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今天加班下得实在有点晚,所以我打算把之前写的那部分打包细则发出来好了,忽然发现那一个word竟然有4000个字符了,神奇,这种东西,毕竟都是自己根据观察想的,自己写的,公司自己都没有做过的东西,应该不算泄露公司的什么信息吧,毕竟谁入职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也不算是什么秘密哈,想了想还是发出来吧,虽然是半成品,但这个专栏就没有完全品,半成品发出来貌似也不错哈哈哈。
(一) 扫描箱码
扫描箱码的正常流程是系统出现正常扫描货码的界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三个,一类是包裹已返仓,第二类是容器已空闲,第三类是两侧容器不一致。
1.包裹已返仓
包裹已返仓的规范处理方法为将该框放在异常处理的包裹取消架上。
常遇到的问题有包裹已返仓之后再重新扫箱码会显示容器已空闲,在打包人流动较大的红框扫描中,经常会出现上一个已经扫过的情况,会导致该包裹在再次扫描的时候显示容器已空闲,如果包裹需要打包的数量很少可能会被其他打包人当做多件处理,该行为会导致整个包裹丢失,如果没有及时找到,会有罚单。
2.容器已空闲
出现该类情况的原因除了包裹返仓之外,往往是因为扫错箱码,因为框的两侧都有贴码,但一侧的码可能因为磨损或者换码导致框两侧的码不一致,所以一般的处理方法是两侧都扫一下,如果依旧是空闲,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包裹已返仓,但你不是第一个扫的,第二种情况是红框放不下所以放进了绿框里面,但绿框中的红框被放丢了,该类情况往往出现于小组处理异常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其他红框放在绿框里面以节省空间导致的,第三种情况是箱码出现磨损导致扫码枪扫不到对应包裹,所以需要用PDA进行扫描确认包裹是存在且没有返仓的,这个时候需要重新打印箱码进行扫描(当然,如果你足够闲,且不为后人考虑,在箱码位置召唤键盘手动输入再敲回车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不足够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到异常组让异常人员去查一下包裹对应箱码复核之后再进行扫描。
3.两侧容器不一致
容器两侧箱码不一致的一般表现其实是一侧的容器已空闲,这时其实扫描一下另一侧的箱码就可以了,如第二类情况的描述,但如果两侧均可以扫到包裹就需要上报情况,如果没有扫到另一侧不同的包裹就还好,毕竟一查就可以发现你扫描打包了其中的一侧包裹,另一侧的包裹会被认为是别人搞丢的,但如果两侧的包裹全扫描了,没有上报情况,就容易被误会是你把货物搞丢了,如果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可能会有罚单。
(二) 扫描货码
1.扫描货码的注意细节
扫描货码是一个拼手速的过程,该过程是可以通过手速提升打包效率的。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如下:
①在货品很多的情况下,尽可能扫一个码就看一下电脑屏幕,或者数数,隔5个10个就看一眼电脑屏幕确保自己没漏扫。因为有时候货品码位置有点斜或者有些皱,导致扫码异常,显示标签码无效或者提示该件不属于当前包裹,但有时候该件其实是属于这个包裹的,只是标签码的扫描出现了识别问题而已,所以需要自己简单复核一下。
②有些货品上会有很多很多码,如果出现要扫的码和其他码贴着,可以用手指盖住不需要扫描的那个码,这样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有些时候需要扫描货品自身的码,该类条码和公司贴的长条码存在差异,这种码的扫描尤其需要关注电脑屏幕有无提示异常。
③由于PDA和扫描枪存在识别差异,PDA的光线识别会更敏感一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打包接触到的货码颜色很浅,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把扫码枪贴近逐渐拉开再逐渐贴近两到三次,两三次不行基本就不用浪费时间了,去找异常组重新打印条码可能会是更优选择。在条码扫描异常要去找异常组重新打印的时候注意观察条码左下角的SKU数字是否清晰或者破损,如果不清晰,建议在电脑上把对应SKU抄下来再去打印,毕竟货品通过二分走到我们这里可能也会有些磨损导致异常组的PDA不一定能扫出来。
在扫描过程中,货品越小,扫描效率越高,因为条码不在自己能看到的一侧,就在另一侧,很好找,但关于箱子类货品的条码公司并未有相关规范,条码位置很乱,影响扫描效率,对于公司而言,解决方法很单一,就是把条码规范统一贴到上下开口处或者非开口处的正中间位置,翻找起来会很快,不至于三四秒都找不到,另一方面,圆柱形的条码包括很多球形的条码也缺乏规范,小球形的货品有一部分比较友好的是包装较大,条码规整,但大多数都是直接贴在球上的,包括圆柱形的货品,贴码也有很多是顺着圆周去贴的,一般两三秒扫不到建议撕下来扫描,撕坏了就去再打印一个,反正扫不到还是要去打印条码的。
2.多件和部分取消
不论多件亦或者是缺件,要注意把框留着,要把多件放在对应的框中便于后续的查询,如果框找不到了,异常组是难以进行包裹多件和取消的查询操作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论是红框还是绿框都必须要把整个车全部打完才能确认并去查询,不然如果多件为这一车中的某个包裹,之前的多件还提交了的话,该包裹便只能按照缺货处理了。
截止2023年7月11日,部分取消的包裹还不会有电脑上的提示,也就是说如果包裹存在多件是需要找到异常组的异常人员查询包裹帮忙确认是否为部分取消,如果为部分取消,货品应当放置于包裹取消架上,具体位置可以询问包裹取消架旁边的异常人员,如果确认为多件才应当放在多件架中,在往多件架的框中放置多件的时候应当知道,多件的分类标准为SKU尾数即按照货品编码为条形码左下方的数字末尾数字进行分类,如果最后一个数字为0,则多件箱名称为SKU0,最后一个数字为其他依此类推。
修正:截止2023年8月1日,多件架已经不按数字进行分类了,随便放就可以。
3.缺件
缺件需要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每个人桌台都应当有标签纸专门打印了对应的模板,需要填写的内容有个人花名、机台、拆包次数、缺件数量、缺件SKU和时间,填写完之后把标签贴在箱子上,把箱子放到指定位置即可。
一般来说,缺件的记录时间是对应缺件的一筐所在的那一车全部打包结束之后,因为其他框中的多件可能可以补足缺件的包裹,在此之前,一般提高效率的方法是在打包界面左侧菜单栏,找到打包复核,右击建立新的标签页,扫描机台号开始新的包裹打包,这样等到找到可能被播种二分放错框的对应多件的时候回头继续打包会节省扫描箱码和货码的时间,该法对于货品较多的绿框尤其适用。
4.破损件
破损件的处理和缺件处理一样,同样的记录和粘贴,送到缺件指定的位置上,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破损件需要扔进多件架旁边的破损箱里。一般来说,在盒子类尤其是鞋盒这些不会封口的盒子,一定要打开检查一下商品是否出现破损和遗漏。
破损件的上报对于打包员来说其实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看心情的状态,红框的小包裹坏了可能也就报备了,但绿框大包裹中货品出现不明显破损,或者把货品塞进包裹里的时候有些易损件会被搞破,就员工来说,应该不会有谁会舍得把这个包裹中的商品报备为破损件,但对于公司而言,客户体验会很差,而且大部分破损件其实对员工追责都是追不到的,公司会为此莫名承担名誉损失。
或者其实很大程度上说,我们普遍不会报破损的都是绿框,真的会很不舍得报破损啊,那是不是破损件处理完之后补还给打包员比较好呢?反正要填写花名信息和机台信息,这应该不难找。
对于破损件而言,如果是可识别的破损,被打包发送给客户承担责任一定是要重罚的,对我而言,因为客诉概率太低了,期望来看,客诉罚单200,期望可能也就20左右,平时开罚单也才就20块,期望值相等,那大家都会选择逃罚单,这里涉及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提到的损失厌恶,比起短期损失,大众普遍喜欢赌一把以求无损失,所以客诉罚单的期望值理应当远大于罚单带来的数字,现在公司出现一个误区,喜欢在未造成客诉影响的罚单上加重惩罚,我能理解,这样上报的漏包会少很多,数字会好看很多,但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反心理学的,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而面对那些“大炮”,大多数人都是稍微有点破损就当破损件处理。包括我也的确有理由怀疑该类包裹难以处理,有很多被人当缺件处理之后记录缺件的,毕竟公司并没有严格的查验流程,不想打随便记缺件,再让别人把多件拿去做异常处理,哪怕记录时间,时间也是本人写的,系统时间记录的也不过是扫描的时间,完全可以在打包前制造问题,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打包到该包裹进行处理,查验成本很高,而异常处理后的包裹就会被推进处理异常的小组,直接打包发运,这个成本显然低得多。所以一方面这种事情的查验上,异常组没有什么实际动力,同时对自己而言还无痕可查,破损件出现奖励就很可能会出现刻意毁坏商品从“大炮”包裹中“牟利”的行为,而如果对此查验过于细致,又会平白增加异常组的工作量,但除非重大损失,不然客户一般是不会因为单个商品的破损进行客诉的,我打包过的存在可识别破损的包裹也并非不是没有,某种程度上说也不少其实,甚至有一个本来好好的,装包的时候手劲大了点,啪嗒一下碎了,手在包裹里摄像头是真的看不到,但因为破损件的客诉我是一个没见过。
总而言之,如果缺件记录或者破损件的处理都会返回对应打包员的手上,那我想可以避免很多很多投机取巧的行为吧。
5.拆包(分包)处理
拆包即把商品分开,分成多个包裹进行发运。
主要分为三个场景:
①敏感品,也就是跨境运输敏感的商品出现渠道错误的时候,需要拆包拆出来由异常组单独处理;
②件数太多,一个包裹装不下。一般来说,件数太多的往往是衣服或者一些盒子之类装不下,更多的还是单个货品体积太大了或者是货品本身形状有些格格不入,不方便打包到一起的商品;
③存在破损件或缺件,当绿框很多,件数超过30个的时候,发现其中存在缺件或者破损件,可以拆包拆出来,但框中应当剩下几个件,不然空框容易被搞错,但只有十几二十多个的很尴尬,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所以才会有我前面提到的破损件问题,毕竟十几二十个件的绿框几乎占了绿框的99%。
想要拆包只需要扫描一部分需要另外装进一个包裹的商品之后,找组长来扫描一下仓配供的二维码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①拆包的时候,需要往单个包裹中装多少件就只能扫多少件。曾经看到有人不会拆包,拆了包之后出了第一个包裹的面单之后又继续扫描本该装进第二个包裹的货品,装进了第一个包裹,这样的操作一定是有问题的。
②拆包拆出来的多个包裹应当同时投入流水线,因为拆包很可能会因为识别问题漏扫货码,或者不小心连带一个没扫码的货品装错包裹,一起投下流水线主要是可以避免拆包分到最后忽然发现有货品不见了,但实际可能没有缺件,只是被你漏扫装错包裹了,这种问题属于重大问题,之所以说是重大问题主要是因为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在分包的时候,其中一个包裹尽量把件数控制下来,方便查数以确保装包数量没有太大问题。
(三) 扫描耗材
(四) 装包封胶
(五) 贴码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