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年级下册《 黄 河 颂 》说课稿2 新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招教面试

《 黄 河 颂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1、课题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2、说教学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主旨;⑵ 能力目标: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⑶ 德育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⑴ 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主旨。 ⑵ 教学难点为: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材料。我总体上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全面提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方法细化到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中国历史、中国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我通过学科资源的整合,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音乐欣赏制成课件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问题教学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课文主旨等,我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课文探究和美文美读两部分来学习课文。(4)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保卫黄河》《黄河颂》等音乐,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 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结合观看黄河图片、听音乐,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课文的主旨,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和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
黄河以其雄壮的气魄,奔腾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成为我们的母亲河,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和歌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著名词作家人光未然先生的这首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出示课题《黄河颂》)
(通过导入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情景创设、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音乐,并说说听音乐后的内心感受。 (雄壮激昂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歌声能让学生感受到热血沸腾、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情感)
(2)、(出示课件)了解黄河的地理知识、看黄河的图片、听《黄河颂》的音乐来了解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
3、朗读课文、 明确朗读要求。(划分节奏、把握语气、重音及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己读,③指名学生读,④全班齐读诗歌。
4、分析课文与问题研讨
①《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颂)
②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黄河的精神是什么?
(点明要歌颂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③、诗人并没有直接歌颂黄河,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黄河特点;源远流长、波涛澎湃、气势磅礴、勇往直前)
④请你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
(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⑤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歌词主题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层,第一层:从历史贡献写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第二层:从地理优势写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第三层:从自然特点写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作用:是文章层次更清楚,从实到虚,层层深入,升华主题。)
⑥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主要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而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⑦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⑧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诗人通过歌颂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澎湃、气势磅礴、勇往直前的特点和伟大坚强的精神,来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家卫国。)
5、板书设计:
一、序曲: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望黄河: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勇往直前
历史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颂 二、主体
颂黄河 地理优势: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自然特点: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尾声 号召学习黄河精神,保家卫国
6、知识拓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读、写、思的能力)
(1)与黄河有关的诗句(课本第79页)
(2)学习课文后的感想。
7、小结;
8、作业布置;
五、说基本功:
上课前,我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教案书写认真、工整规范、详略得当;在教学中,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简洁;教态自然大方。
六、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中,我的教学重点是: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学习生字词、课文朗读指导,而把对课文的分析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因为听了两首音乐,《保卫黄河》和《黄河颂》,加上导入语,用的时间有点多(15分钟左右),课文朗读过多,出现时间不够,导致“知识拓展”部分没有当堂完成,只好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做。分析原因是备课时内容有点多,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所致。我认为要完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结合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电视剧来讲,因为多数学生都看过这类电视剧,教学效果应该不错。总之,由于我不擅长诗歌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