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群体意识、民族延续(读书思考)
这是今天最后一篇“读书思考”了。
我推书只是一个引子,更多是分享我个人思考和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上的一些启发。
本文推的书是《乌合之众》,这本书是研究“大众心理”的入门级读物。
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大众心理和群体意识”?
这是一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甚至也关系到当前国际局势,乃至我们民族未来走向的一个关键。
这本书虽然是写在100多年前,但书里的很多内容,是可以解释当前的许多现象。
比如我经常跟大家说的信息茧房,还有当前美国流行的反智主义,都是这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我们如果想要学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那么我们就一定要了解群体意识,这对我们每个人是很有好处的。
大家可以从我写的“读书思考”,来看到我是如何在读书的时候去独立思考,去发散性联想,去举一反三。
(1)群体意识的好与坏
首先来说说,这本书的书名是叫做《乌合之众》,看上去是比较贬义的。
确实,按照书里的说法,群体意识就是泯灭个人意识的智慧、理性,群体意识是野蛮极端的,群体意识是本能盲目的。
不过,书里也有提到过,跟乌合之众相对应的是同样有着“英雄主义”的群体意识,是可以舍生忘死的慷慨悲歌。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里,群体意识是相当浓墨重彩的主角,群体意识也是有利有弊,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既有利用大众的群体意识,通过煽动大众来达到自己目标的野心家。
也有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通过自我民族意识的觉醒,来力挽狂澜,无数人在这样的民族群体意识里舍生忘死,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繁荣的机会。
但同样也有人利用民族主义,来煽动民族情绪,来达到转移矛盾的目的。
群体意识,就是在这样好坏交杂的互相转换情况下,群体意识利用这样的转换冲突,在不断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人类在精神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十分粗浅的科学研究阶段。
所以在心理学领域,还没有真正可以从原理层面来解析人类精神构造的体系和理论,都还处于不可证伪的非实证状态。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有潜意识的概念,也知道潜意识很重要。
像佛洛依德的理论里,潜意识是我们人格隐藏于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而我们显露出来的性格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但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它又从哪里来,如何形成?又如何去影响我们的表层意识?这种种问题,还没有一个我们知道其整套原理的状况。
更多还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科学研究则是要尽可能的“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我们完全解析其原理之前,对于这些心理学书籍里的内容,不能都按照是已经既成事实的方式去阅读,而是应该以研究的态度去阅读。
要多多思考“为什么”。
比如《乌合之众》这本书有一些观点太武断和悲观,举个例子,过于强调群体意识,而弱化了个人意识。
事实上,即使在狂热的群体氛围里,个人意识也很难说会达到完全泯灭的状态,只不过个人意识被群体氛围所完全压倒的时候,个人意识会让出一个主控权,但仍然会躲在我们角落里去静静观察着周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
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状况,而少数天生比较理性理智的人,则有可能在这样一个狂热群体氛围里,在即保持跟群体氛围一致的情况下,不至于被群体排除为异物,但又能够察觉到自身个人意识的存在,能够进行这样的观察,甚至有目的的去利用。
这样的人往往就是能够成大事的人。
而绝大多数人则都只能是随波逐流。
但这不代表,个人意识会完全泯灭。
其实要达成一个群体性完全一致的这种狂热或者恐慌的氛围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当然了,这本书本身重点就是在探讨群体意识的一个运作机制,所以会过于强调群体意识也是可以理解。
你可以把书里强调的群体意识,是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的。
但同时,如果这种极端集体意识,稍微弱化一点,则会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见到。
这其中在股市这样的投资市场里,是最容易看到这样群体意识的诸多现象,可以在股市里找到书里对这些群体意识的“对号入座”描述。
包括我们平时如果工作中带领团队,亦或者自身处于一个大群体里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了解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运作机制,从而来帮助我们避免随波逐流。
这不代表你需要不合群。
而是你可以在合群的同时,内心里要时刻有一个清醒而理智的声音来提醒你,你自己的个人意识是不能泯灭于群体意识。
这里面最核心的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思考,不能停止思考。
只有当你停止思考的时候,你的个人意识才会完全泯灭于群体意识中间。
所以,我希望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是要带着去了解群体意识的情况下,是为了帮助自己能够不被随波逐流,时刻保持一个理性清醒的态度去认知世界,特别是当你处于一个比较狂热或者恐慌的群体氛围里的时候,就更需要去努力保持这样的理性和冷静。
另外,我也从我个人的认知,来试图去对人类的这种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做一个理解。
可以从熵的角度来理解。
熵这个概念是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这个可以进一步衍生为“混乱度”的说法,也就是万事万物总会从“有序”走向“混乱”。
而熵就是“混乱度”的意思。
在没有外力参与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总会自然的“熵增”,也就是会越来越混乱,而不会自发的有序。
所以,事物越来越混乱,就是熵增,反过来事物越来越有序,就是熵减。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你的耳机线只要放着别去打理,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自然而然缠绕成一团乱麻的状态,这就是自然的熵增现象。

而如果你想要让你的耳机线变得井井有条,那么你就要动手去把耳机线梳理清楚,而这个动手过程,你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在你动手把耳机线梳理清楚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可见,熵增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会让事物从有序变成无序。
而熵减则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会让事物从无序变成有序。
宇宙本身会自发的随着时间推移由有序变为无序,这是一个熵增过程。
而任何试图让无序重新变成有序,就需要消耗能量,是一个熵减过程。
薛定谔曾经指出,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非平衡系统并以负熵为生。
因为生命就是一种高度有序的体现。
所以生命要存在,就需要消耗能量。
而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群体聚集并建设起来的城市、社会、文明,就是一种高度的“负熵”体现。
我们去做建设、生产,都是一种熵减行为。
所以我们制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个就是熵的一个定义。
那么熵又跟人类意识和群体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我在看《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时候,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不知道其他书有没有这样说过,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启发。
熵增,既然是自然状态下,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从有序到无序。
那么其实,人类的个人意识,到群体意识的变化,也是一种熵增行为。
因为人类的思考行为,本身就是熵减。
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我们通过思考,转化为我们的思想,这也是一种“数据”,而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有序的形势,是存在价值的。
而按照《乌合之众》的说法,当我们从个人意识陷入到群体意识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丧失了思考能力,群体意识是盲目而狂热的,是不加思考的,是遵循本能去行动的。
所以,我认为个体意识到群体意识的转换,我们在丧失思考的过程里,是一个熵增行为。
熵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这样陷入到某种群体意识里。
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群众总是盲目的,是容易被煽动的缘故,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有这种容易被群体意识通话的倾向。
换句话说,要在一个群体意识里,保持一个清醒的独立思考个体的能力,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这是需要消耗大量思考的“熵减”行为。
所以,如果我们从“熵”的角度去理解,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人总是会自发抱团形成群体意识,为什么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会这么困难。
搞清楚这些,会更有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需要独立思考的时候,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只有我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办。
我经常跟大家说,我喜欢来跟大家“授之以渔”,而不是简单告知结论的“授之以鱼”。
但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去思考,只喜欢接受现成的结论。
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我们只知道,我们“应该”这样。
而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应该这样。
那么我们永远只能是随波逐流,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如果我们想活得更明白一些,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自己去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
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答案。
这是我一直想传达给大家,我的一个想法。
(2)我们需要正向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需要有一个聚焦物,在民众蒙昧无知的时候,这个聚焦物可以是宗教,可以是信物,可以是随便编撰的谎言。
不管这个聚焦物是什么,当成千上万人的目光汇聚在同一事物上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群体意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聚焦物,就变得更加高级。
它可以是意识形态、可以是价值观、可以是普世价值,也可以是民族,也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比如说,我们民族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会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续,去做任何事情。
这是因为我们文化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家族传承和延续的基因。
这种文化基因,从家庭这个单位,扩展到家族这个群体,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的概念。
所以,我们的先烈,舍生忘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子孙后代换来一个和平安宁繁荣的年代。
这种精神,是100年前我们民族处于最黑暗的时刻,所能找到的最大聚焦物。
这种强烈的聚焦,让我们上上下下许许多多的人,都拧成一股绳,以一股惊人而决绝的群体意识,去与另外一股同样狂热的群体意识,做殊死搏斗。
所以,群体意识也是可以有好有坏,即可以是乌合之众,也可以是英雄主义,可以卑劣,也可以崇高。
这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了解群体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引导群体意识,往好的方向去发展。
我为什么要宣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支持民族主义,因为我认为,这是符合当前我们最需要的发展要素,那就是我们需要团结。
在当前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我们不能乱,一旦乱了,历史上有太多前车之鉴,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到时候泥沙俱下,我们身处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难有人能够幸免。
所以我们需要团结起来,众志成城的去度过难关。
毫无疑问,100年前的那种民族火种延续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
这一点,在2020年小白出生之后,我也是有了一个全新的感悟。
我们所努力的一切,就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是民族的延续,是文明的传承,薪火相传。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根。
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唯一没有断绝过的文明,从最古老的年代一直传承至今。
因为我们民族最重视这种血脉和文化的传承,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去着想。
所以,当我们民族每每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总能排除万难,即使原来四分五裂,最后总能统一起来。
这样的一种民族精神,我觉得是我所应该支持和宣扬的。
这是我为什么总喜欢在文章里去或多或少的宣扬这种民族精神的缘故。
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去,去做的一个最符合我们利益的行为。
因为只要我们不乱,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才能找到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公约数。
而如果我们乱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利益只会因此受损。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然可以在保持一个清醒的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情况下,主动的去融入这样一个重视民族传承的群体意识氛围里。
因为这对于我们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所以,在融入这样的群体意识氛围里,我们仍然要尽可能去保持自我的独立意识,如果这样理性的人增多,那么至少可以有节奏的控制整个意识氛围,不至于过于狂热,不至于过于极端。
这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我们也是有过历史教训的。
(3)总结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愚昧到开智,从蛮荒到守序,这整体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是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
而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文明越发达,群体意识的重要性就会越弱,个人意识就会越发突出。
这也体现在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注重个体。
但,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分阶段性的。
我认为,当前群体意识之所以会表露出《乌合之众》这本书里表述的种种不堪的缺点,比如缺乏智力、缺乏思考、平庸、依靠本能形势,容易陷入极端化、情绪化、盲目化的种种缺点。
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科学水平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主要都是侧重于物质领域。
我们的科学对于精神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还是太少了,我们对自己的意识研究还都停留在表层阶段。
未来,如果人类的科学水平能够发展到完全解析透彻我们的精神和意识的时候,相比那个时候也是我们可以掌控群体意识的时候。
而到那个时候,原本愚昧缺乏思考的群体意识,是否能够让一大群人一起行动时,仍然展现出一个近乎一个独立个体时一样的具备思考能力的“巨大生命集群”,当群体意识可以像个体意识一样去独立思考、冷静理智的做出判断时,群体意识所能发挥的作用,恐怕就会几十上百倍于现在,并且能够发挥出比较正面的效果,这是一种挺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未来。
这本身也是符合文明发展,就是要一个持续的熵减过程。
只有熵减,文明才是在发展。
而熵增遵循本能,就是在文明倒退。
本质上,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直在跟自己的本能、欲望做斗争,才能变得越来越守序、善良。这恐怕也是文明发展的真谛。
而到那个时候,其实恐怕人类的社会文明,就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种形态了。
不过,这也只是我们文明可能发展的诸多形态中的一种。
我们要清楚的是,整个宇宙范围内,熵增才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大潮流,宇宙最终是要走向“热寂”的熵增,彻底的混乱无序,但也是另外一种有序的极致。
所以,生命的传承和延续,本身就是宇宙动辄上百亿年为尺度的时间里,是宇宙浩瀚历史的沧海一粟,是这个熵增潮流里的一个小波澜。
但我们人类的文明就是要在这样的小波澜里,去绽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彩,去逆流而上。
这就是我理解的文明发展的意义。
我们可以选择不努力,任由自然规律让我们的文明熵增从而毁灭。
我们也可以选择拼命去努力,去消耗能源,广为建设,勤劳生产,实现熵减,建立起更加文明秩序的人类社会,从而避免最终自我毁灭的结局。
其实,从宇宙熵增潮流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人类遵循其规律本能,是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所以,群体意识经常会出现毁灭性冲动。
这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国家最终都会走向毁灭,人类历史充斥着无尽的战争。
而在冷兵器时代,人类的战争顶多只是造成一些伤亡,不至于把人类自己给毁灭了。
但进入现代,特别是拥有核武器之后,人类第一次拥有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理解群体意识的运作机制,如何避免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陷入到一个过于狂热的极端状态,从而避免造成一个无法挽回的自我毁灭结局。
这是我认为,我们所应当思考的。
虽然我们每一个单独个体都是很无足轻重的,但一个强大的群体,就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无足轻重的个体聚沙成塔汇聚而成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的独立思考,那么即使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解析意识原理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有意识的去影响和引导群体意识往更理性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任由本能进入到一个极端化的群体意识状态。
就在30多年前,人类还处于冷战时代,这样一个极端化的群体意识状态,那是人类最危险的时候。
而30多年过去了,人类其实也还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
又有一批新的人,妄图去发动所谓的新冷战。
面对敌人这种有自我毁灭倾向的行为。
我们的理性和克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十分宝贵。
就像我们一直说的,我们不会随美国起舞,也不会任由美国胡来。
其实我们能做出这个判断,就是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体现。
所以,在当前这个形势,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更加理解这种理性的意义,也要更加明白群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运作模式。
因此,《乌合之众》这本书,是值得大家一看。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但路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既可以沦为乌合之众,也可以铸就钢铁洪流。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停止思考,一定要勤于思考。
思考作为“负熵”的表现形式,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有力证明。
而这就得我们多看书、多思考。
今天618,买书确实比较便宜,我才会多推一些书。
像乌合之众都只要9.9元,已经打了2.5折,还可以参加满300-120,确实很划算。

加上今天前面两篇读书思考推的书,大家可以凑个满减。
另外前面两篇读书思考都是推财经类的书,这里也推点非财经类的书。




更多书籍推荐,也可以直接去我橱窗里翻,我只推我自己觉得不错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