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卜昭和现象”引起的议论

2021-08-21 06:45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由“卜昭和现象”引起的议论

王照伦 

 

平邑一中校长卜昭和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和改进教学教法,团结全体教职员工,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使平邑一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46人(是1992年他刚任一中校长时的11倍多),有1 136人升入大中专院校。这些年来,卜昭和和平邑一中成为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人认为在教育界,能够像卜昭和那样创出如此不凡的业绩实属不易,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也有人把平邑一中连续几年大打翻身仗说成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理由不外乎下面三条:一是办复习班,二是全县的尖子学生都叫一中收去了,三是这些年高校一直在扩大招生。请问持此“高见”的先生们,复习班年年办、尖子生年年招、高校招生年年增,在卜昭和任一中校长前这些因素没有起作用,为什么偏偏在卜昭和任校长后发挥了作用呢?把“卜昭和现象”归于客观条件使然,显然有失公允。

拙文《从“卜昭和热”说起》在县报面世后,有人针对卜昭和在卞桥的教绩(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连续多年列全县第一。因此他在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说卜昭和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升学率高是复读生造成的。应当承认,卜昭和的教学方法并非无可挑剔。话又说回来,世上有完美无缺的教育方法吗?在卜昭和任卞桥联中校长期间,县内其他联中复读生并不少,惟独卞桥出现了极高的升学率,不把成绩归功于卜昭和及其卞桥的同仁,恐怕也说不过去吧。

县内有种不良风气,有人专门盯着干事的人,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某人没干出成绩前,他到处说某某人什么也干不了;一旦此人干出了些名堂,他又用“雕虫小技”之类极其刻薄的语言诋毁这个人,并编造一些类似童话的东西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原浚河林场郭学宪参与了“招引啄木鸟除虫”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有人却说,郭学宪算什么,不就是搞了个啄木鸟嘛!说这话的人也不想想,你不是连啄木鸟之类的东西也没有搞出来吗?后来,郭学宪被迫回日照原籍。无独有偶,原平邑六中校长马光德甘愿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调回老家菏泽。一时间,有门路的人纷纷回原籍,有些难展宏图的平邑人也千方百计地到外地另谋发展。在平邑不只是“孔雀东南飞”,而是名鸟四飞。而有人却引经据典,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平邑的“优良传统”。他们说,平邑人才输出(把外流说成输出,太妙了)自古如此,文人有春秋战国时期的仲由、曾参等等,武将有晋代的羊祜、清代的左宝贵等人,均建功成名于县外。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不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如此,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概莫能外。上述“伟大”的议论家及其“妙论”,可以休矣!

话说到这里,我想用梁晓声在《同代人赋》中的一段话结束这篇短文:“一种人企望着某一天早晨醒来,时代像宠爱自己的阿姨一样,将自己轻轻抱起来,让自己骑在时代的颈上招摇过市……一种人企望着某一天早晨醒来,以什么听来正当的名义,将原来和自己一样,而如今和自己大不一样的成功了的人打翻在地……我的同代人啊,我的兄弟姐妹,我愿你我她中,第一种人少些再少些。我愿你我她中,第二种人少些更少些。”


由“卜昭和现象”引起的议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