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毅一生难忘两次谈话:一次是罗荣桓敲打,一次是林总的信任
四野战将系列60:万毅(二)
作者:桅杆
万毅1925年3月考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队长张学良)第4期步兵科学习,1929年1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并以该期成绩第一名毕业。曾在张学良的副官处任少尉副官,深得少帅信任。
1936年1月,29岁的万毅任东北军109师627团中校团长,是当时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1939年12月担任东北军111师333旅代旅长,1941年2月因策划“锄奸”事件被扣押,1942年8月到八路军。
在17年的东北军生涯里,对旧军队的尔虞我诈、吃喝嫖赌抽等种种恶习见得太多太多,也深恶痛绝。他的经历,为我们观察历史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今天就说说让万毅铭记终生的两次谈话。
(一)罗荣桓的批评,“净化我的灵魂”
1945年5月,山东军区司令员、115师师长兼政委罗荣桓授权成立临时指挥机构,由万毅任总指挥,梁兴初、孙继先为副总指挥,组织滨海军区1、6、12、13团共4个团的兵力,讨伐伪军张步云、吕孝先和张洪飞部。
参战的4个团,都是有红军老底子或红军骨干的主力部队,梁兴初、孙继先、贺东生、江拥辉等都是红军名将。这样大的战役、这样的部队,让“一个刚刚从旧军队过来的新手”指挥,这本身就是对万毅莫大的信任。但能不能指挥得好,万毅颇有顾虑,担心打不好。但在罗荣桓的鼓励下,还是接受了任务。
战役发起后,最初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消灭了张步云和吕孝先部。但在最后攻打张洪飞部时,身为总指挥的万毅开始骄傲轻敌,没同梁兴初等人商量,也没听从贺东生的正确意见,结果让张洪飞跑了,还差点造成重大损失。
这是万毅参加八路军后指挥的第一个大型战役,却打成了虎头蛇尾。战后,万毅心情很沉重。回到山东军区后,当面向罗荣桓汇报了战役经过,并请求军区给予处分。
罗荣桓
罗荣桓首先对战役取得胜利给予了肯定,并说:处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关键要吃一堑长一智,找到问题的根源。
当万毅检讨说自己的“骄傲”等问题时,罗荣桓说:这只是事情的表象,应当从事情的本质方面找原因,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来。比如,要检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骄傲的、为什么会骄傲等等。对罗荣桓提出的问题,万毅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此,罗荣桓耐心地帮他分析:在战前,因为担心打不好,内心有顾虑,所以小心谨慎,遇事及时请示,也能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因此,在战役初期打得很不错,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但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把广大指战员英勇牺牲和老红军战将们运用战争艺术取得的战果”,不知不觉归功到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因而盲目自信、骄傲起来,以为自己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听不进不同意见了。这样,自然就会出问题。
罗荣桓严肃地说:“这是你思想上主观唯心主义作怪,也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工作上稍有成绩就忘乎所以了。”
实事求是地说,罗荣桓的批评确实震耳发聩,切中要害。直到晚年,万毅在回忆录中还说:“几十年来,这些铿锵的语言,经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净化我的灵魂,策励我不断前进。”如果理性地思考,这些话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二)林彪的谈话,“使我很受感动”
四平保卫战后,林彪曾与万毅有过两次单独谈话。实际上是一个主题,分两次进行的。当时万毅是1纵司令员。
两次谈话,林彪除了询问了万毅的一些历史情况外,重点还是作战问题,第一次是研讨“东北作战与山东作战有什么不同特点”,包括天气、地理、装备、士气的对比等等;第二次是研讨“硬拼仗”问题。当时,东北敌军依靠其装备优势,横冲直撞,气焰很是嚣张。我军要争取战争主动权,就必须设法把敌人的这种嚣张气焰打下去。当时,林彪正在思考一种作战思想,叫“硬拼仗”。与万毅的谈话,就是在“硬拼仗”的酝酿过程中。
惜言如金的林彪,详细讲解他的想法,耐心征询万毅对作战思想的看法,以及实行起来有什么困难。整个谈话过程,林彪的态度一直很谦虚。但万毅也明显感到,林彪既是在征询意见,也是在试图说服他。在这个过程中,万毅慢慢体会到:在当时形势下,把处于优势地位的敌人从气势压倒,进而把我军的战场威力发挥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万毅见惯了旧军队“官大一级压死人”等种种作派。与林彪的谈话,让他如沐春风,感觉到一种信任,或者说是一种器重。谈话完全是一种讨论、向下级做调查的气氛。这种精神,使万毅“很受感动”,觉得老红军的作风就是不一样,上下级亲密无间,谈话如同拉家常,无拘无束,让人心情非常舒畅。
万毅同时认为,林彪的谈话内容,对提高我军的指挥作风和战斗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对他本人的军事素养也是一次极好的培养和教育。回到纵队部后,万毅立即与李作鹏一同整理谈话内容,第二天就在纵队干部中做了传达。
东野一下江南作战前,林彪开始在东北全军贯彻“硬拼仗”作战思想。在一下江南的战役总结会上,林彪再次强调“硬拼仗”。认为“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坚决的牺牲才能换得更少的牺牲”。特地表扬了6纵16师在焦家岭战斗“连打七次冲锋”的拼命精神。确定二下江南“总的作战方针是:不打莽撞仗,要打拼命仗,第一阶段上不要莽撞,第二阶段上就要硬拼,这是这次开会的总的精神”。四野部队战斗作风怎么来的?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40多年后,万毅回忆:与林彪的“两次谈话,我的心情都很愉快,获益很深。这是我很难忘却的一段经历。”这些谈话所体现出来的干部作风和上下级关系,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