了!拜托了!”然后(笑),每周看了6部电影。
G:
哦,一周6次真厉害。那时候看过的电影中好的作品、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什么呢?
中野: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叫做“七张脸”的电影。我想现在的各位应该不知道吧,以前有个叫片冈千惠藏的演员。这个人演的多罗尾伴内是以侦探为主人公的侦探电影,这是后来东映的小林旭演的。要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我想你应该也知道,……又有一次是单眼的司机,而实际上是藤村大造!”最后要面子啊。那里简直就是远山金四郎。

之所以创造了“七张脸”,是因为当时GHQ曾说过“时代剧是日本封建教育的化身,如果再让日本人看到那样的东西的话,‘把美国给灭了!’”,所以发出了古装剧制作禁止令。于是我们的前辈们问道:“如果不能制作古装剧的话,这个怎么样?”于是就露出了“七张脸”。这真是一部历史剧。藤村大造这一正义伙伴的大将先生与东柏青哥进行了一场对打。那是两把手枪,按大分法说是两把刀流。因此,不知道为什么,坏的一方会避开射击的子弹(笑)。这个很帅。砰砰一声射击的话,就能一下子避开。这样的话,弹着就会在旁边发出“啪”的光芒。这真是一塌糊涂,设定全是古装剧。然后,对GHQ的女性监察官说:“嗯,这样不是挺好的吗?”让他这么说而微笑着的是我们的前辈。
G:
好厉害的策略啊……
中野:
像是“在现代剧里有避开子弹的笨蛋吗?”(笑)这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啊。于是制作了「七个脸」「十三的眼」「二十一的指纹」「三十三的足迹」,用大映制作了到这里为止的4个。之后,转移到东映做了几部,最后的一方小林旭不是做了吗。就是这么一部有来历的电影。所以,当被问到“电影的有趣之处是什么”时,我已经回答说“是七张脸吧”。那个前辈真厉害啊,“不能制作古装剧!”“交给我吧!”这样堂堂正正地创作出了古装剧。所以,这些前辈的厉害、活力、执着……那些是电影趣味性的基础和基础。正因为有这样的前辈在,我才最喜欢“七张脸”。
G:
原来如此。
中野:
还有一个,11岁的时候看到“这个女人很美……”高峰三枝子这样想着。这个人虽然很认真地唱歌,但这是高峰三枝子主演的《令人怀念的布鲁斯》、《离别的探戈》、《热情的鲁姆巴》,现在我看到这个还是觉得当时的那种温暖。高峰明明是个孩子,却总觉得是第一个有女人味的女演员。我觉得“啊,能看到这么漂亮的人的电影真厉害啊”。所以我总是列举“七张脸”系列和高峰三枝子的音乐系列。

因此每天看电影成为了契机,电影的存在本身就变得非常亲近了。我想应该是中学的时候吧,国语教科书上写着电影《小岛之春》的剧本。这正是剧本,所以写着只有那个剧本才有的表现方法,也就是说淡出或者淡出之类的技巧,但是老师不知道那个是什么意思。所以“这里写着F.I.,这是什么信号呢……”怎么说呢,我说“那不对,老师!”我还记得这样说着就迷迷糊糊地说明过的事情。
G:
“这就是所谓的淡入淡出”。
中野:
“淡入淡出就是这样,淡出淡出就是这个,重叠就是这样”之类的。因为电影就在身边,所以直到长大看了“第三个男人”,就想“我要拍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第三个男人》之前,电影音乐是管弦乐团的常识,但是那部作品只有一个乐器,最后的场景是演奏乐器。当我在想,这部感人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时候,我已经决定了“我来做!”。

G:
确实,《第三个男人》的主题曲很轻快,在最后的场景中播放,“诶!以这个音乐来结束吗。
中野:
对吧?有吧?但是,那个也很让人感动呢。为什么会因为这样而感动呢,电影真是太厉害了。
G:
因为中野先生加入的是大学的剧本课程,所以我想问问他为什么要学习脚本,原来如此,教科书上竟然有脚本……。
中野:
我知道那是剧本,果然,既然要演电影,就必须要写设计图的剧本。
G:
当时,打工的时候还写了电视剧的剧本。
中野:
嗯,对了对了,做了。我的师傅当时很忙,这样的话每周的数量可能会赶不上,为了那个应援做了很多。
G:
原来如此,就是这么回事。进入东宝公司时,樋口先生说“竞争率很高吧?”也有人指出,就业的时候一开始就想进入哪个电影公司?
中野:
对了对了,我在电影公司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偶然毕业的时候,最早参加入社考试的是东宝,所以并不是因为“喜欢东宝”而选择进去的(笑),只要能拍电影的话哪里都可以。

G:
原来如此。进入拍摄现场后,从1959年到1969年以师从圆谷英二先生的形式担任助理导演和导演助手的特摄电影,中野先生自己并不是想拍特摄,也没有打算拍。
中野:
是啊。当时,在助监督会上,有意见认为决定谁担任监督是公司的人事权。助导演见面是一个狂妄的团体,根据导演的不同,也会有“一定要做这个人的助理导演”这样的情况,所以为了不让助导演会的大家吵架,决定了均等的位置。比如黑泽明先生的话,大家都想加入。虽然是自由选择的,但是其中最讨厌大家的是圆谷组。虽然是负责特殊摄影的团队,但总之“做的工作很脏”“不知道在做什么”“很辛苦”。所以大家都是为了圆谷组而逃跑的。我偶然作为新任助导演进入了那里,“你来得正好!明天开始去圆谷组!”这就是契机吧。
G:
原来如此。
中野:
在电影《潜水艇y-57不投降》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圆谷先生。我在那之后既和成濑巳喜男演过,又和冈本喜八演过,基本上和东宝的导演是一对,虽然我并不想拍特摄,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圆谷先生指名我说“这次也要上次的助导演哦”来了吗。这样的话会很高兴的是助导演会,导演指名的是金科玉条,天下的葵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天指名来了,快去!你也应该高兴!”虽然有人这么说,但是如果按照提名来做的话,就变成这样了。
G:
圆谷英二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中野:
这个也很难啊,经常被人问啊……我觉得圆谷是个天才。圆谷先生是从零开始全部完成的人。所以电影也是这样。在电影还被称为活动写真的时代,“用活动照片拍这个很有趣”“演歌舞伎的那出戏不就好了吗?”或者是“用这本小说怎么样?”等等,在大家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活动照片的基础,形成了电影在这个时代,从没有声音也没有台词的沉默时代开始。
当然,没有剧本也没有戏剧。总之,古装剧,就算是一塌糊涂也要演,说着“把几个演员叫来”然后召集人,因为没有什么故事,所以从旁发出“稍微有点帅的动作啊”这样的指示。那样的话演员也会很困扰吧。“那就是天下的……”虽然很想决定这样的台词,但是因为没有要说的话,所以默默地演着的话就会说“你,那我就不出声了”。“那怎么说?”听了之后,圆谷先生说说出来!”说了这样的话。这个“テケレッツノパッパー”经常是圆谷先生说的口头禅,这是在卖号外的时候用的,类似于卖家的领唱。圆谷先生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用“哈哈,今天是テケレッツノパッパー啊,那么回去吧”这样的说法。说到电影怎么拍摄的话,“那就拍个相机吧”“想去拍摄的地方很高,那就做个吊车吧”,就是从那里开始拍摄的人吧。电影世界的视界这个布景的背景的画,在那之前胶卷的灵敏度也不好,在室内光量不够,所以背景是在全部外面拍摄的,但是在室内做比较方便,而且不会出错,所以圆谷先生想出来的。“何谓视界?”“画山画天空画”,总之就是从零开始的。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会做,但是因为他是一个一个地考虑怎么做的人,所以我觉得圆谷才是天才。虽然圆谷先生有着“特技导演”的头衔,但是我觉得他是导演。实际上,圆谷先生拍摄的是以市丸先生这样的艺妓歌手为主角的“小曲砾鸟追市”。正因为是那样的人,所以什么都能做。应该做了做不到的事情吧。如果“不能去战场拍摄,那怎么办”的话,就说“制作齿轮套,用火药轰隆隆地拍吧”。所以,我刚才说的“特摄”不是特殊摄影哦。那只是单纯的演出技巧,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想要这个所以使用那个技巧。
G:
嗯,原来如此。
中野:
圆谷先生是创意人的一角,比如说“自动滑冰”的孩子用一只脚踢着前进的交通工具那样的东西,说到滑冰就好了吧。
G:
是滚子通过GOGO那样的东西吗。
中野:
那也是圆谷先生的发明(编注:1917年左右发明)。然后是“咔嗒咔嗒”,孩子一按就动,动物之类的东西就会露出脸来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那个也是圆谷先生做的。也就是说,不只是电影。偶然来到东京,在玩具工厂打工的时候,圆谷设计的东西卖出去了。所以“卖了!”我很高兴,因为拿到了很多钱,所以带着当时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和伙伴们去上野公园赏花,然后和电影制作人见面。哈哈哈!

G:
哇,好厉害的邂逅啊。
中野:
因为圆谷先生是那样的人,所以他不是因为喜欢电影而说“我要拍电影”的人。说真的想坐飞机,因为是想去熊谷的飞行学校所以来到东京的人,所以梦想是飞行员。不管进入什么世界都会全部完成的感觉,电影的世界也能很好地处理,所以我觉得圆谷是天才。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只能用那种说法。
G:
确实是这样啊……。正如圆谷先生从一开始发明的那样,中野先生在担任“联合舰队”的时候,曾仰仗“第一次表现出矶波”。
中野:
因为《联合舰队》的电影以大和战舰为主角,所以必须让大和战舰看起来很帅。要说让大和战舰看起来帅气的是什么,果然还是大海的背景啊。这个不能像在舷梯上乱跑一样吧。这样的话,应该会考虑什么是帅气的波浪吧。我这样想的是,所谓“帅气的海浪”,比如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中在神奈川海面的浪里,里面画着小小的富士山,前面画着巨浪。是现在所说的冲浪用的波吧。冲浪也会突然崩塌的波浪很帅,那就是啪嗒啪嗒……如果是这样的小波浪的话就不能冲浪了,只是水面上泛起了圆圆的波纹而已。所以,从制作冲浪用的波浪这样的根本开始的。
于是,从“波浪究竟是什么”开始,从波形学开始学习。这样一来,波浪就有生成顺序。波浪的开始是“风”哦。所以说是风浪吧。所谓风浪就是风吹在海上,海面变成扁平。还有,波有传播的性质。电波也是如此,途中如果有像六本木那样高的障碍物的话,电波就会变得奇怪。总之,波有碰到物体就会反射的性质,所以电波不能有障碍物。但是海浪会撞上。在海上形成的波浪哗啦哗啦地向陆地涌来。那个时候,海岸和岸壁形成的波浪不同。涌到岸边的波浪和波恩撞回了一起,叫做“回波”,因此形成了形状。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常波这一三角波,我想只有钓鱼的人才能知道,但是在岸壁附近钓鱼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波浪。于是刚才说的“帅气的海浪”,就是用矶波这样的波浪,在海岸上形成的。
波浪是从海上传播过来的,然后在海岸上“呼呼”地浸下去,在光滑的地方最后失去力量回去。这样的话,这个回去的东西会挖出下次来的波的肚子,所以去冲浪

G:
原来如此……!
中野:
大和战舰的背景之海是想让它变得很酷的呢。所以,如果能觉得那个很帅的话,我会很感激的。
G:
这是为了制作帅气而讲究的。至今为止亲手做的工作中,试着做成影像看的时候有“哦,比自己想的还要好啊!”这样的吗。
中野:
没有!

G:
没有吗!?
中野:
一个都没有呢。
G:
“应该更好!”是这样吗。
中野:
想着“再这样就好了啊!”,全部都是反省点。所以我总是说“杰作是下次的作品”。
G:
总是试着重新看映像的话会产生「啊,这里那样做就好了—!」的感觉是这样吗。
中野:
“我怎么会这样做呢?”“这里不是这个吧!”之类的。所以,在我心中最多也就是60分。剩下的就是30分、40分的存在了,因为全部都是反省点,没有什么满意的。

G:
原来如此。
中野:
只是,我觉得累了,累了之类的,讨厌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不能满足啊。
G:
比如说,特摄国宝第3回放送是处理“首都消失”的,这里出现的覆盖东京的云也有“再这样一点就好了”的想法吗?
中野:
嗯,对了对了。无论是那个颜色还是形状……还有,电影中的表现呢。有很多需要反省的地方。
G:
最后挖洞的地方“哦,云彩挖出了!被挖了!”虽然很兴奋,但是目标很高。
中野:
是啊。啊,现在的话可以用CG,应该很轻松吧。不管怎么说,我所做的世界就是模拟操作,从头开始手工操作
G:
最后一个问题,工作时有什么讲究呢。
中野:
“再多撒点大谎”。撒谎,不彻底撒谎是不行的,要说到哪里才能被回声。刚才说到的波浪也是,彻底地拘泥于波浪的话就会变成那样。所以,我觉得制作影像是很讲究和顽强的,不拘泥的话是不行的。樋口导演也说过“虽然我很想拘泥,但是我不会拘泥”之类的话,虽然那里会有各种各样很辛苦的事情发生(笑),但最终还是很执着的吧。我觉得到底要讲究到什么程度才是关键。大前辈们所做的“名作”,都是这种讲究的极致吧。
G:
在制作新影像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坚持,下次一定要拿到100分。
中野:
现在最想做的是10岁到11岁左右的孩子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要说这是怎么回事,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反战运动、“不能战争”、“很痛苦”、“很辛苦”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我从小懂事的时候开始就说“你是出生在日本的天皇之子。将来只有为天皇献出生命,才是你的生存方式”,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战争才是理所当然的。有句话叫“鬼畜美英”,把美国和英国叫做鬼,那句话至今还留着呢。教育了那样的孩子的大人到底是什么人啊,做那样的事很好吗?像这样,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的战争中说出来,我想现在一定要做。

G:
原来如此。
中野:
那个完成的时候也许会成为杰作。
G:
原来如此!到目前为止最高也只有60分,接下来是……
中野:
这个一定要拿70分(笑)
G:
分数很严格呢(笑)今天承蒙您的关照,非常感谢。
中野:
不不不,很开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