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谁而做的专栏14
最近想起来我的小时候,那段童年时光和青春时光。突然就明白了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看到年轻人的朝气和青春就会觉得很开心,很有朝气。
我的童年时光是真的非常丰富多彩,那段时光已然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虽然现在我的年龄还没有很大,但是我觉得青春时光已经离我而去了。而我的初中则是我的青春时光。到了高中都在为了学习而发愁,不仅是我,绝大多数的国内的学生都是。我感觉这样并不是很好的制度,虽然说大学是也可以,但是然到了大学的年龄内心的心理状态就基本固定,对世界的看法和想法也很难再有变动。
我认为,人们就应该在小时候去感受世界,去了解世界,去认识世界。而父母们则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以身作则或者有正确的引导。要让孩子们对世界产生好奇,并且产生思考。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和感受。
并且很有必要让孩子发挥天性,去自由快乐的玩耍,进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去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自然。我认为这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这会有利于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
人们一直在自然中学习,无论是古代时的思想和很多哲学方面,又或者现代的高端科技。人类一直都在向大自然学习。当我们深入接触自然并且用心感受,内心就会感到平静和广阔,人内心的善良等优良品质就会慢慢的展现。感受风吹到自己身上的感觉,聆听风吹树叶,昆虫和鸟叫声的美妙,感受水中玩耍的快乐,呼吸潮湿清新的空气等等。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内心就会慢慢的变化,产生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思考和向往,内心的平静会让人们加深对更多深层次的思考。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去感受去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意义变得无关紧要,真实和美好变得无足轻重。人们都在追求快感,追求心里和精神上的刺激,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事物。我本人就很喜欢去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现在回想以前经历过的那些与自然接触的美好时光和惊喜瞬间,都是我最弥足珍贵的记忆和感受。夜晚吹着凉爽的风看着满天的繁星,即感受到了纯粹自然的美丽和震撼,也让我思考我对于世界,地球对于宇宙。感受到世界自然宇宙的壮丽无垠,令人叹为观止,也感叹自己的渺小。不禁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意义。
我越来越注重意义和情感。就好像家长们总是去祭拜。小时候每次看着长辈们每年坚持去扫墓并且对着逝者说话我就很不能理解。但是现在我越发的理解并且认为自己一定会像父母一样甚至更加的严重。那些已故的亲人对于父母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内种都包含很复杂的感情,虽然人已不再但是对他们的感情和记忆却久久不能释怀,因此需要诉说。我虽然对父母所思念的亲人没有太多的情感,但是如果是我所珍视并且包含爱的人的话,我也会经常想起他们并且就算是安慰自己一样来跟他们讲发生了什么今后的故事。就像我现在在写日记一样,就算并不是为任何人而写的日记我也愿意讲他谁出来,就好像自言自语。当一个人足够的孤单的时候日记确实可以成为朋友。当初我在学安妮的日记时并不能理解但是随着自身的经历和思想的转变我也越来越能理解很多事情了。很多事物的发生和存在并不是因为实用更多的是为意义和情感。很多时候意义和情感反而变得至关重要,就好像人们为了信仰,为了自己的梦想一样。
我觉得教育不应该仅仅培养分数,现在来看,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教育远远没有跟上,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一定的觉悟。不仅仅是思想方面,对美的判断也有很大的误区。也就是思想道德修养和美育方面还是很欠缺。而我就一直希望随着时代的进步能逐渐改善这个方面的问题。这些就是题外话了,如果可能我也希望我的影响能让一些人转变想法或者愿意改变。
有很多可以启发人心智和思想的好书,让人读完印象深刻,并且有很多的感悟。不仅是书,也可以是电影,音乐,动漫,小说等各类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优秀的作品可以传达正确的三观,并且让观众产生思考,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理解的事。这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才是值得发扬和传承的作品。当人们都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后,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辨别是非。前提是有能力辨别之后!我之前说缺乏思想道德教育和美育就是这个原因,当人们没有足够的辨别判断能力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错误的思想和理念所带偏。虽然我并不认为所有事情都只有两面性,也不是想说只有我认为好的才是好,因为真正的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会达成共识。
而现在就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美好。我认为,各种优良传统道德品质算是一种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宽容友善也是一种美好。自然的风景,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也是一种美好。生活有希望,工作有干劲,人生有追求和理想也是一种美好。总的来说,我认为的美好就是所有积极方面的集合体。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看美国的那些电影,特效很好,看起来也很爽很刺激。但是现在再看里面充斥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啊,或者很多不正确的三观。对于很多有坚定清晰认知的人不会被其中的这些东西所感染,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或多或少的内心的想法产生了变化。而这样的想法反而是对社会的安定和美好的威胁。不可否认我们需要平时的消遣和娱乐但是,不能因此改变了本心。但是谁又能保证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我都喜欢中国古代文化所沉淀下来的这些道理,用心思考确实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所谓的大智慧。
(这个专栏我分了三次写的,写一段存草稿,过一段时间再接着写,不过到这也算是勉强结了个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