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昨天北大数学智华楼的一张照片想起
昨天,在北大数学的新办公楼(智华楼)里举办了奖学金颁奖仪式和数学院友企业招聘会。 这是一个朋友发给我的照片,我当时没有仔细看,现在在火车上正好翻出照片看看,我看到周毓麟奖学金,王晓玮奖学金和钱敏平奖学金。 周先生和钱先生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王晓玮是北大数院2012级的那个学生吗?我仔细一看,真的是他,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晓玮英年早逝,令人惋惜。王晓玮的父母给了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优秀人才,现在把爱奉献给更多的莘莘学子,可谓是大爱无疆。
周毓麟先生是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网上一搜索就可以看到很多事迹了。周先生曾经在北大教学,滕振寰、叶其孝、应隆安、姜礼尚等都是周先生的学生。滕振寰老师曾经教过我两门课。北京大学李若老师带领团队开发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后来成立公司的时候,为了纪念滕振寰老师,把公司名定位北太振寰(照片右部)。 现在,李若老师担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近期媒体北大的一片文章《中国数学家背水一战:国产软件在科学城崛起 》以幽默文笔讲述了北太振寰的前世今生,链接是https://news.pku.edu.cn/mtbdnew/003bc728975942e2b51e65695de46c0e.htm
李若老师曾经在北太天元开发团队的一次聚会上回忆了周毓麟讲过下一件事,听完李老师满怀激烈的讲述,大家一片沉默,旋即想起热烈的掌声。我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李老师说他是开车去接周先生参加一个活动,周先生给他讲了周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当时的周先生应该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我猜),他跟随家人在火车站候车,日本人从人群中拉出一个中国人,当场就杀害了。李若老师说,自己当时就是一个年轻人,和周先生日常的交往不多,周先生向一个年轻人讲述这件事情,肯定是这件事情对周先生有极大的影响,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个影响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和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类似。周毓麟热爱科研,更热爱祖国,曾几次为了国家需要转换专业方向,他说:“数学来源于实际,数学研究应基于实际,并提升为数学方法和理论,回归指导实际。……为国家建设选择研读偏微分方程,然后为国防搞差分,后来又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再回去搞偏微分方程。国家需要我,是我的荣幸。”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
他把对科学发展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位丰满厚重的科学家,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周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价值永存,他的优秀品德永远是后人的精神财富”。 周先生向一个年轻人讲述这个事情,也许还有更深的含义,润物细无声引导年轻人把对科学发展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完美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