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佛罗伦斯(二)所闻所想--中简版
写在前面:以下内容为我个人推测与理解,可能有误解,还请多多包涵。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与感想,不妨留言,可以一起讨论剧情喔~
由于本剧编剧的创作灵感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Fjodor Dostojewski的文学作品「白痴」,以下内容若提到2003年俄版影集「白痴」的内容会以深蓝色字体表示。
以下剧透慎入
【第二场 巴尔萨泽バルタザール伯爵家】
舞会时,帕梅拉Madoka飙悍歌唱、时而把宾客们大力推开,好强意味着「我就是名誉差,怎么样!」。
安东尼Rei在自家的长廊上自言自语:「何必这样呢?我认为她不是这样的人」,
李奥纳多Maiti抱持不同的看法:「她从生活困境中嫁给贵族,那日子能过得很滋润嘛~」
安东尼:「我以前曾经见过像她那样的眼神,那么的深邃悲伤...太不可思议了!」
李奥纳多见哥哥一直想着帕梅拉,赶快贴在哥哥身上撒娇...
李奥纳多:「哥哥与我是不同的类型,连思考方式都完全不同,哥哥总是沉稳有智慧,我和哥哥真是云泥之差!」
哥哥对弟弟李奥纳多的果敢与行动力极为肯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半弟弟的优点。弟弟自嘲:「我只是像个小混混游手好闲的二儿子啦」,哥哥也自嘲:「那我就是个和尚般木讷笨拙的长子了」
接着提到目前动盪不安的局势,以往的社会阶层恐怕会被打散,所谓的贵族阶层、上流阶层可能不存在了,哥哥:「现在正是贵族阶层最艰难的时期,巴尔萨泽家族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力量好好守护下去」弟弟:「这我不太认同,我在与外界不同阶层的人交流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风气,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是在这个家,而是要往更远的地方看。」
这一段表现出兄弟俩南辕北辙的属性,从个性到世界观都完全不同,哥哥斯文温顺而保守、考量到家族的维护,希望不要有任何变动。弟弟奔放狂野而不受拘束,对家族的责任感较轻,所以可以客观的对当下时势评断,对新的趋势是接受的。
【表弟出场】
在表弟出场之前,弟弟李奥纳多与老管家航琉有一小段对话,李奥纳多表示他去酒馆蹓躂时,遇到老管家的儿子罗伯特,航琉老管家颇怒:「那个不孝子!」李奥纳多笑笑的说:「他是我的好朋友喔」。罗伯特后来与表弟一起加入统一运动,所以这段台词先提到了罗伯特。
老管家去大厅接表弟来之前,哥哥安东尼又望着远方若有所思,他心繫着帕梅拉,她美丽的容颜却双眼写着忧伤,让他挥之不去...
在法国学法律的表弟Vittorio爱乃一真,简单提到了1859义大利战争前夕:「有位聪明人加富尔当选了领导者掌控了议会,努力从奥地利统治下拯救义大利,这个运动目前在萨丁岛很激烈...」(萨丁岛位于义大利南部,佛罗伦斯于义大利南中部)
哥哥安东尼:「义大利统一之后,贵族阶层的头衔与土地会有什么影响呢?」
表弟爱乃一真:「最好的状况就是维持现状了,但如果局势会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话,就很难说了。」
表弟会提到法国大革命是因为义大利统一运动与法国有很大的关係,加富尔在巴黎的和平会议中,发现英法两国都不想得罪奥地利而对义大利的统一运动有实际的救援。后来加富尔与拿破崙三世密会多次、还有一起事件引发法国对义大利的普遍同情,让拿破崙三世愿意出面力挺,当然义法双方是有签订互惠条约。
李奥纳多:「表弟,你听过加里波底吗?加富尔在萨丁岛召集人马,这是时代的洪流,我们都会成为过去」这里说的"我们"指的是贵族,哥哥与弟弟的看法依旧不同。(加里波底是第二次义大利统一战争中很重要的人物。)
高翔爸爸来骂人了:「这像是我家儿子说的话吗?」他指的是李奥纳多,「为了贵族的骄傲,就算输了也要为正义而战...」
李奥纳多:「可是贫困辛勤的农民,也有他们可以骄傲之处」
这个场面华人再熟悉也不过了,重视伦理的大家庭,虽然弟弟说的有道理,但与爸爸意见相左时,就是忤逆了,当然弟弟如果是用哥哥的口气,火药味会少一些,但是还是要以爸爸的意见为主。
爸爸气得从轮椅摔下来「李奥纳多...真是バルタザール家族的耻辱...整天只会游手好闲、喝酒、找女人...安东尼,我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这更是华人古装剧的常见台词啊!但是,如果安东尼有着家族使命,真的可以与帕梅拉结婚吗?爸爸会再从轮椅摔一次吧?! (夸赞一下高翔爸爸的愤而自摔表现很自然)
哥哥安东尼为弟弟缓颊:「我从来不会用他的外在表现来评断他,他有些特质是我所没有的」,哥哥会以不同的视角解析一个人,正如他不会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帕梅拉。

必须要夸赞李奥纳多Maiti的弟弟演技,Maiti之前让人深刻演出是元禄巴洛克的坏大叔,Maiti在花组的秀,通常是色气熟男担当,成熟路线居多,这次扮演弟弟,就是鲁莽、天不怕弟不怕、被爸爸骂耍脾气、粘在哥哥身旁撒娇的稚气感有表现出来。弟系角色我个人看过最好的是Rei在2018年的あかねさす紫の花、被小海哥哥抢老婆的大海人。这次Maiti弟弟与Rei弟弟不同,傲娇又叛逆,在我心中Maiti的李奥纳多可以与Rei大海人并列了。
弟弟角色属于外放型的,所以对Maiti来说比较容易? ? 没有喔,萧邦与泡泡之恋的鲁道夫堂弟,他的内心戏表现得相当细腻。这部戏里Maiti的演技很重要的一点是「平衡」,他与Rei是一体两面,两种相反的个性是同等重要的,他不能弱到只让Rei的内敛斯文凸显出来,也不能狂放到超过Rei太多。
柴田老师在撰写此剧本时,着眼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完美的情操只设定在「白痴」男主角一人,柴田老师将他理想的完美人格设定在两兄弟身上,哥哥与弟弟的优点是并重的,哥哥悲天悯人,弟弟果敢宏观。
俄版「白痴」中,安东尼与李奥纳多不是亲兄弟,在两人未相识之前,李奥纳多因为安东尼喜欢帕梅拉而非常讨厌安东尼。想不到两人一见面之后,一见如故,要知道安东尼是没有与帕梅拉交换定情物的,这两个大男人要好到互相交换十字架项鍊?? 因为李奥纳多太喜欢安东尼了,还带安东尼回去跟自己的妈妈报告!!都带回去见家长了? (註:在「白痴」中,与安东尼对应的角色是梅什金,与李奥纳多对应的角色是罗果仁)
【帕梅拉与安东尼】
安东尼往舞台左边离去,左方灯光越来越暗,帕梅拉自舞台右后方暗处轻巧出场,待安东尼察觉到身后有人!是帕梅拉!安东尼身上的灯光突然又亮了!这反映了安东尼的心境,从舞会之后他一直挂念帕梅拉。
「妳怎么还没睡?」
「我睡不着」
「今天舞会的事,我感到很抱歉!」
「不要紧,我已经习惯了,在维洛纳的时候,人们就是这样看待我了」
「妳不是那种人,克莱门提那伯爵夫人」
「你可以称我"帕梅拉"。为什么我不是那种人?」
「我曾见过一个自称无辜的犯人,被判除死刑后,他的眼神我永远忘不了,我知道他是无辜的。见到妳的时候,妳也有着那样的眼神」
帕梅拉卸下了她的冷傲武装:「长期以来的屈辱岁月,终于有个能够理解我的人,你是个非常好心肠的人,就算我一无所有,我也无所谓了。」帕梅拉的世界观一直是很绝望的,如果她只求温饱生存、只图物质生活就好,旁人轻视与误解她无动于衷,那她会活得很快乐。偏偏命运乖舛的她是有自觉的、希望自己有基本的尊严的活着,而她的自重值得安东尼深爱着她。只有安东尼的出现,才能让她感到自己是被救赎、被了解的,安东尼是唯一走入她心坎的人。
第二场呈现着安东尼的两种爱:普世之爱、世俗之爱。安东尼对弟弟的包容与接受,是普世之爱,就像他知道帕梅拉处于弱势,希望她能被合理的对待,对帕梅拉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安东尼的世俗之爱,希望帕梅拉能锺情于自己,他对帕梅拉也相当倾情。个人认为安东尼对帕梅拉两种爱都有,但世俗之爱占的比例是很深的。

接下来是我的主观视角与花痴滤镜,Rei不是戏剧科班出身、不是戏精、不追求演戏技巧的高超,但是他很擅长氛围与节奏的掌控,这个优势让他在show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举例来说:野兽秀Cool Beast 里赤脚神兽、旅人与森林女王、摇滚野兽与艳花殉情,三种场面就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样貌与气氛,世外桃源纯真无瑕的仙境邂逅、阴晴不定瞬间变脸的绝世泼辣、似曾相似但相见恨晚的天人永隔。
节奏的掌控更是他的长处,他的速度与时间长度拿捏得宜,再久一点嫌多馀,再短一点又不够,就是刚刚好,例如:TOP HAT的马车伕假扮,从关上马车门到被女主角识破,从容驾车唱情歌表白、趁躲雨时打破僵局渐入佳境的节奏拿捏精准。「泡泡之恋」里,鲁道夫与和海记者的谈话对手戏,太子身分的苦闷、对哈布斯堡的现况担忧、内心嚮往的理想类型。在同一段对话里,这三种话题的情绪节奏微微不同并控制得宜,使得这段对话一点也不乏味。
Rei将气氛掌控的优点运用在戏剧演出,他的戏看起来很真,轻重适中、收放自如、深刻又动容,轻松喜剧不过度夸张,严肃题材渲染力道强。在「燃烧的佛罗伦斯」里,他对帕梅拉的爱除了心仪与心疼,他把想要扶弱的理念也投注在她身上。2003年俄版连续剧「白痴」的男主角选角非常棒,双眼尽是无限的悲悯,演技炉火纯青。但我更喜欢Rei的诠释,宝塚版加上了男役元素,尤其是rei独有的元素,不卑不亢、心怀天下,还有Rei的眼神与诠释,形象更完美了!
正由于这部剧对白不多,就算抽掉台词部分,光是两人的双眼、神态、举止,就能读到大量非语言讯息了,这归功于Reimado的眉目传情的功力,深入看来Rei很重视非语言讯息的传达形式,无形之中,培养出他与Madoka之间的心有灵犀,这场定情对手戏慢悠悠的节奏,才能感受到帕梅拉一直以来背负的痛,才能感受到安东尼的深情款款如何融化她。
一如2000年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独自提着保温盒行经狭暗的羊肠阶梯在麵摊买了外带,三两客人坐在麵摊吃麵、老闆熟练的备餐、张曼玉不发一语的等候、平凡的麵摊街道场景,王家卫只是用了偏暗偏冷色调、慢动作播放、加上那首经典小提琴慢板圆舞曲背景音乐,只有张曼玉一人站着更显形影单隻,整个寂寥感袭捲而来!这场戏就是"慢"才能感受到张曼玉在不论外在与内心都是孤单一人的。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白痴」
以宝塚剧的角度来看,这部剧很不依循宝塚既有的架构,难免让观众摸不着头绪,但是从文学作品改编戏剧的角度来看,这部剧正是可以认识俄文着名文学作品「白痴」的好机会,因为宝塚版是以温和不艰深、入门版的形式呈现。自从喜欢上Rei之后,由Rei主演的小剧场、2014「遥远的夏日回忆」让我认识了俄国文学作品屠格涅夫的「初恋」,这次再度认识了俄国文学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如果只挑出几句「白痴」的名句,很容易被断章取义,恐怕更助长了愤世嫉俗、厌世消极的态度。在大部分乐观故事的世界上,他的作品给人惊世骇俗之感,「白痴」里多样元素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相彷,先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切入,较容易了解他创作「白痴」的出发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是慈善医院的医生,全家住在医院里的一间房子,生活圈大都是穷苦之徒,他幼时的会体验到的人间疾苦与比同龄的孩子来得多。12岁远赴俄国首都圣彼德堡学校就读,大部分的学生是贵族出身,中产阶级出身的他与大家格格不入。这段经历,与帕梅拉在贵族族群中被排挤的情节相似。
求学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被农奴杀了,尚在求学的他顿时少了经济来源,生活成了问题,但是他深知是父亲对农奴太过份要求,父亲甚至强迫农女同居,引发农民愤恨。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提到农奴时,立场是正面肯定的,例如,李奥纳多与父亲顶嘴时,会说:「贵族有贵族的骄傲,农民辛勤工作也是值得骄傲的。」
出社会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一群人,在当时的体制下算是激进派的,虽然他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还是受了牵连而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准备动刑之时,突然一道赦免令豁免死刑,但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劳改了四年,之后中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作家,极为坎坷的人生经历、癫痫极度的生理苦痛,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或是黑暗凄凉,看似极端的作品,却还是能感受到他本能的正义感对低下阶层的袒护。
人有时会酷爱苦难,酷爱到了极点
苦难会一直跟着我们,生命是苦难不断转移的过程
人类会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就算人类想要幸福,但人类就是懂得把自己搞得不幸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充满磨难,然而他的基督信仰让他思索了爱与理解。「白痴」的男主角因为看到法庭里被判死刑的无辜罪犯而能够理解女主角的心境。这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吧,在刑场上尚未收到特赦令前,他望向远处建筑的屋顶、此时此刻、晴朗的天、微微的风...距离死亡这么近的一刻,重要的不是人生成就、功名利禄,反而最难捨的是那--蓝蓝的白云天!也许此后抱着这样的心情、尽可能的给予人们普世之爱,对微小事物感到幸福、不轻易动怒、珍惜当下是很圆满的吧。如果普世之间不懂得这样的好意,那善良显得没有意义。
安东尼与帕梅拉说:「我曾见过一个自称无辜的犯人,被判除死刑后,他的眼神我永远忘不了,我知道他是无辜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的冤狱到几乎冤死的经历非常相似。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良善之人还是有着嚮往吧,所以将「白痴」的男主角设定成了圣人般的情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嘲讽故事中普罗大众的狭隘眼光吧,男主角常常被旁人称为「白痴」,是众人难以体会男主角的善良与悲惨。
善良成了白痴,仁爱变成无用,
狂暴显示为力量,怯懦装扮成理性,
美命定了要被践踏与毁灭,
恶却愈加肆无忌惮、扰乱一切
..........................节录自「白痴」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白痴」部分,我只有粗浅探索与宝塚版相关的部分,如有误解还请见谅,也欢迎文学爱好者不吝提出指教。
感谢香港朋友的部分内容听译!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对剧情的理解很有帮助。
第三场待续...
【参考资料】
LITERATURE - Fyodor Dostoyevsky
https://youtu.be/MMmSdxZpseY
【P.S】
电影花样年华经典小提琴慢版圆舞曲配乐-梅林茂
Song Yumeji's theme Shigeru Umebayashi
https://youtu.be/CydoHnlW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