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时代·三

后疫时代,既是一个需要集体反思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集体行动的时代!
——这一理念已经在老康的脑海里盘旋很久很久了!
疫情期间,老康就开始思考一些根本性、能够起到深远影响且公司能够解决即能够切实做到的问题。而他同时也清醒地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面临一场考验,更是一场需要下定决心才能完成的制度层面的改革!因为,几十年的创业和公司治理经验告诉他,再好的组织设计、组织制度,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得以有效运行的话,那也只是思考和理念层面的问题,而不是行动与现实层面的问题!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行动起来且收到实效。
想到这些,老康看了看会议室里所有的人,然后站起来拍了拍老陆的肩膀说:“陆老弟说得好,倪班长的离去确实是有制度性层面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公司根本没有产品储备的问题!”
说完,老康绕着长方形的会议桌开始了他一贯的开会作风,即戴上移动耳麦、绕着会议桌、缓慢地边走边讲话。只不过,这一次老康似乎刻意放慢了步伐,也放慢了语速。
窗外天很蓝,顺着对面两个高建筑物之间放眼望去,能够清楚地看到远处城郊结合部还有一些绿绿的田地零散着分布着,像似点缀在风景画上,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
这会老康把目光转向会议室内,然后很郑重其事地说:“大家都知道,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专家、学者,甚至普通民众,在疫情期间,而且直到现在都建议完善我国物资储备制度,尤其是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况且,国家层面也已经着手这方面的事了!我想,这不仅仅国家层面的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相关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公司内部先做好这件事!当然,要是能与其他公司相互配合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希望所有的相关公司能够互联互通、责任与共,共同做好这件事!而我们作为一家医疗卫生防护品类公司,更是责无旁贷,因为每一个公司都是责任相关者,在责任链锁上,更没有脱离链锁的公司,除非它是一家不正常的公司!”
说到这时,老康稍微停顿了一下,好像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并顺手拿了一份报纸看了看头版,然后又继续认真地说:“鉴于此,前几日,我们公司中高层领导在远程会议上讨论过一次,我们建议公司从组织架构、组织制度及其保障等方面,在我们公司设立物资储备部门。这个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但在权责上又略高于其他部门,部门领导属于公司高层领导。公司其他所有部门要满足物资储备部门的需求,协助其做好日常储备工作,必要时,由公司统一协调。而关于物资储备的具体运作,我和几位领导大致草拟了一份。具体内容,大家先看一下大屏幕。主要是各种物资储备多少及其相关规则,以及流转细则等。”说完,老康示意小辛打开会议室里的大屏幕。
这时,会议室四面墙壁各自呈现出一份关于公司物资储备具体运作细则的说明。这份说明主要涉及所储备的物资之种类、数量、流转原则等:
第一:坚持“凡能储备的必储备”的原则,要求公司所有种类产品都应当建立储备库;
第二:物质储备的数量原则上控制在公司产能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物资储备率(储备数量与产能数量之比)控制在10%-15%;
第三:在市场规律和公司调控的双重机制下,物资储备按照“具有明显保质期”和“不具有明显保质期”进行动态流转。
(一)具有明显保质期的,所储备物资视具体保质期限设定物资流转期限:保质期十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一年以内的);保质期九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一年以上两年以内的);保质期八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两年以上三年以内的);保质期七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保质期六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五年以上十年以内的);保质期五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保质期四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十五年以上的二十年以内的);保质期三分之一处流转(保质期二十年以上的)。
(二)不具有明显保质期的,所储备的物资均按平均报废年限的五分之一处流转。
说明:以上流转规则只是一个动态参考值,现实中主要还是根据市场情况来动态操作,但不管怎样流转,储备物资的总量必须控制在10%-15%的物资储备率内。
(备注:遇到全社会出现特殊情况的,需要降低物资储备率,甚至全部产能都用来供应市场或捐赠!)
等大家都看完了,老康示意小辛坐下,并接着说:“大家会后再仔细看看,我们过几日请一些专家再为我们分析一下,尤其是物资储备率和储备物资流转,这里实际上是我借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其二者的关系整出来的,算是比着葫芦画瓢吧,大家也斟酌一下,看看其中有什么毛病没有,希望大家尽快把意见建议发到工作群或直接发到我的邮箱。我只是想强调一点,后疫时代,将是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充足的时代!希望大家促成我们公司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
大家都表示“好的”,看到大家积极讨论、表态,老康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欣慰之余,另外一个议题又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深知这下一个议题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且估计会遇到很大阻力去解决它!
想到这些,几丝愁纹横在了他的眉梢眼角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