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狂魔就是我——第一次完整陪跑文豪试炼场有感

2021-06-12 00:38 作者:pw0  | 我要投稿

人写文章的目的各不相同,照理说,大多数人写文章求的都是个认同感,若是要自嗨,那想想便是。于是,如果写出了作品,还要去解释一番,意欲寻求一两个强扭来的知己,那于文人而言算是再可怜不过的事情了。

而此刻我便是这么可怜。不过怡然自得。

就让我姑且做一个给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出标准答案的人。

前两天,我的文豪试炼场的最后一篇写完了,内容是一场横贯四个世界的试炼。首先感谢一下B站专栏区的文豪试炼,让我在最繁忙的期末多了每日码字的任务,却乐在其中,也完整地又写了五篇命题短篇小说,这是很难得的经历。

熟悉我的朋友(指快疯了的评委)可能会知道,这五篇文章,我全都是以“世界”+“当期主题”作为题目去写的。如果是初见,可能觉得是一种傲慢,故意加上世界这一条限制,或是觉得我是在单纯地整活——但二者都不是。

我为什么要以XX世界为题,要从第一篇文章说起。

格格巫、三渡等人告诉我试炼场又开了的时候,我并没有打算参与,只是进来看了一眼题目。“盲盒”,好一个“盲盒”,我见到有不少人写了一些很深刻的批判性文章,也有些很棒的小说。我的本行是写小说的,却总是忘不了试图更深刻些,小说只是免于沦于说教(或是自我阐发)的糖衣罢了。

写命题作文,关键是解题,剖析这个题目在全部已知语境下的含义,再将其延展开来。

什么是盲盒?盲盒首先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购物形式,以随机性取代确定性,给买家增添惊喜感,但卖家终归不会亏。

这样剖析得够彻底了吗?也许还不够。如何更加清楚地把这个东西的“本质”表现出来?答案只有一个:思想实验

如何最大限度地呈现一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对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唯有假设这个世界上这件东西变得极其重要,甚至充斥、弥漫了整个世界,然后用常理去考虑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再回头反思这东西的本质。

于是我写了一个一切皆是盲盒的世界。

买个盒饭可能有龙虾也可能只有一根面条,搞个合作可能和非常牛X的甲方也可能和烂甲方,看起来不合乎现实却又和现实有那么点联系。这样的世界会是绝对公平的吗?每个人真的只看运气?还是说有些人会操控这种所谓的公平?或者如果全看运气的话,那么原本的贫富差距会不会进一步拉大?

回过头来,我联想到了股票、币圈等等,它们本质上都是盲盒。

把资本运作的逻辑包装成单纯的运气,把客观的规律掩盖,再掏出“人人平等”让你闭嘴,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无法被批评的东西。

这篇趁着酒兴写出来的小文,我颇为满意。

第二篇的狂人世界,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最初想的是,如果一个世界上人人都是狂人会怎样?我很快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当世界里人人都做某件事(譬如撒谎),一定是因为他们做这件事有一个原因,至少是一种共识性的虚构的原因(比如对神的尊重)。而此时一个人冒出来不做这件事,他就违背了这个原因,就毫无疑问成为了狂人。

极端地说,这个世界的道德也是被建构的,是被一种适者生存式的逻辑演化出来的。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唯有祭祀才能存活下去的世界,那么活祭就会成为一种道德,而主张“人定胜天”的就必然是狂人,而且是会被很快抹杀的狂人。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件单纯的事情。我建构了一个看似正常,实则非常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底、世界观就与我们的世界不同(一个被神级文明锁死科技的人类文明),因而自然而然地演化出来了他们的道德法则。穿越者看他们是狂人,他们看穿越者是狂人,都没有错。

收藏世界是我写的最没有底气,也最吃力的一篇。原因颇为简单——收藏压根不是个名词,很难想象一个动词、一个行为充斥了全世界。

另外,收藏这个题目想写好创意可以说是非常之多,我贪心又求异,不愿意仅挑其中一个。

如果硬要想的话,收藏这个行为其实完全可以成为每个人做的行为。原因就是,收藏是每个人占有欲的集中体现,这种占有欲的本质是对“自我”这一范畴的扩张和延伸。那么什么情况下人们会热衷于收藏呢?正如现实中只有富足温饱者才会琢磨着收藏些物件,归根结底就是人们不需要再在纵向(即时间、生命的维度)上突破自我了,便会在横向上延展。

因此我假设了一个永生的、科技极其强大的世界,想要让收藏的概念一层一层地扩大,以说明它的抽象性和特殊性。

使用了一个小叙述性诡计,也就是老板其实是一只猫头鹰。这可以提醒读者,收藏者不一定是人类,人类也可以成为收藏品,因此收藏者其实是更宽泛的、更大的主体概念。而最后的少女说自己收藏的是“世界”,也埋下了伏笔,另外玩了个双关:“收藏世界”可以是动宾搭配嘛。

至于围观世界,其实是脱离我的本意和初衷最远的一个,也正因如此,我没有用《围观世界》作为题目。

这篇文章其实很意识流、很现象学,也和其他三篇完全不同,也预示(钦定)了它会在最后一场大战中胜利。其实这篇文章反思的是主体间性的问题,我们说主体的时候其实说的不是人,而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最朴素着解释吧,我也不想说更多了)。譬如一个婴幼儿见到镜子里自己的手,会觉得这并不属于自己,紧接着才会意识到属于自己。我们在被人动了衣角的时候会说“别动我”,而不是“别动我的衣服”。其实主体,或是说自我,是建立在一个同一性上的概念。

这篇文章就试图抽离出这样一件事,让人们反思,其实是受到了我和一个前抑郁症患者朋友的聊天的启发。

文章里的“火车”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身体的、肉体的人类,而文章中的“人”则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或者灵魂)这种东西。女主去砍火车的管道,管道流出的燃料是红色的,就是对自残流血的隐喻。原因呢?原因是烦,以及孤独。

这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我们明明在安慰一个抑郁症患者,他却仍然声称自己是孤独的没人理解自己,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试图获得存在时进行自残行为——因为他们(很可能)根本不觉得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幅幅移动的躯壳(火车),他们无法推测其中是否真的有灵魂(人),也只能陷入无尽的怀疑之中。

而围观,就是作为他者目光的一种象征出现在这里的,他人是地狱,但至少告知了我们主体间性是可能的。

最后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我是预谋已久的。

主要受到了杨建东的《上帝们那些事儿》启发,想写一篇多个世界混战智斗的科幻小说,仅此而已。但无奈,人家是长篇,可以多个来回,我却压缩到了一个短篇(而且限于时间,我几乎是三小时写了9000字,除了必要的内容完全没有润色。我在群里说的很清楚,“就是把大纲扔上来大家自己脑补了”,很无奈,里面很多角色、剧情都没有展开)。因此可以说,失败是必然的。

但我一直以来,都太想写这么一个小说了。

自己亲手创造很多世界,这些世界彼此斗争联系,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篇文章的读者必须看过前面的文章!

感谢各位不辞辛劳的评委们!

这篇文章其实如果是太离谱的题目,我就不会写成前四个联结了,我本意是出“混战”之类的题目才会这么整活。但最后一个题目“试炼”,偏偏就有囊括前面四个题目,也囊括这个题目,直接说出了“写文章这件事”的意思。也正因如此,我准备配合着写一个贯穿前面四个题目,也打破第四面墙,直接被“写文章这件事”影响的小说。

试炼,起初是个人的试炼,我原本计划写四个世界的原主人公一番波折攻略自己的世界的故事。

试炼,最后是世界间的试炼。也就是大过滤器,费米悖论的一种猜想,文明之间互相争斗。因此在主角夺取自己的世界后,要彼此搏杀,斗智斗勇,用自己世界最强大的武器和科技。

这也就是《试炼世界》的本意。

但是很遗憾,限于时间和篇幅,应该只展现了三成左右。

但也是幸运的,毕竟我按时(指ddl前3分钟)交稿,完成了这次行为艺术。


安之

世界狂魔就是我——第一次完整陪跑文豪试炼场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