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可心理咨询师都是垃圾桶的说法吗?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李不言在他的新书《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这样写到:
对心理咨询界危害至深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心理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你的来访者走多远。
这句话流传有多广,危害就有多深。因为这句貌似真理的话,使无数的心理咨询师面对自己的来访者,要么茫然无措、畏首畏尾,要么故作高深、好为人师。
而真实的情况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程度,永远不可能比来访者对自己的了解更深,所以,心理咨询师永远不会比他的来访者走得更远。做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欣然接受这个事实:在来访者的成长之路上,你的来访者一定能够比你走得更远!否则,心理咨询就成了“武大郎开店”——一个更比一个“矬”。
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坚信这样一个理念:每个求助者才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大师”。心理咨询是陪伴而不是指导,是“松土”而不是“拔苗”。求助者该走向哪条路、该走出多远,永远都是对方自己的选择,心理咨询师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力。
一个令人欣慰的心理咨询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忠实地、无条件地陪伴着他的求助者,共同在漫漫黑夜探索一条适合求助者自己的成长之路——有时,心理咨询师会走到求助者前面点起照明火把;有时,心理咨询师会走在求助者后面助推一臂之力;有时,心理咨询师会和求助者并肩前行并真诚地给予鼓励和喝彩……而当求助者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心理咨询师也会及时撤出,默默站在求助者身后目送他的远行,并为其送上真诚的祝福……
第二句话:只有挖出心理创伤,人才会成长。
这更是一句会导致心理咨询出现方向性错误的一句话。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马斯洛就尖锐地指出,心理学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几乎从一开始,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集中于探索人类情绪、行为和心理层面的病理,马斯洛认为,正确的方向刚好相反,我们应该去了解人类当中最好、最健康的样本,来增进对人的了解。
人生而为人,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体验和财富。所谓的“创伤”,无非是“认知标签”而已。就连创伤心理学也公认,创伤同时也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心理学的一个有趣规律是,你越想排斥什么,什么就越会放大给你看。所以,所有的心理创伤都是“挖”出来的,所有的问题也都是关注出来的。深挖创伤,只会挖出越来越多的“病秧子”,而难以挖出解决之道。
第三句话:心理咨询师都是垃圾桶,积攒的垃圾多了,自己也会变得不正常了。
这句话只是引诱心理咨询师变得“神神道道”的借口而已,所以心理咨询师大可不必在意。
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全部敞开给自己所信任的心理咨询师,把自己所有的人生故事和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请问,这该是一份多么厚重、多么尊贵的大礼啊!这对每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讲,又该是一份多大的能量滋养?
3.心理助人者的智慧
心理助人者其心若水,平、静、纳、随当是其最高境界。
——水是平的,平到可以做一面镜子,让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一览无余。心不平,则万物不平。
——水有自静的功能,静者净也,足以净化一切的污泥浊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觉悟者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海以其纳百川才成其大,山以其历沧桑方筑其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纳”?孔子的感悟是:“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水无定性,随物赋形,遇圆随圆,遇方随方。水从无意去操控和改变什么,但是,却总能以柔弱之形,洗涤群秽,滴水穿石,坚强莫敌。“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4.心理助人者应秉持的“五不一唯”原则
五不:不主观、不妄断、不操控、不探秘、不神道。
一唯:唯物主义。
李不言主编: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