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看乐子,社恐照镜子
一、波奇酱刻画的真实感
提到真实感,必然想到中山龙的电锯人
作者想要刻画社恐,真正的社恐和波奇酱没差。看着她就感觉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什么是真正的社恐呢?对恶意的幻想:中学时期的假期自己一个人在卧室里看番,打单机游戏,乃至抄作业。夏天看着窗户外的天气,真晴朗啊!传来阵阵蝉鸣,还有小孩子一块玩的叫声,飞机划过湛蓝的天空——但是并不想出去:因为没有朋友约你吃饭,走到大街上都感觉周围全是眼睛,都看着你,社恐脑海中已经想象出一万句路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词汇:这个人走路怎么这样?这是什么穿搭?这个人……即使意识到没人关注你,但还是害怕。孤独摇滚大量的对于波奇内心的幻想描写正反应了这点
惧怕一切和人交谈,尽量避开人。即便是真的和朋友吃饭了,也是不知道说些什么,约束自己怕自己的言行举止被笑话或者讨厌,就像波奇不敢辞职打工一般。我大概就是默默听着,让我点单我就:“啊……这个多少钱呐……”店员:“这个XX是XX块,你要这个是吗?我们还有套餐……优惠。你看这个可以吗?”但我要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东西,社恐经典不敢说话就说:“嗯……好。”感觉我不是消费者而是店员!要餐具啦卫生纸啦也是不敢像其他人一样大声喊一声儿:“那个,服务员!拿套餐具/拿点卫生纸/快点上菜!” 而是自己低着头等店员理我才很小声地说麻烦给一些餐具/卫生纸,然后自己再拿到之后灰溜溜地跑回去,感觉前台真是个嘈杂的地方。朋友也总是说:“诶?你去干嘛去了?哦,怎么这么长时间啊?” 最后自己绝对不去当先付钱的人,等到AA下来自己给多少钱再给朋友发红包:因为自己真的不敢去前台说话。和很亲的人一起吃饭,我还是沉默,自己想着:“不要和我说话!不要和我说话!不要问我!不要让我快打一圈!怎么进来一个不认识的叫啥?我该叫她……妈,快帮我说点什么比如:'这是你的XXX,快叫X’。”这些东西要靠单纯的镜头表现不出来,而作品通过极其的夸张和大量的小动作,面部表情,内心独白幻想以及声优出色的演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敢表达自己。还记得初中有一次英语演讲的比赛,他们说去了就有奖,但是我最后忘了拿参赛单,其实没有拿也没关系,但是自己还是不敢去,甚至还在没人的厕所里哭了起来:明明准备了很久啊。表现了也怕别人说道,台下恶魔的低语不亚于班主任的歇斯底里。毕业的时候,回学校看了一次,老师让我上去给初一新生说点什么,自己也是一直在颤抖,极其剧烈的颤抖,说话也颤抖,总之,为之一颤!感觉下一秒就要跪下来了,但最后竟然能坚持说完了!而livehouse的歌台和学校的舞台,正是对波奇不断成长的见证,从完熟芒果,垃圾桶到用酒瓶救场,为了梦想和自我拯救表现自己。
包括不敢和父母要钱,自己打工唯唯诺诺,不敢吭气儿,招待客人一开始感觉很可怕,对自己的失误害怕等等,甚至我的手机还没换,也是苹果7!我也是常年校服运动装,在家里还穿校服因为不知道该买什么衣服,穿什么衣服(除了冬天羽绒服上身)。
有时候回过头来看自己的高中感觉一事无成,没有青春呐。孤独,很孤独,说到底还是自己一个人啊,最后的暑假也还是幻想着种种美好,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摇滚……
二、波奇酱的成长与朋友
孤独摇滚要表达什么?单纯的社恐?单纯的乐子?但是仔细回忆起来,我其实还有很多朋友,每个人都有朋友,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朋友是永恒的。即便和朋友是会有矛盾,但是慢慢的矛盾成了回忆,成了更进一步,最后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到底有什么用呢?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最后还砍你一刀?人难道不是孤独的本质吗?
朋友,是灵魂的安慰。记得是夏天还在学校的晚上,自己感觉很失落的时候,我的朋友一眼就看出来了,即便我极力狡辩,但还是承认了不想说出的话。朋友的劝导一时间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总有作用,慢慢生效,现在再看感觉他说的很对啊!以及冬天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给朋友说一些相似的话,朋友也是很耐心,也很理性。朋友即使不像别人三五成群了,但是只要还有朋友,还是很高兴,还是会得到安慰和帮助。就像晚上喜多、虹夏和小孤独互相安慰,坦白。
朋友,是不计功利的好。高考完去外地聚餐,朋友看到我唯唯诺诺话少,在外乡一脸迷茫,还不知道如何坐地铁,哪里有好玩的哪里可以吃饭,甚至连电动车也是第一次骑,走路不开导航的时候也还是耐心教我,帮我。逐渐了解了这个城市,逐渐会自己订宾馆,尝试用一些旅游的软件和出行的应用,甚至还能【在商场自己抱着朋友送给女朋友的花后感觉没地方放于是他让我暂时拿着我当时一脸懵逼不知道竟然来了女人然后在商场抱着花来回转悠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还有情人节巧克力的推销员过来我还能淡定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花物归原主。
总之,孤独摇滚要表达的不是所谓的现充,不是所谓的要回归充实和社交,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无论再孤独的人,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小乐队,像波奇酱一样和朋友碰撞出独特的乐符,作为青春时代自己独特的曲目孤独地播放着,这份和朋友的孤独摇滚是自己独有的幸福。
三、波奇酱 “ 补完 ” 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波奇酱甚至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普通人。因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依旧害怕,依旧感到孤独(就比如我现在还是社恐,有时候在某些地方作为看起来很社牛但也是朋友的影响下自己内心挣扎想成为正常人的举措)但也却是的确成长了。可能社恐不是主流,但可能每个人内心也会有一些孤独。孤独有错吗?正因为有了孤独,这个世界才显得如此美好与值得珍惜。
另外孤独摇滚的主旨,更进一步说是梦想与追求。更进一步是社恐的自我救赎。正因为社恐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受到关心,想要与人交谈,想要追求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才会不断进步,才会加入乐队而不是放弃。心底的梦与希望驱使了波奇不断突破自己的孤独,同时有成为了有自己特有性格的独一无二的波奇。波奇可能会正常,但她一直都是波奇,波奇君就是波奇君啊
四、人物存在的可能性
哈哈,我的父母和老哥完全的社牛,可以说我就是家里的异类,所以人物存在的可能性我认为是100%。所以,性别除外,我感觉在照镜子。所以针对一些恶意评论,单独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