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B站的另半边天,鬼畜区正在下流星雨

2023-01-28 12:11 作者:不寻常的李四  | 我要投稿

变与不变

        2020年暑假,笔者认识了B站,怀着好奇的心态打开了首页,一脚踏进全新的世界。

        作为第一次入站的菜鸟,我首次三连的稿件是一份音MAD:

第一次三连的视频

        那个时候,我正好赶上了鬼畜的黄昏,鬼畜区更新高质高量,很快我成为了忠实粉丝:不会做,但懂梗、爱看、支持。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

        直到有一天,笔者变得没那么爱看鬼畜,也不常玩梗,顶多用一些INM表达方式,或是开几个无关紧要的玩笑,周围的梗氛围也发生了异样的变化。

        是我的胃口变了吗?

        前几天笔者在思考关于鬼畜质量以及鬼畜环境的问题时,在首次三连的那份音MAD翻到了这条评论:

UP分享的创作经历

        认真的创作态度,尊重鬼畜,尊重互联网,以及最重要地,尊重鬼畜的概念。

        可惜来自2020年。

        现在时间是2023年1月28日,鬼畜区正在下流星雨,B站的半边天乌烟瘴气。当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切还不算失控,毕竟流星消逝的光芒很耀眼,足以遮盖很多异象。

今夕是何年

        笔者第一次见到鬼畜区的流星,是在这份稿件:

2021年的一颗流星

        随后笔者发现,这位UP很早(2019年)就意识到一些鬼畜素材已经过气,流星自此开始陆陆续续地掠过鬼畜区,昭示着传统鬼畜夕阳一样的谢幕。

@惜缘、过去  另一作品

        这场流星雨,今天还在下,且正值高潮。

        在几道流星中出现了两个词:

        一超多强

        今夕是何年

        “一超多强”是指各大鬼畜素材的创作热度和创作质量现状,往浅说是个人喜好,往深说是用户粘性。笔者既无身份也无资历,在此不做评价,劳烦读者自行脑补。

什么是用户粘性


如何提高用户粘性

        而“今夕是何年”是在形容流星。

        看到这里,读者大概能猜到笔者所言流星与黄昏的含义。

        “流星”是现今为数不多的传统鬼畜,形式多为音MAD,不同于现在主流的鬼畜剧场。内容和封面是全明星,标题包含“审核X年”“倒退X年”“老鬼畜”等词,辨识度极高。

        “黄昏”是在形容鬼畜区现状。黄昏时,当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时,由于日落时的光线反射,天空会短时间发亮,然后迅速进入黑暗。


这些稿件的投稿日期大部分是近几个月

        看起来数据都还不错,几十万上百万不在话下,非常热闹。

        这种现象叫回光返照。

        如果不是刻意引流,那最好了。

        不难发现,这些致敬传统鬼畜的稿件也受到了只因烂梗的冲击或是渗透,更有甚者主打烂梗创作,不知是流星还是流量。

        笔者感到悲哀,但也只是感到悲哀。

        鬼畜实质上是青年群体的一场狂欢,直到今天也是。是什么让它变得低创、无趣、失去粘性?

        想找到答案,应该从十四年前说起。那年夏天,蓝蓝路和二小姐出现了。

半边天

        关于教主和东方,了解的人很多,不了解的人也很多。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们,笔者建议站内搜索进行了解。

        读者须知,这二位是鬼畜始祖,而鬼畜是支撑B站亚文化的半边天。

        蓝蓝路和二小姐出现,长达十年的鬼畜盛宴就此开启,鬼畜创作热火朝天。ACG占比逐渐缩小,却给B站带来生机与活力,以及出乎意料的用户粘性(又一次提到了它)。

        真正热爱鬼畜的人,一定知道鬼畜曾经有多么繁荣。

        现在,活力似乎消失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切入点,而想要得到答案,还要引入几个概念:

        互联网低幼化

        归属感(用户粘性的三大条件之一)

        娱乐精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低龄网民(笔者在此指12岁及以下)涌入B站,对众多UP主创作数据的评估以及创作方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少不更事,能对鬼畜文化了解多少?创作更别提了。

        但事实不可置否:1.他们是B站用户,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参与B站社区氛围的建设。

        更糟糕的是,2.他们对烂梗有着恐怖的传播力,不求精神风貌,只求朗朗上口,方便对暗号或是随地发癫。

        紧接着,3.UP主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开始进行相关创作。4.老用户、老牌UP对B站的归属感降低,新用户、新人UP对B站归属感提升,却没有带来新鲜的血液。

        5.对于鬼畜素材,起初只是觉得好玩才鬼畜,现在是为了鬼畜而鬼畜:炒作、扮丑频出,圈子不干净了。

        五件事加在一起,女娲也没法补这半边天。

        问题没法解决,因为人们自愿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为什么低龄网民如此热爱烂梗?

        笔者愿引用《娱乐至死》一金句: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独特的话语符号”,这难道不是亚文化吗?烂在哪里?

        笔者要说,虽然二者本质都是娱乐,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使用的目的。

        知乎有人给出了high level解读:

知乎@OTWTO《B站鬼畜区发展简析》

知乎@OTWTO《B站鬼畜区发展简析》

        笔者对烂梗不犯忌讳,在此举几个例子:

        O旋转鸡块

        O只因你太美

        O不分场合的homo小鬼

        O蓝色妖姬

        O细狗儿

        O不论别人说什么都回应“6”的交流方式(甚至算不上烂梗,笔者最厌恶这个)

        抖音流入B站的烂梗在此不做列举,防止倒胃口。

        站内搜索可以发现,这些烂梗的传播与创作达到了惊人的地步,UP主迎合创作毕竟无奈,梗小鬼才是杀不死的真凶。

        对于这些小鬼,《娱乐至死》还有一句话: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烂梗之所以烂,是因为不知其所以然,但有人乐在其中。

        这就是娱乐至死。

        当然,我猜有人会说这是无病呻吟,B站现在不是好好儿的,ACG的初心也还在。

        笔者想说,其一,这篇专栏只是想让更多的用户了解鬼畜,让“另半边天”看看鬼畜区现状,维护是出自对鬼畜的热爱。

        其二,B站发展现状,从鬼畜区可见一斑。短视频横行,低创泛滥,搬运频出,经久不衰;内容管理手忙脚乱,成为能大范围、大幅度影响公众的人物的门槛越来越低(我不说是谁),但不该删的反而全删了。

        我不好评价,有人好评价。看看【流星】【吐槽】【中国boy】的内容以及评论,或者在知乎上搜索“B站怎么了”,你会发现,老用户还在,只是不再热爱变质的B站。

        如果让笔者对此进行推演、预测,马尔克斯式的时态将出现:

        多年以后,面对梗氛围,笔者将会回想起在拜年纪翻到鬼畜的那个遥远的春节。

        多年以后,面对鬼畜区,笔者将会回想起第一次观看鬼畜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多年以后,面对变质的B站,笔者将会回想起B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其三,娱乐精神带来的问题一直存在。十年前,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小时候的零食变得没那么好吃”;五年前,这个问题是“为什么越来越没年味儿”;三年前,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春晚已经没有当年好看”。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不需要再写第二篇专栏进行解答。

        而现在,这个问题是,“为什么B站没那么‘B站’了?”

        原来答案只有四个字。

by:不寻常的李四

2023.1.28

在B站的另半边天,鬼畜区正在下流星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