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倪文尖老师带读《希望》的一些思考
评论区里大致是粘贴不下这么多字的。又不想码的文字白白浪费,就在这里分享与偶然看到的朋友们吧。倪文尖老师带读的《希望》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人懒了就码这么些个文字吧,本想着结合一些个人经历让这篇文字看起来更有意思些同时也排疏下一直以来对迷惘的苦恼。但估计还是再一次败给了懒哈哈,不过对倪老师的感激之情依然是难以言表的,一面通过带读,让我对《希望》一文有了更深的思考;一面令我再度确信,经典真的需要一读再读!先前的浮光掠影,属实是低估了经典所能够带给我们的力量。
废话不敢多说了,以下便是是听课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分享讨论。
第一层:因为绝望是虚妄的(坏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希望(好的)
问题1:为什么希望就是好的呢?
第二层:希望是虚妄的
问题2:既然希望也是虚妄的,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绝望?
第三层:即使希望是虚妄的,但绝望也终归为虚妄(绝望是为虚妄)
问题3:既然绝望与希望同归虚妄,我们又当作何选择?
第四层:绝望是虚妄的,即使希望同归为虚妄,但可以此对抗暗夜茫茫,因此选择希望!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问题4:“暗夜”何处是?
鲁迅认为自己比“桀骜英勇如裴多菲”更进一步(他指出了裴多菲止步于暗夜之前回顾东方)之处在于裴多菲停留在了对第二层的确定以及不经意间用第三层回答了问题2,而鲁迅则通过对这一不经意的作答(作为对问题2回答的第三层),发出了问题3并以第四层作为自己的回答。
也可以说,裴多菲停留在了这样的作答:“希望是虚妄的,而即使希望归于虚妄,也依然因为在对希望的回顾中所发现的美好而以希望直面暗夜茫茫”。而鲁迅,他更进一步明确发问(问题2):“既然希望也是虚妄的,那么凭什么我非要选择希望不可?选择绝望仿佛也是非常不错的!”他看到了裴多菲偶然间的文字,因此想到了第三层——因为绝望也是虚妄的!同时他又思考到了问题3:“绝望与希望终归都是虚妄的,那么我又应该作何选择?”对于这一问题,鲁迅用第四层作为回答:“我依然会选择希望,而非绝望!”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我想,如果没有很好的意识到鲁迅所思考到的绝望是什么,是不能很好理解他所做出的仍然坚持希望的作为第四层的回答的。(我也没能理解了,因此我选择发问——问题4)
但我想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借用鲁迅文中的话来提出问题4:暗夜为何?(鲁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很可惜他仿佛并没能给出答案。鲁迅仿佛也止步于此)这一问题之所以更深层次,在于它发问到:“我们为什么要在认清了希望与绝望皆为虚妄时,依然还要选择希望?(对第四层作为答案的质疑)”鲁迅给出的试图回答的路径在于(以此提醒我们):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暗夜”究竟是什么,只有当我们认清楚了我们所要面对的“暗夜”(使“青春”“平安”的原因/根源/问题本质)是什么时,我们才会在当我们清楚了希望和绝望皆为虚妄时对我们所(可能)选择的答案——希望,实现确信!
个人观点: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所面临的问题正是这种(问题4)更深层,更复杂多样的问题。我们或许再也不能像鲁迅那个时代的鲁迅一样作出鲁迅这样“风格”的回答,直到我们有能力对诸如像问题4这样更本源更深层更复杂的问题作出回答。
一方面,鲁迅是有限的,他也没能回答出所面对的“暗夜”是什么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鲁迅是伟大的,他意识到了在作出回答4后存在着的“问题4”,并给予今天将要面对这些问题的我们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