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净的核武器”——中子弹Part-1 起源

2020-10-16 20:24 作者:膨胀的阔耳狐  | 我要投稿

       写在最前面的话:

           1、 最近看过很多科普的文章,但有的太过基础,满足不了我们对一些知识的渴求;有些学术上的文章又太难懂。但其实除去定量上的说明,许多看似高深的知识也可以被轻松,简单的理解。这个专栏的宗旨就是希望大家能轻松的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2、这篇文章只涉及科普知识,在此不讨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虽然其实中子弹与政治关联很紧密,实际上也不能把军事脱离政治来看)

         1945年研发并应用了核武器后,美国军方的战略思想完全转变了方向:他们设想仅仅依靠核武器就可以迫使对手做出让步,当时核武器的主要攻击目标也都是大城市、工业中心等。但1947年时苏联也试爆了自己的核武器,到20世纪60年代末,有5个国家已经掌握核武器。这使得核大国间一旦爆发核战争,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摧毁”的结果。那么既然传统核武器已不太可能在实战中使用,有没有一种核武器可以在小规模冲突或是战役中使用呢?

       

   必须说明一点:传统核武器不适合做战术武器使用

   首先,传统核武器的杀伤力不足:1953年,英国在“图腾一号”核试验中引爆了当量9100吨的原子弹,当时为了研究坦克等装甲兵器在核战争环境下的使用,将一辆“百夫长”坦克放置于距离爆心仅460米处,但这辆坦克并未受到太大伤害——发动机,主炮都可以正常工作,只是一些光学器件被冲击波破坏了。

“图腾一号”核试验场景

        为什么坦克对核爆有如此强的抵抗力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坦克的装甲能有效抵挡核辐射,而坦克本身又十分坚固,不易被冲击波破坏。如果坦克设计时对核战争有更全面的考虑,那么坦克对核爆的防护能力只会更强。比如苏联的工程-279(如下图)就对核爆有极强的防护。

苏联的“工程279”坦克就是专为核战争设计的,可以看到用于抵挡核辐射的碟形底盘

    不仅如此,传统核武器产生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如K-42,Fe-59,Mn-56,I-131等等都是核爆后可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核爆后,当地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适合人类活动。这不仅会使后续的作战行动大受影响,也会使核武器的使用方承受巨大的道义上的负担。

美国在试验中引爆的“小虾”氢弹对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产生了巨大的污染

         以上种种原因都促使科学家们转而研究污染更少的武器——核聚变是没有污染的。虽然1956年的美国“低音管”核弹,在当量不变的情况下使85%的能量来自核聚变;1961年苏联试验的“大伊万”氢弹的97%能量来自核聚变,(具体原理我会以后再讲)。但就大当量核武器而言,“干净”的代价是当量降低以及成本大大升高,当时研制这类武器的主要目的也是防止核试验引起公众的恐慌而非战术上的优势。当时实际部署的核弹头如MK-41核弹头还是主要依靠裂变提供能量。

      那么氢弹又是如何实现小型化,成为可以使用的战术武器呢?这就要提到中子弹的工作原理了。有关工作原理的内容,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讲到。

      注:图片来自网络

“干净的核武器”——中子弹Part-1 起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