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从踢拳到MMA,现代搏击教父李小龙(为道塾·你不知道的现代搏击史)

文/朱建华(为道塾创始人)
从1960年代初一直到1970年代,李小龙一边在他的振藩国术馆和家中后院进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截拳道实践、教学、实验和自我进化,一边指导和带动美国武术界希望变革的顶尖冠军们从传统的半接触式搏击类型向现代全接触搏击转型,一边坚持不懈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平台(国际空手道大赛、武术专刊等)进行传武改革的鼓与呼。
李小龙真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传播,带动更多的武术家投身其中,他真诚地希望创造一个真功夫的时代。
李小龙当年曾有计划的深耕有“世界武术家大熔炉”之称的美国武坛,通过在来自世界各国的武术家群体中无私分享或免费教授截拳道而广结人脉,传播先进的改革理念和武学实践成果。
因为欣赏或认同李小龙宣扬的先进武学理念及其公开展示的全接触自由格斗技艺,1967年左右,美国当时顶尖的空手道冠军,以及一些功夫、跆拳道、柔道、柔术大家,如罗礼士、迈克·斯通、海沃德·西岗、李俊九、谢华亮、鲍勃·沃尔、路易斯·迪尔加多等,纷纷成为李小龙后院训练、交流、学习的常客。
李小龙家的后院,一时之间,武林高朋满座,逐渐成为美国武坛怀有改革或学习之心的顶尖武术人物的重要聚集地。
或许,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意识到,李小龙洛杉矶家中后院,后来事实上成为了世界武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武术现代化变革的策源地。

在正在接受李小龙指导的空手道世界冠军迈克·斯通的大力推荐下,原本对功夫不能实战当时存在固执偏见的美国半接触式空手道重量级世界冠军乔·刘易斯,也恰逢其时,于1967年年底加入其中,成为李小龙截拳道后院私教弟子,在近三年时间里,追随李小龙左右,倒空杯子,诚心向学,尽得李小龙全接触踢拳格斗精髓并实践于擂台。
1968年2月,当年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武术媒体《黑带》杂志刊发标题为《对中国武术的新关注》社论,指出:“空手道世界中开始出现一种‘新’元素,它起源于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中国拳法——功夫……
例如美国空手道冠军查克·罗礼士、乔·刘易斯、迈克·斯通以及其他一些顶级竞争者们已经开始从李小龙那里学习他所独创的截拳道。
截拳道的格斗体系是非传统的,与传统功夫大相径庭。截拳道的速度、欺骗性的拳技和对于打击威力的重视,吸引了诸如罗礼士等职业冠军们。他们通过截拳道掌握的某些技战术最终会应用于擂台赛中……”。



乔·刘易斯截拳道和空手道弟子,美国瑞福德大学教授杰瑞·毕斯利博士对此段历史曾总结说:
“当那个年代的其他武术家(1968-1971)还在练习非接触式的格斗方式时,乔·刘易斯在他的导师李小龙指导下,已经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全接触的截拳道踢拳实战训练。
正如李小龙预测的那样,当你在充分接触的实战压力下检验你所学到的技能时,你很快就能学会放弃那些艺术化的技巧,并吸收真正在自由搏击中有用的东西。
乔在李小龙的指导下度过的截拳道专业训练时光,完全塑造了他未来伟大而且具有开创性的踢拳职业生涯。有些人认为冲绳空手道道场的训练塑造了乔·刘易斯的搏击技艺和实力,但事实是,是李小龙真正打造了乔·刘易斯的全接触踢拳格斗技能,并帮助他成为踢拳职业大赛的重量级不败王者。”
因此,1960年代后期,尽管李小龙本人因为他的犀利的传武批判言行,在美国武术界遇到挫折,但李小龙此前——从1967年开始,到1970年返回香港为止——通过截拳道先进的武学理念及其科学技战术体系全面影响并改造当年美国最顶尖的半接触或寸止式空手道搏击冠军,通过他们在道馆和擂台上脱胎换骨般的实践,来间接影响和促进传武改革所播下的革命种子,1970年初终于在美国的职业搏击擂台上开花结果,并且迅猛地动摇了那个时代世界流行的半接触式搏击赛事的统治性地位,成为推动传统搏击向现代搏击快速转型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

1968年,在《黑带》杂志出版的年鉴中, 曾对乔·刘易斯在华盛顿举办的全国巡回赛中夺得总冠军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在,乔·刘易斯竞技状态出奇的好,很明显,在掌握了一种新的搏击术之后,他又浴火重生。站在擂台上,他野心勃勃,横扫一切对手,准备第三次赢得全美空手道总冠军,他将他那桀骜不驯的脾气收敛起来,装进了茧壳之中。
在这次巡回赛中,他从头到尾斗志高涨。毫无疑问,这种高涨的情绪是被他的师傅李小龙点燃的。李小龙对他自己创立的实战功夫感到非常自豪。刘易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敏捷灵活的步法,在整个比赛之中打进打出,以高质量的重拳打击对手。事实上,获得第二名的亚军似乎成为了刘易斯的陪衬,软弱的影子。当刘易斯登上冠军领奖台的时候,他恭敬地向师傅李小龙表示谢意,将他技战术的提高归功于他的师傅。刘易斯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仿佛搏击台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刘易斯!”


美国《华盛顿明星》(Washington Star)“体育周刊”专栏,也曾对李小龙执教当年美国最顶级的几位冠军进行过生动有趣的专题报道:“李小龙的三位学生乔·刘易斯、查克·罗礼士、和迈克·斯通都先后赢得过美国主要空手道巡回赛的冠军。乔·刘易斯是美国锦标赛的大满贯获得者,曾连续三年获得该项冠军。李小龙像大人教小孩一样,手把手地言传身教。这种场面看起来让人有点泄气。如同走进过去西部的酒吧,看到当地动作最快的几个火枪手聚在那里交流技艺。然后,一个年轻的乡巴佬走进来,对他们说,‘我告诉你多少遍了,你的动作不对’,火枪手们垂手恭听。”
在李小龙1971年回归香港通过电影面向世界弘扬武术之前,李小龙作为专业武术家,当年在美国武术界和搏击界所拥有的权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绰号“超级丹”,曾在1977-1980年间连续被美国专业媒体《空手道画报》评为年度十大顶尖高手之一的空手道冠军丹·安德森,在其1980年代出版的专著《美国自由式空手道:对抗指南》的序言中指出:
“1967年,李小龙在《黑带》杂志上,对传统武术界的固步自封,传统的经验化、套路化的授武方式大肆抨击,并直截了当的告诉那些习武者们要敢于尝试,否则就是盲目追随。
这种言论来自一个东方人,
特别像李小龙这样武艺精湛的天之骄子,
激发了所有武术家的创造力......
乔·刘易斯将李小龙的训练方式加以融合应用,针对空手道机械化的技术体系彻底进行了改革,使之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将之提升到了现代(全接触)自由搏击的实际操作层面,将空手道的现代实战化改革进程在短短几年间至少向前加快了10年。”
因此,“超级丹”写到:
“我认为,美国现代自由式空手道(踢拳)的教学理念,以及其他任何流派的现代美式空手道,均应归功于李小龙、查克·罗礼士、乔·刘易斯以及迈克·斯通。”
而为道塾也早在2002年发表于《中华武术》的《李小龙截拳道纵横谈》一文中就已指出,丹·安德森提到的后三位美国当年最顶级的空手道冠军,其实全部都是李小龙当年的后院截拳道私教弟子或学生式训练伙伴。
1970年,乔·刘易斯在李·福纳(Lee Faulkner)出资支持下,策动推出了北美首个职业踢拳大赛,对阵并击败格雷格·贝恩斯(Greg Baines),取得震撼性成功,其后十度卫冕,成为不败王者,被誉为“美式踢拳之父”(亦有武术评论家称之为“现代踢拳之父”),从而正式在美国确立了现代踢拳(俗称自由搏击)运动的地位。
有美国武术评论家指出:“这一历史性事件永远塑造了武术运动的未来,这是第一次允许职业选手们进行全接触搏击的淘汰赛。”

1970年-1973年,伴随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龙吟“哦打”出场,一位拥有闪电快拳和劲踢,体格强健,斗志无敌的来自东方的超级英雄横空出世,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功夫传奇人物。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李小龙仅仅通过四部半功夫电影,生动直观的阐释了他的武道哲学,以前所未见,彻底打破了传统门派和中西武技界限的全接触无限制自由搏击的矫健身手,展示了现代非传统实战武道的风采,让全世界武术人真正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让内行看门道,让外行看热闹,一举掀起全球功夫狂热,令无论传武,还是擂台搏击赛事,从原本的小众文化领域,一变进入到大众文化领域,一时万众瞩目,喜爱武术的大众群体出现爆炸性的增长,美国关注运动和搏击项目的资本们,亦敏锐的嗅到了现代搏击大发展的市场机会......这都为现代武术——无论是道馆式武术,还是擂台职业搏击的大众化、市场化普及传播和井喷式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球占据统治性地位的半接触式传统搏击的快速转型,全接触式现代职业搏击(踢拳)黄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不可少的促进武术和搏击大流行、大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广大的受众、市场条件。
对此,美国《黑带》杂志出版人麦克·詹姆斯(Mike James)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次电视媒体专访中指出;“《黑带》杂志负责人在一次比赛中看到他,马上就发现他很有本事,他们一见如故,他很认同李小龙的想法,还有李小龙发展武术的计划。李小龙当时想要去除传武中那些没有格斗实用性,或者在街头没有自我保护价值的花招虚架,要对传武进行现代化实战改良。李小龙确实把目标放在这个上面,要为中国功夫带来新的东西。
我认为李小龙就像吉米·汉瑞斯,在吉米之前,就已经有人弹吉他,在他之后也不乏吉他手,但是在他之后,吉他乐手的世界完全改变了.李小龙也有一样的本事,他和之前的传武有着深远地渊源,对于之后的武术,则有完全开创性的事业。”
美国陆军格斗系统的总教官马特·莱森则认为,“李小龙的出现,开始了整个世界武术范例的改变。在他之前,武术人只是试着重现和重复前辈已经实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力量和体能的训练不会投入太多关注。对于当下的功能性健身狂热来说,李小龙超前了有30-40年之多。”
毫无疑问,真正推动现代武术和现代搏击历史性大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要素,是李小龙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在美国专业武术界或搏击界推动的革命性、颠覆性地现代武学大变革,以及七十年代初通过电影媒介开展的全球现代武学大众教育和文化现象级大传播,所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武学思想大解放、现代武术和搏击的世界性的商业化大普及。
武学思想的大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全世界武术人的创造力,让武术跨越门派、人种、国界、规则的全球化推广、融合成为可能,让小众的武术变成全球性的大众武术,大众流行文化现象成为可能,让各种不断颠覆传统,充满实战想象力的现代搏击比赛——从踢拳再到当下风靡世界的综合格斗成为可能,并因此让过去限制在局部地域,开展局部实践的类现代搏击(如美式踢拳、泰拳、日式踢拳)的世界交融性大发展成为可能。
李小龙对于现代搏击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技一术,一门一派,一赛一制的局部性的变革,李小龙功夫旋风带来的是对于整个世界现代武术/现代搏击界整体的武学理论,思想观念、实践范式,乃至于整个武术市场发展环境和生态的重塑和永久性的深刻改变。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高度去认识李小龙,五十年后,我们就仍然会理解不了李小龙的伟大,也无法理解李小龙为什么是一位因电影巨星心想的拖累,而被时代远远低估了伟大武术家。
事实可以证明——无论你是否承认——从踢拳道MMA,李小龙都是世界现代搏击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教父。

1974年,美国职业空手道协会(PKA)成立,同年9月14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广域娱乐》(Wide World of Entertainment)推广人迈克·安德森(Mike Anderson)开创性的电视直播了PKA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办的首届全接触踢拳赛制的“世界职业空手道锦标赛”(THE WORLD PROFESSIONAL KARATE CHAMPIONSHIPS),李小龙截拳道后院私教弟子乔·刘易斯在第二回合击倒对手弗兰克·布罗达尔,夺得首个PKA世界重量级踢拳冠军。
这一次世界踢拳大赛在世界踢拳(自由搏击)职业赛事的发展史上,毫无疑问具有两个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这是一次由专业化国际组织正式举办的世界性职业踢拳大赛,这是一次国际商业性职业踢拳大赛通过电视媒体开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次大众化的传播创举,为后来现代职业踢拳搏击赛事商业性推广建立了良好的范式。
本次赛事最为亮眼的一幕出现在赛事颁奖仪式上,直播主持人代表PKA和赛事合作方郑重宣布,“将本届赛事献给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以对这位被乔·刘易斯尊称为“全接触格斗之父”的截拳道一代宗师表达最崇高的致敬。
同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在由艾伦·斯汀发起的第十届美国空手道锦标赛上,首个旨在代表美国全接触空手道界向李小龙推动全接触格斗的伟大贡献致敬,由美国《职业空手道》杂志设立并颁发的“年度格斗者”李小龙奖杯,被授予该年度轻重量级冠军杰夫·史密斯(在1974年首届世界职业空手道锦标赛上,史密斯和乔·刘易斯同登冠军奖台,获得了首个PKA世界轻重量级踢拳冠军。史密斯在其职业生涯中,一共夺得七届世界轻重量级踢拳冠军)。
奖杯由乔·刘易斯亲自颁发,李小龙生前好友、“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以及另一位同时期在李小龙家后院接受截拳道私教的世界冠军迈克·斯通亦出席颁奖礼并见证。







1976年,美国世界空手道协会(World Karate Association,简称WKA。)应运而生,1978年该协会更名为世界踢拳&空手道协会(World Kickboxing and Karate Association),全力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现代职业踢拳赛事的发展,目前,该组织据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球性踢拳(自由搏击)赛事组织。
1963年成立,原本在全美开展空手道传统搏击业务的美国空手道协会(WKF),亦快速顺应时代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推广全接触踢拳/空手道赛事项目,同时更名为“世界自由搏击联合会”(World Kickboxing Federation)并迅速向全球拓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演变,世界自由搏击联合会(WKF)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自由搏击组织,下设五大专业委员会、六大洲际理事会,影响力覆盖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
就这样,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借助美国二战之后如日中天的全球文化和商业影响力,以及各种美国和国际资本的注入,美国踢拳和全接触职业空手道界将现代踢拳职业赛的热潮逐渐扩展至全世界,一个现代职业踢拳蓬勃发展,各类踢拳争锋、突起、交融、进化的黄金时代就这样出现了。

中国香港著名泰拳专家坤青(徐家杰)在他的《泰国拳》专著中,也对这段波澜壮阔的现代武术发展历史做出了他的专业评论。他说:
“职业擂台搏击赛之兴起,令美国武坛进入新时代。学习的很多,天赋优异者应运而生,直至成为偶像。此辈精英中,有“绝腿”华莱士、“加州闪电手”积信、“喷射机”宾尼、“黑金刚”赫德、“黑旋风”蒙哥马利等人,俱属勇悍耐战的实战空手拳师,技艺及功夫远超传统武术家,因此新兴运动得到广泛支持。
......1981年间,美国武坛为积极推行全接触空手道比赛方式,于欧亚各地,扩展其组织及加强活动,招聘拳术人才,加以培训,然后推出国际性比赛。其中,世界空手道总会标榜”国际竞赛“为其主旨,大力宣传,其行动对于擂台赛在国际间发展,颇有刺激效果。”

可以说,1970年代在美国横空出世的全接触美式踢拳(俗称美式自由搏击)就是李小龙截拳道踢拳的直接翻版,而“美式踢拳之父”乔·刘易斯正是李小龙将截拳道踢拳科学格斗搬上擂台实验的一个成功样板。
1979年,中国开始散打试点,李小龙的武学专著、真功夫电影,海外截拳道传人的训练方式,一时间成为很多中国武术人,从学院派到专业队教练、运动员们关于现代搏击的共同参考教材。李小龙运动战控制流全能科学格斗打法,明显影响了散打整体战术体系的形成,李小龙的拿手绝技侧踢后来更是成为散打的主力腿法。
1993年之后,随着UFC的兴起,国际间综合格斗(MMA)赛事的风头一举盖过了踢拳赛事,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几乎可以和拳击运动争锋的现代搏击运动。随着UFC从门派武技间异种格斗的蛮荒时代,真正进化到完全打破门派限制,提倡交叉训练和全能格斗的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格斗赛,再经过数年的争议之后,国际综合格斗界开始主流公认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无论是从无门派、无限制、交叉训练、全能格科学格斗理论的创立、到完全的科学实践,再到全球传播的伟大贡献和影响,李小龙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真正的MMA之父!
之后,更多国际综合格斗界颇具影响力的冠军和赛事组织者们又纷纷指出另一个历史事实——半个世纪前的李小龙,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格斗家。


综合上述,纵观世界现代搏击的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
从踢拳到MMA,
李小龙都是一位真正的现代搏击教父。
他是一位被时代严重低估和忽视了的伟大中国武术家,
一位为全球现代武术和现代搏击带来了千年之变的终极武术家。
我们必须回归历史,
给予一代截拳道宗师、MMA之父李小龙现代搏击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