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评论】纸上的魔法使分析——伏笔与细节


本文存在剧透
本文存在剧透
本文存在剧透

前言
笔者向来按照以下标准,将gal剧本分为三档。第一档不仅推的时候引人入胜,推完之后还可以回味咀嚼,留下深思;第二档推的时候很吸引人,但推完就完了,不会留下什么;第三档在推的时候都做不到吸引人。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剧本都是第二档,能达到第一档的屈指可数。而纸上魔法使,是一部一档的作品。
大部分涉及玄幻、解密类的gal,都存在漏洞或“都合主义”(不讲逻辑,在设定和剧情推动发展上怎么方便怎么来),包括 “故事没讲完整”、“不能深究细节”、“剧情发展推动全靠偶然”。例如初雪樱属于“故事没讲完整、结局不明不白”;天津罪属于“不能深究细节,设定上漏洞满满”;皇姬属于“故事讲明白了,但事件发展全靠偶然”;mo8属于“不能深究细节,甚至大幅帮作者脑补都补不回来”。而纸魔做到了“故事完整,细节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答案,事件发展有伏笔”。诸多惊愕的发展,揭开后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第一次看没注意的句子/以为单纯是巧合或作者的都合,推完后才发现是伏笔;每个角色的动机、行为模式合理。
因此,本文对纸魔伏笔和细节问题进行梳理。

伏笔
一、妃打开的不是蓝宝石
1.


打开时,作者只写了“一本装饰非常华丽的书”,并没写什么颜色的光辉,或什么标题,翻开后就切换了视角;再次逃到教堂后,妃自己说“第一次打开书的时候,书马上就消失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又被放在这儿了”,蓝宝石的故事概要也是这个时候展开的,使读者误以为翻开的是蓝宝石。我是看第二次时候才注意到这句话细节的,第一次大脑直接无视了。这个细节为书被调包做了铺垫。
是不是因为黑色宝石的书不会有光辉,因为没有黑色的光,所以只能是华丽的装饰?应该不是,在后面黑珍珠的描述中,作者就用了“黑色光辉”来描述。

2.

讨论会上,汀表示蓝宝石的书在本城奏那边听说过,但具体不详;夜子表示不知道,但隐约感觉蓝宝石的书确实在上演;理央没发表任何关于书的意见。如果和昨日从本城奏拿到的是同一本的话(本城奏说是蓝宝石,但实际是黑玛瑙),负责入库的理央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细节是“昨日的入库的书不是蓝宝石”或“理央是内鬼”的伏线。

3. 翻开后,琉璃迟迟没忘记;妃的言行明显不符合人物性格,似乎在隐瞒什么。这已经是明线了,不过后者也可以用“被书影响了”来解释。

二、理央撕书
1. 理央在探索前分组的抽签游戏中异常的机智,不仅识破日向想做的手脚,还在不指出的情况下,反利用规则打出先手,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单人组。这里可以看出理央很有手段,绝不是单纯的软萌角色,为后面她知道一切,甚至趁着红水晶时候撕书做伏笔。

2.


在红水晶故事开端,理央视角自述“既然已经打开了悲哀的故事,那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中,也要直面在其中能够得到的东西”。在故事最后,理央吸血男主使其晕厥,然后就跑回禁书室,并撕了馆主留下的遗志,“把只有当下才拥有的特权,留给他使用吧”。此时读者并不知道存在有人名的书,只知道理央为了琉璃,趁着红水晶期间不受命令约束,违反命令撕了什么。

3.

一切真相大白后,理央看见正在找自己书的男主,坦白是自己撕了一页纸,那页纸记载了琉璃必须爱上夜子。书现在已经被魔法使带走,不在图书馆内了。
这个场景神来之笔,一是交代了理央到底做了什么手脚,揭露之前的伏笔;二是交代了琉璃的书有哪些命令——除了被撕的那页,没任何命令了;三是交代了琉璃为夜子的担心是发自内心的,并非书的设定。由于有之前的伏笔,这一幕虽然意料之外,但却不得不感叹剧本的巧妙,以及感同身受理央这么做的动机。

三、理央和男主是纸片人
1. 红水晶时期,理央和夜子之间,对“命令”一词的异常执着,明显不是单纯的命令,而是被某种物理法则束缚着;作为游家,几乎可以肯定是通过书来实现的。

2. 红水晶中期,原剧本是理央帮男主挡刀,但男主为了反抗剧本,反帮理央挡刀。男主出血过多昏过去后醒来发现,身上根本没伤口,以为是记忆错乱了。这里是男主同样是纸片人的伏线,所以能快速自愈,而此时被记忆错乱搪塞过去了。在特典中,这一幕的解释是“因为同样是纸片人,所以虽然确实挡了刀,但仍然被魔法使修正了”。

3.

红水晶事件后,妃和理央被翻开前,夜子的自述。这里的理央没打书名号,第一次看的时候读者理所当然的以为是“摸着另一本书,见物思人想起理央”,但事后来看,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理央。之后有提到理央的书在夜子房间里,所以理央没法在红水晶期间对自己的书做手脚;以理央的性格,也不愿意趁这机会把一切暴露出来,把幻想图书馆毁掉。

四、暗子去向
1. 在妃出事后,暗子就彻底消失了,并给了男主一大笔钱,并说以后和魔法书继续关联的话可能会用到,就像处理后事。之后紫水晶、红水晶、黑珍珠的一连串重大事件,暗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2. 上文截图“红水晶故事最后”,理央自言自语中提到了“馆主的遗志”,这里已经明确馆主死了。同样的关键词还有“幻想图书馆”。说来惭愧,第一遍时候没注意到这个用词,大脑直接过过去了;甚至看第二遍时候都没注意到;在写本文的时候才发现的。
3. 黑珍珠之后,理央和妃被翻开,纸片人的事实暴露。理央:“没必要打探馆长的消息,哪里都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也没用,琉璃想问的东西是问不到的”。侧面反应暗子死了。

五、日向是蓝宝石主角
1. 紫水晶时候,文中已经提及了,日向连续开两本书不自然,为什么要连续开两本相同类型的书来发展和他的关系,他们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背景。不过最终以“开第一本是好奇,想弄清楚第一本留下的模模糊糊的记忆,所以开了第二本”解释了过去。
2. 与琉璃同年回忆一模一样的猫,甚至名字、取名的来源都一模一样。如果只是单纯捡到的,太偶然了,说不过去。我第一次推的时候以为这就是个“都合”,没想到是伏线。
3. 全文没提及日向的家人。包括红水晶结束后,搬到图书馆来住,也没提到家人许可,侧面反映了被世界忘却。
4. 游戏一开始,全班对日向的无视,以日向积极的性格很难想象会被如此的无视。到了中后期,无视逐渐减少,有了正常的交流。这就是蓝宝石的剧本。
5.

潘多拉之后,琉璃问夜子拿蓝宝石的书,说是想再看看确认细节。此处文字“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向前进”、反复强调“我知道妃最后翻开的不是蓝宝石,而是黑玛瑙”、向夜子再三确认“一年前蓝宝石就是开着的”。说明琉璃此时已经隐约察觉到了,日向才是蓝宝石的主角,也是后面真相揭晓的伏笔。

正因为有诸多伏笔,所以在上述诸多真相暴露后,在惊愕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剧本设计的巧妙,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细节问题
一、谁翻开的蓝宝石

第一遍推完后心中有一个疑惑:“到底是夜子自己负的感情,使魔法使翻开了蓝宝石,还是暗子自己决定翻开的”。看第二遍时候这里找到了答案,应该是魔法使感受到夜子负的感情,然后对暗子教唆,暗子翻开了蓝宝石。

二、暗子和魔法使的关系
应该是 “合作但并非完全信赖”。

黑珍珠事件后,魔法使和男主、汀对峙,并翻开理央和妃,此时说的两句话。这两句话第一次看不知道在说啥,一下就忽略过去了;第二遍才知道,并侧面解释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暗子把妃的书写好了,却自己不翻开(对这么做有罪恶感,并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也说明了暗子和魔法使是认识的,并存在一定合作关系。

在潘多拉中妃的回忆,黑玛瑙早期魔法使就来找她了,并说:“你实际开的是另一本,可能连暗子都不知道呢”。这里体现出并非完全信赖。

三、暗子的计划
1. 暗子的心理
暗子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知道设定越多,与现实背离越远,越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得不做点什么。因此,她对琉璃和妃的限制停留在最小(限制越多,角色与真人偏离越远,夜子喜欢的是原生的琉璃),并没限制对真相的探索,对理央的限制是“禁止在主角到达真相前辅助”,也就是她考虑到了主角有能力到达真相,并可能内心希望到达真相后带领夜子走进现实;而写下的白珍珠算是个保底的结局。



2. 暗子的原计划
原计划是,通过妃的纸片人让琉璃断念,然后让主角打开白珍珠的故事,通过自己背黑锅,换取男主和夜子关系的发展,根据写好的剧本,获得纸上的幸福,正如夜子线。魔法使会对这一计划进行辅助。
红水晶、黑珍珠我认为不是暗子计划的一部分,因为理央对红水晶完全一无所知;暗子也没这么做的动机。

3. 为什么写下妃却自己不打开?
读者很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暗子明明写了妃却自己不打开;或直接描绘一个带有妃的幻想图书馆,把时间调到车祸前。
妃个人线中,揭秘了妃的创作目的:对妃的命令是“让琉璃失恋,然后自杀”;暗子创作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这段遗恋终止。

在“暗子和魔法使关系”一节,我们已经论证了,暗子对翻开妃的书存在罪恶感,所以虽然写完了但纠结到最后也没翻开。可能暗子期待琉璃能自己走出来,那妃的书就用不上了,所以是否翻开的决定交给了魔法使。
之所以不把背景设置在车祸前,让妃也活在幻想图书馆中,一是“罪恶感”,让妃一时复活都有罪恶感,更何况长时间活在幻想图书馆里;二是男主和妃的情愫解决不了,只要情愫在,那就轮不到夜子,故事走不下去;三是不过分干预现实的考虑。

四、魔法使的动机
看到潘多拉那一章,读者会想魔法使的动机。如果说魔法使不想让真相暴露,那为何要反复翻开各种魔法书呢?反而像一步步诱导主角团走向真相。理解魔法使的动机,首先要知道,魔法使不是理性的存在。动机可以总结为4点。
第一:是书的使者,对书的意志纵容,并且希望故事能够波澜万丈而主动搞事。
第二:同情与自身遭遇相同的夜子并想使其幸福。能够感受到夜子内心深处情感,然后擅自用魔法书来实现。但正因为自己生前的不幸遭遇,不相信夜子能够在现实中获得幸福,否则显得自己很失败,所以竭尽全力想让夜子在纸上获得幸福,而阻止其走向现实。因此与暗子存在合作关系,会帮助暗子按她设计的剧本走下去。
第三:容易自暴自弃,在目的失败时会有“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彻底当坏魔法使,让卷进来的人不幸到底”的想法,拿别人撒气。
第四:生前停留在孩童的年龄,因此思考和想法和孩童接近,感受到夜子负的愿望后,想着一出是一出,不顾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非理性的存在。


最初日向被迫接触蓝宝石,应该是魔法使感受到了夜子负的愿望后,教唆暗子翻开。至于为什么翻开的不是日向,但日向却是主角,只能用魔法使或暗子的特殊能力来解释了,我没找到明确答案。
日向接触翡翠和紫水晶,是蓝宝石为了故事进行而让她接触的,与魔法使无关。
黑玛瑙肯定是魔法使带出来的,因为夜子的负的愿望是拆散她们。
红水晶是魔法使带出来的,因为夜子内心看理央和主角卿卿我我不爽(这是魔法使的原话),理央自身也有翻开书的欲望。
黑珍珠是书本身的愿望,因为书想干掉“想杀掉自己的存在”,魔法使响应书的欲望教唆汀来翻开,与夜子无关。
翻开理央和妃,前者是夜子内心的欲望,又怀念理央了;后者是暗子的剧本,想通过这一出结束遗恋。
白珍珠是暗子的剧本,想通过自己背黑锅,撮合主角和夜子,让他们生活在纸上。
潘多拉之后,魔法使开始自暴自弃,想让夜子彻底活在纸上,所以主动告知了真相,想让她知道真实的残酷并放弃真实。

这么梳理下来,魔法使的动机是讲得通的。

五、一些都合
Gal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都合(为了剧情推进/方便而强行这么处理,文中找不到答案,人物也没有这么做的动机)。纸魔的都合数量不多,不涉及剧情主干,不妨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1. 为什么妃第一次碰到黑玛瑙后,没看标题就翻开了,而且翻开后还没来得及看就消失了?当时时间是早上,不会看不清。黑玛瑙肯定是魔法使故意带出来的,那第二天出现的蓝宝石是为何?正在上演的书不可能自己寻找主角,肯定也是被魔法使带出来的。那为何魔法使要故意迷惑妃?如果说是为了使其大意,那为何还要提前剧透?
2. 蓝宝石的故事梗概中,没说主角自己会忘记,而日向自己却忘记了这些事情;黑玛瑙故事梗概中没说主角会被世界所忘记,但妃却被世界抹消了存在。硬要解释的话,这点可以用“加戏”来解释,毕竟梗概只是“没说”,而不是“明确说没有”。

最后两句话太漂亮了,言简意赅,用两个动词和相应的被动态,就表示出了两部故事的梗概。
3. 岬抢了窃听器的钥匙圈,并阴差阳错到了姐姐手里,并且最后还了回来。
4. 本作设定中,真人和纸片人的记忆似乎是相通的,但严格来说,应该是不通的,被创作的琉璃和妃的记忆完全基于暗子的写作,而暗子不应知道相遇之前他们非常小的时候的事,也不应知道妃临死前和魔法使一系列的接触和想法。

其他
作为14年的作品,人物立绘和cg放到现在都无可挑剔。Bgm没有印象深刻的,一般般,算是短板吧。角色塑造上,理央和日向的印象最为深刻。

结语
一开始暗子通过魔法书一点点扭曲现实,看似并无大碍的操作,一点点累积形成蝴蝶效应最终酿成悲剧;而后来,主角团在不违反命令(理央+妃)的情况下,每个人力所能及做出一点点反抗,最终形成蝴蝶效应,揭开了谜底,算是首尾呼应,也对应上了全文中一直提到的“因果”一词。

一部优秀剧本的galgame,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到细节的答案,看第二遍会有第一遍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物每一步行为符合动机。而粗制滥造的gal,类似的细节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甚至主动大幅脑补都补不上。然而可惜的是,绝大部分gal都是粗制滥造的,经得起挖细节的优秀galgame实在太少了……故谨以此文抒发一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