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梦 • 圆梦
作者:顾 兴
今天的浩瀚星空,
增加了一个新的使者。
今天的特殊记忆,
钱学森先生的纪念日。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
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
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
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
不,绝不!
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这是我们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钱学森先生在24岁时的誓言!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给中国人民腰杆上加配了一副钢板,
他用三次激动,感化了国人,
可以回国,报效国家了,
爱国情怀成为了他的第一次激动岁月。
建国十周年,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爱党成为了他的第二次激动年代。
建国四十周年,
成为了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之一,
融入了人民,又成为人民中优秀一员,共产党员中优秀一份子,
成为了他的第三次激动的心。
他给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增添了底气,倍增了色彩。
“航天”一词由他提出,
“航天员”一词经他确立。
他的要求又是如此的低调,
“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就是最高奖赏”。
人民永远没有忘记他,
在其筚路蓝缕的征程上,
五个重大抉择造就了元勋的坚实功底,
锻造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
是他的第一次选择,
因为他看到了国家对铁路交通发展的需要。
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
是他的第二次选择,
因为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的狂轰滥炸,他萌生了航空报国的想法。
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
是他的第三次选择,
因为他思考到了一人会不如指导更多的人会,让国家拥有更多的航空精英。
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是他的第四次选择,
进而成就了其一生众多的标签“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让一系列想法,变成了珍贵的现实。
71岁高龄了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
是他的第五次选择,
以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和理念,
诠释了它的社会意义及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其成果远远超过“两弹一星”,
成就了中国空间站,
他给华夏大地青山绿水增加了护甲。
今天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
是对钱学森元勋的最好纪念,
让天梦圆梦在了今天,
更感元勋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