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的跑者容易遭遇应力性骨折呢?
应力性骨折,又称为疲劳性骨折和积累性劳损。
这也就意味着,它不是因为身体突然遭遇某种剧烈撞击而造成骨头断裂,而是因为肌肉过度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最终将应力传到至骨骼,而引起特定部位的骨裂或骨折。
光是这样的解释,就相当符合跑步的状态。跑者每天重复做着相同的动作,身体受力的部位都几乎不变,长此以往,对某些部位造成了伤害。
这种在骨头表面产生小裂缝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跑者的小腿胫骨、脚掌跖骨、膝盖。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大训练强度和运动量时,应力性骨折就会发生。在此期间,肌肉酸痛和僵硬可能会加剧,疼痛的部位可能会最终发展成骨折。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类型的跑者容易遭遇应力性骨折呢?安信医学介绍以下两类跑者容易出现应力性骨折:
一类是,训练计划不科学的跑者。
不少跑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增加跑步里程,特别是大赛前半年,但梅茨尔表示:“骨骼需要时间来适应跑步时更大的负重,如果骨骼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压力就会造成骨折。”
另一类是,骨密度较低的跑者。
先天基因和后天饮食会决定一个人的骨密度,假如骨密度过低,在同等情况下骨骼的承受能力就越弱,发生应力性骨折的概率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