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平方米之内

根据作者于8月12日晚亲眼所见的真实事件改编
谨以此文致敬电影《激战》和《八角笼中》
文/凌雪寒箫
你的眼前是繁华的商圈,人来人往,来去如烟。
恍惚之时,你的耳边传来了一声呵斥,一声训诫。
那是你的教练。你或许记不得教练这番苦口婆心的语录到底在说什么,但你记住了你的对手姓甚名谁,他在日常训练期间和你有着怎样的关系,他的打法特点为何,应该如何与之相过招。
你再一次想起了自己的身份,是一家格斗俱乐部的自由搏击学员,此刻正坐在商场里的一张长椅上等待着上场——这是一次全市的比赛,赢了,或许就能在格斗这条路上。
你深知,自己背后的这张大屏幕的另外一侧,是这座商场的室内中心广场,而广场正中央早已布置好了一座擂台。那方角斗之地,由冰冷的钢架支撑起铮铮铁骨,由绳索在四方将战场与人群分割开来。
擂台的大小,你再熟悉不过——不大不小的6×6,36平方米。
当你听到后台的负责人用广播大声喊出你的名字时,你陷入了沉默。随后,你将手中所剩不多的苏打水一饮而尽,套上了那不知是你自己专属还是已经浸润了无数人汗渍,只能看出显得有些破旧的护胸,看了看自己的护腿穿戴牢固,护裆也系紧了,随后,你郑重其事地戴上红色的头盔,再塞上牙套,走到人群的边缘。
在赛场一角的台下,你抬头望见上一组正在对打的选手——两个十岁的少年。
你看见,他们的战斗很稚嫩,稚嫩到两个回合的比赛腿部动作只有左右侧踢。“如果没记错的话,我的第一场比赛也是这样的吧。”你笑着向身旁的教练调侃道。
“都到这种时候了,还有心思说玩笑话。”教练用方言对你嘴了回去,随后拿出一副大小正合适的手套,将其牢牢地戴在你的手上。
不消片刻,随着上一组选手的下台,在主席的唱名声中,你顺着台阶,穿过绳索围栏,登上了这离地1米高的36平方米。
你深呼吸,在心里默默地提醒自己,从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起,值得你集中全部精力注意的,充其量最多只有两个人:
场上负责维持秩序的场裁,以及面前这一个同样身穿一身护具,但颜色却截然相反的对手。
你下意识地自我告诫,从站上拳台的这一刻开始,你不需要在乎外界的眼光,亲友的期待,亦或是劲敌的嘲弄,你只需要拼尽全力,将面前这个对手用符合规则的动作打倒,让自己能从擂台周围时刻盯着自己一举一动的边裁们的法眼下,多拿下哪怕一个击中点数。
擂台上,24摄氏度的室温,有些过于沉闷。而从场裁再一次说明注意事项,示意你和对手碰拳的那一刻开始,这空气的沉闷就没有经过任何物理或化学原理转变为热量,瞬间让整个广场燥热起来。
在你面向对方的脑门打出第一次左刺拳试探,亦或是你的对手面向你的右肩踢出外摆腿先得一分的那一瞬间,沉寂许久的围观群众之中终于爆发出了第一声惊呼。
你知道,对于已经看了有一段时间小孩菜鸡互啄的观众来说,在格式流水线化的攻防战斗之后,当观众对于这些羽量级的小打小闹感到有些厌倦之时,有一对重量级的健壮少年来上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一定能让群众游离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到自己的身上。
这点推理你非常确信准确性,因为方才你站上这三十六平方米的那一瞬间,你的余光看见了台下有不少准备离开的路人又停下了脚步。换言之,观众有增无减。
但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间——因为哪怕你分神一秒,你的对手就会多找到一出破绽用来打出极具伤害性的直拳。
现场的欢呼声和叫唤声,是对武术类身体对抗型运动员最有效果的合法兴奋剂。如同化学反应一般,当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耳朵能够感知到的催化剂加入到反应装置之内时,反应速率便会表现得愈发剧烈。
换句话说,你和你的对手,都忘了防守,专注于猛攻。
在你的左手击出快速的刺拳试探到敌我间距的下一秒,你右手的直拳便毫无预兆的向着目标的左胸猛然出击;而对手的右摆拳又抓到了你双手没有做好防备的机会,不偏不倚打中了你被头盔保护的左脸,随即又迈步上前,双手抓住你身体的两侧,提起右小腿一个膝顶将你顶开,重新拉开距离。
血气方刚的你,被对手的顽抗抬起了一部分脾气。你的对手,甚至开始挥手挑衅你。
“刚才‘1-2’不成,接下来让你尝尝‘2-3-2’的厉害。”抱着如此的想法,你再一次打出刺拳,被对手成功挡住——但他想不到这一拳是试探的假动作。
又是一记直拳!直拳命中后,把对手刚才用来破了自己招的左摆拳如数奉还,趁着对方尚未稳住重心,右手再补上一次直拳!
他有些重心不稳了,你提起左腿冲着他的腹部就是一脚,对手重心不稳翻倒在地,但落地的过程中也不忘了给你的腿部补上一脚。
像是回敬刚才对手的挑衅,你对着倒地的对手也追了一脚,虽然这换来的是场上裁判的警告。
当他再一次站起身时,象征着比赛结束的锣声响起,你和对手都换取了片刻的喘息。
但就在你准备扶着绳索喝下教练递来的矿泉水时,你感觉到手臂有些酸痛无力,似乎发力有些许受阻。但不知处于何种原因,你没有作声。
当第二回合的锣声响起,你再一次面对对手时,你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属于自己,脱离了控制状态。你跳动的擂台步伐开始有些微微发颤;你打出的拳头变得肉眼可见地迟钝,那就更别提使用抬腿的踢技了。
但你的对手,所秉持的信条可能是出自于某部漫画,被某位小说博主多次在作品中引用的一句:“战场上没有新人和老人,只有死人和活人。”虽然言之过重,但这被外界包围的36平方米,显然就是一方属于你和你对手的战场。
趁你病要你命,竞技体育从来不留情面。你的对手,在这一回合反而打出了更加凶猛的攻击。在短短的30秒时间内,他不止一次地将你的位置逼向擂台的边缘和死角。更有两次让你险些摔倒在护栏上,要不是裁判及时的阻拦,你甚至差点就要摔下擂台。
终于,在对面用两次左右连续侧踢将你踢翻在地,而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才站起身来的时候,你的教练替你喊出了暂停。
此时你的头脑有些许犯晕,完全听不见教练在对你说着什么,但你在得到水瓶补充水分之后,很快就恢复了足够的理智——这份理智告诉你,你需要再一次进攻,你做到的还远远不够。
回到战斗之中,你挥拳踢腿,打出了水平和力度不亚于第一回合时的表现。
可你却完全没有想到你的对手究竟状态有多好——他的防守居然滴水不漏。你可以攻击他无数次,可是他确实需要攻击你一次。
眼看着你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在被对手一个勾拳打出了鼻血之后,教练喊出了第二次暂停。
你不知道,被对手打掉的护齿落在了什么地方;你不知道,是对手的那一次重拳让此刻的你感到有些耳鸣。
“要不直接弃权?”教练一边拿来更换的拳击手套,一边问道,“不必勉强自己。”
“不必了,继续。”你果决地说道。“他KO不了我的。”
“你就这么确信吗?”
“最后20秒,分数足够拉回来了。”你把教练送到嘴里的矿泉水瓶推到了另外一边。
你确实说到做到了——你找回了些许状态,你的反攻也变得有力了起来。
当象征着比赛结束的锣声敲响,裁判示意二人来到擂台的正中间,等待结果。
可结果却是:由于你和对手各有一个回合打出了优异表现,因此平分秋色,再加赛一个回合。
天公不作美,你以为自己在中场休息时恢复得足够了,但你的对手显然状态恢复得更加好。
加赛不到一分钟,随着你的第二次倒地,教练喊出了第三次暂停。
转身之时,你听见你的对手骂了一句,“怎么都这样了还不弃权……”
此刻的你,深知自己实际上是技不如人,这一场比赛的最终结局是必输无疑。
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傻,傻到在上个回合还坚持了整整三分钟。
此刻,你的耳畔变得安静了下来。你听不见场外的议论,听不见对手的嘲讽,听不见教练的劝诫。
但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台下不知道何处传来:“加油!”
这句话很短,短到只有两个字。你也不知道这句话来自于哪个方向,也不知道说话的究竟是同一个拳馆的后辈还是观众中看热闹的小孩。
但这两个字,4个音节,却穿透了万分嘈杂,进入了你的耳朵。
你坚定地告诉教练:“继续。”
你再一次站回到这36平方米的正中央,和对手再一次进行较量。你深知自己这一局必输无疑,但你却依旧坚定地向着正前方打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你的对手正在尽可能地想办法,试图用最凶狠,最鲁莽的杀招,让你的KO成为他精彩表演的圆满谢幕。但他也在好奇,你微微踏步的擂台步法为何却从未停止。
锣声再一次响起。你仍然站立在台上。在加赛之中,你的对手并没有找到机会让你再倒下第三次,因而没能KO成功。
当你的对手和你被裁判牵着手回到了擂台正中央,你知道等待着你的这个结果早已注定。
“本场比赛结果:蓝方胜!”
你自顾自地向着台阶走去。
你听见观众在欢呼,感谢你和你的对手带来了今晚最精彩的一场对战。
你听见你的对手正骄傲的环绕着擂台,接受全场的赞美。
你失去了晋级的资格。离开了这三十六平方米,你也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面对刚才经历的一切,你想不出什么名人名言,却想起了必刷题练习册扉页那首长诗的尾段:
“你明白,你明白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你明白有些东西考过即扔,希望老死不相往来。你明白,你都明白。
而你不言不语,不怒不哀,不逃不躲。
你打下整个世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