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迎秋老师聊程派典故与逸闻(下)
上篇里说了,九十年代初我去北京刘老师家学戏时,高铁和手机订票这些事物都还没出现,因此我每次去都得算计好回来的时间和车次,否则就要耽误行程。有一次刘老师开玩笑和我说,你每次这来去匆匆的样子,真像过去演员的“赶场”啊,于是给我讲了一则姜妙香先生“赶场”的趣事。 某次新艳秋和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因为新和金很少合作此戏,因此吸引了不少演员观摩,连溥黄咏霓女士(即四大坤伶之首席雪艳琴)都前来观看。而张君秋和姜妙香也正合演【玉堂春】于另一剧场,演出时间比新、金的【霸王别姬】要早一些。于是,姜先生唱完王金龙,立即乘车到新艳秋和金少山演出【别姬】的戏园子,扮上虞子期给二人配戏——无缝对接完成王金龙和虞子期身份的转换。可见旧时梨园演员也蛮辛苦的。 有一次又聊到【女儿心】这个剧目,我说程先生这个戏没在北方演出过,太遗憾了。刘老师说,大约在民国三十年前后彼时李世芳组织了自己的班社,袁世海等人的加入让他们心气都很高,营业也好,就陆续推出了不少戏,比如【昆仑剑侠传】【金瓶女】等,还赶排了和【女儿心】同一故事的【百花公主】。这个戏,李世芳是下了大本钱的,做了不少新奇精致的行头、道具,他对程先生说过,光置办这些彩头,就花费了三千元呐,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因此,程先生怕对他营业有影响,才不在北方演这个戏的。
名丑曹二庚先生 还有一次电视里播放一场京剧,其中有演员现场抓哏,刘老师听后直摇头,说,程先生当年最反感喧宾夺主的抓哏,会破坏演员极力营造的气氛的。他总说,小花脸在台上一定要“规矩”,不能用太俗的“滑稽感”逗乐观众。程先生说,萧长华、曹二庚这些老演员,现场抓哏就非常有分寸,不但不破坏气氛,还能让观众会心一笑。有一次萧老在配演【乌盆记】时,有句台词应是“把这鞋子送到灶王庙供起来”(我说的是大概意思,因为时间久远,且对【乌盆记】这个戏我不熟悉,刘老师讲述程先生说的这句台词我记不太准确了),而萧老临时抓哏,改成“把这鞋子送到故宫博物院吧”——当时坐在台下的正好有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大家听罢会心一笑,都暗赞萧老的机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