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P25

2023-05-14 18:11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作家作品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新文学运动的元老。代表作《寄小读者》《南归》《樱花赞》 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冰心体”的文学样式,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 冰心体也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炼明快 清新婉丽,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文章介绍

●《寄小读者》最初为《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是1923~1926年冰心留美期间为《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所写的通讯。计29篇。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冰心用通信的模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赞美自然、祖国、母爱,文笔清丽、优雅,童心雅趣跃然纸上,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寄小读者》中得到充分表现,以爱融化冰封的灵魂,以爱传递耀眼的光芒,优美文笔与澄净心灵的完美结合。 ●本篇为第七篇。它的前六篇主要是记叙赴美时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之间的所感所见。这第七篇所记的则是从上海换乘邮船后的见闻与感怀。作者称它“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 第一篇,1923年8月20日写于日本神户。 开篇从送别写起,以离情别意为思念祖国、亲朋作了感情上的铺垫之后,总写了海上头三天的清新而活泼的生活:除了就餐,便是随意散步和游戏,像小孩子似地套圈子、抛沙袋,并“乐此不疲”。“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边树叶呈红绿黄白各种颜色,一丛丛倒映于水中,“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之下极其艳冶、喜人。 前一篇写海之美,本篇写湖之美,湖海之间究竟“爱那一个更甚?”作者以设问作答自然地引出了对两者的品评与对比:湖是“海的女儿,它们有相同处,也有相异的地方。就“异而言,“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深阔无际,“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有许多红花绿枝为衬托,“她的爱是温柔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这种对比深刻而又贴切。对比以及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使得写海、写湖的两大段浑然融汇、连成一气的。 ●简析本文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的主题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 上半篇写海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写慰冰湖:写岸上树叶在湖里的倒影,写柔和不胜桨的湖水,写落日映照下的湖色,和海景形成鲜明对照。 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爱心。 不是单纯景物描写,是把自己感情倾注其间,浸透着童年记忆、浓浓乡愁和对母爱的怀想,给作品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 文章将海比作母亲,将湖比作朋友,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浑然一体,凝练成真善美统一的艺术世界。 ●分析本篇融情入境,情景相生的抒情特色。·抒情色彩表现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 上半篇写变幻无穷的海景,下半篇写温柔艳冶的湖光,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其间,浸透着童年记忆、浓浓乡愁和对母爱的怀想,给作品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 文章最后更将海比作母亲,“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将湖比作朋友,“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在这里,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浑然一体,凝练成真善美统一的艺术世界。 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人间情怀。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 ●本文的语言风格。  写给小朋友的书信,平等、坦诚交流的文风体现了作者发现、尊重儿童独立人格和精神需求的儿童观,闪烁着“五四”精神的光芒。 文章语言轻灵隽丽,笔调柔和细腻,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学精炼雅致的长处,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

现代文学作品选P2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