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3.24-学术道德-未来可能有用的案例

2023-03-24 10:16 作者:紧扣的dagger  | 我要投稿

学术诚信:即使在逆境中仍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的定义)

这个定义很好,尤其强调了“逆境”,在逆境之中才是真正对诚信的考验。

诚信有很多种形式,诚实地说明真实情况,是根本,万变不离其宗。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这些例子可能会帮助你在学术的逆境中找到出路。


一、时间成本沉默?

(一)盲审困境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认真踏实的硕士,ta很优秀,在开题答辩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给出了很好的反馈。在他整理资料,写学位论文的那一年里,他一丝不苟,写的论文逻辑严密,清晰有条理。但是,在盲审前,他的创新点被人做出来发表成文章了,那么如果ta直接把学位论文送去盲审,盲审的评委会看到这个创新点根本不成立,因为已经被做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学生应该选择发表这篇学术论文还是选择延毕呢?ta已经找好毕业之后的工作了,延毕意味着工作可能就没了。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在他的学位论文中加上一句话,这个创新点,在本文送审前的几周时间里,被某某组某某独立完成了。

没错,诚实地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独立完成的想法,谁先谁后涉及功成名就,但是不触碰学术道德的界限。


(二)发表困境

英国的两个生物学家,花了很多年,做出来了一个成果,但是在做出来之后,准备写论文的时候,发现在五年前,一篇以俄文发表的文献,做出了完全一样的成果,并且已经发表。这是当时他们检索文献check idea时所疏漏的。那么花了这么多年,这些努力就这样白费了吗?不会,这仍然是独立做出来的成果,他们最后还是发表了,文中强调了五年前别人已经做了出来。



二、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一)专利困境

诺贝尔奖的例子就不说了,太多太多。这里举一个公司之间专利纠纷的例子。

A公司和B公司,运用相同的技术研发同种病毒的疫苗,A公司比B公司先将专利送审一周,所以专利属于A公司,那么根据专利法,如果B公司想生产该种疫苗并在市场销售,需要争得A公司的同意。作为竞争对手,A公司会尽力打压B公司,A可能会向B收取巨额专利费,或者直接不允许B公司生产该疫苗。所以B公司这时就面临了专利困境。但是如果B公司他们有完好详尽的疫苗开发原始记录,那么依据这些原始记录,他们其实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技术路线生产疫苗,并不需要争得已经获得专利的A公司的同意。


(二)巴尔的摩事件

巴尔的摩是校长,凯瑞是校长的朋友,凯瑞被组内的成员举报学术不端,于是展开调查,巴尔的摩一反常态,一般而言校长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公开发言的,保持沉默是常态,巴尔的摩公开频繁发表,自己完全相信凯瑞,凯瑞不会有任何学术不端的问题。这点燃了媒体,媒体的炒作下,丁格尔(经济犯罪的调查专家,“令经济罪犯闻风丧胆”,可以联想华尔街之狼)利用刑侦的手段,发现他们的原始数据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所以判决凯瑞学术不端。所以结果是凯瑞和巴尔的摩双双撤职。

但是公众不知道,这个事件的翻转。凯瑞和巴尔的摩不服气,学术圈内部组织了调查小组,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他们的原始数据存在大量问题,而不是捏造数据,属于无意问题,而不是有意问题,不构成学术不端。

之后,凯瑞和巴尔的摩恢复了原有的地位,但是公众对他们的认同并没有被恢复。这是媒体的“功劳”。

要区分:无意问题,有意问题。



p. s. 

ChatGPT,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用其写作业当作弊处理。

但是对于科研,有人认为应该鼓励使用(辅助科研,促进科技进步),有人认为应该完全禁止(学术道德问题,公正性上的纠纷)。


2023.3.24-学术道德-未来可能有用的案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