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现象的历史沿革,谁说公公不能有爱情!
“对食”现象的历史沿革,谁说公公不能有爱情!
众所周知,在礼法森严的封建时代,独属于帝王的深宫之中绝不会让无关男子踏入半步(否则皇帝头上的冠冕大概就不是金色的了)
然鹅,深宫之中难免会有脏活累活,对于相对吃苦耐劳的男性劳力又不可完全拒之宫门之外。所以世界人民(不只是中国人民哦)共同发明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种职业
“宦官”
虽然经过了物理层面的“深度清洁”,但是在精神层面,公公们仍然是一定意义上的男性。 (确信)
那么,公公也会梦想拥有爱情!

1.“对食”原指百合?没戳,是宫女间的爱情!
“对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下》记载:“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曹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道房)与宫(曹宫)对食。”
此处的“对食”指的正是居于深宫之中的女子们之间,为了缓解宫门重锁带来的孤寂而成为“挂名夫妻”。而“对食”的本意也很好理解,即对面而食,搭伙共食。唐人有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女的孤独寂寞自古是文人墨客不朽的着墨点,而面对这种孤独,“对食”成为了缓解的一剂药方。
2.“对食”在隋唐时期逐渐演变成为宫女与宦官之间的关系
正如令作者在高中时代头疼不已的“古今异义词”一般,对于隋唐时代的人们来说,在词汇含义的变迁之下,“对食” 已经拥有了与汉代不同的含义。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内监.对食》:“今中贵授室者甚众,亦有与娼妇交好,因而娶妇者。至于配耦宫人,则无人不然。凡宫人市一菜蔬,博一线帛,无不藉手,而费亦不资。然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对食的出现也使得-部分宫中女性得以与宦官相勾结,以至于对于朝廷的政局以及各派系势力的起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魏忠贤正是借助了客氏作为皇帝奶妈的特殊地位而得以快速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与权利,进而对明代历史产山生了深远影响。

3.“对食”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悲苦与畸形
无论是一生注定孤独寂寞的宫女,还是从生理到心理变态生长的宦官,都是专制皇权之下的产物,是封建时代的一群男女被重重宫门幽锁之中不得以的选择。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对晦明不定的未来,他们只有这样以挽救心中的.孤苦。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因为只有革命带来的民主与自由,才是人类走向光明世界的唯一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