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打假官员的执念:贵州深山里拯救濒临失传的老手艺之低水分国粹酿艺
“领导者都是孤独的,就像爬山,越往上走的时候,边上的人越来越少。”马云曾如此描绘企业家的状态。
作为还未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领导者,谭文兴长年处于爬山的状态,他爬的是茅台镇赤水河边的山。2013年,谭文兴避世酿酒,他离开繁华的广州,一头扎进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茅台镇山上,在小窖大道酒庄干起挑粮、担水、下窖、蒸酒的工作。
这条路的艰险,不亚于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
濒临失传的工艺

谭文兴与茅台镇结缘是2005年,彼时酱香酒尚未兴起,白酒的老大还是五粮液。身为广州市天河区工商局公务员的他曾负责打假工作,1999年一次普通的聚餐,他差点被一瓶假酒“撂倒”,而一名同事不幸离世。
“我从事工商打假执法工作11年,看到假劣酒层不出穷,防不胜防。身为执法人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拿什么来保护消费者?如果厂家不造假,何来有假酒呢?从此我立誓要做中国最好的白酒,从生产源头上杜绝假劣酒。”那次颇具讽刺意味的“鬼门关之旅”,让谭文兴冥冥之中有种使命感,从此踏上寻觅好酒之路。
可能正是这种使命感,令他遇上老酒师袁仲华。老师傅是一代酿酒宗师、原茅台酒厂副厂长王绍彬的弟子,在茅台等多个大酒厂担任过工程师,后来自己创业开酒厂,凭着独到的技艺和对品质的高要求,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随着年岁渐长,袁仲华坐不住了,他焦虑自己的手艺——源自1915年荣和烧坊和成义烧坊,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低水分酿酒老手艺”,在一个工业化的时代没有后继者。
所谓低水分酿酒老手艺,有几个特点:一是低水分工艺,即润浪时100斤高粱只加39斤95ºC的水(现时行业标准超过52斤),通过控制39低水分,出酒率比普通酒少得多,但酒中的香气成份比重大,所以酒体特别厚重丰满,酒香浓郁纯正;
二是为了更有利于无氧发酵,采用小窖池发酵,窖池容量不足标准大窖的六分之一,产量自然也低很多;
三是纯手工酿造,为了追求酿造极致品质的原汁袁味低水分酱酒,所有酿酒过程全部纯手工细节操作,只为让每一颗粮食都能得到充分发酵,产生大量的香气物质,令酒香更浓郁,酒味更纯正;
四是每一滴酒都要原产地藏养十年才出厂,保证口感的优雅细腻,原汁袁味。
这四大特点倒过来说,就是产量少、体力重、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回报周期长。显然,用这种手艺酿酒,对成长于科技时代的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对于逐利的商人而言,也实在不是什么好生意。
一面是商人 一面是匠人
“大家都不理解,在这个时代还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是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师父的叮咛,我都会继续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必须守护的技艺。”袁师傅坚持老手艺的初心打动了谭文兴,两人畅谈4个多小时后,谭文兴毅然决然拜袁仲华为师,并不顾亲朋好友的质疑,辞官创业。
从此,谭文兴一边跟着袁师父学艺,但更重要的职责是组建团队,推出产品,卖向市场,赚取微薄的利润来维系事业。谭文兴有很强的魄力,2010年,为了推荐师父酿的好酒,他在广东东莞举办过一场空前的盛会,还在当地报纸上一天投放十几版的宣传。为了这场活动,谭文兴抵押房子花费四百万,差点血本无归,所幸一位本地土豪大批量消化了存货,他才不至于倾家荡产。
随着酱香酒逐渐风靡,谭文兴的生意也逐步起色,可是要坚持低水分酿酒老手艺对土地、资金、团队和周期的高要求,让他很难有能力去扩大产量。而与师父接触得越深,袁仲华的匠人精神愈发影响到谭文兴,令他越来越不像个商人,比如眼看师父的老酒越卖越少,出于对未来的担忧,谭文兴常常个人掏钱,把师父的老酒和酒厂的年份酒大量收购下来。
这种情况下生意自然很难做大,所幸白酒的门槛很低,师徒俩独树一帜的技艺在那,加上袁师傅存有很多年份较长的老酒,品质上的优势使他们的酒得到不少人的喜欢。
商界传奇的情怀
牛根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商界传奇人物、著名慈善家、蒙牛创始人,豪迈的牛根生交游甚广,白酒自是他的钟爱。机缘巧合之下,牛根生喝到袁仲华与谭文兴的老酒,赞不绝口。
2013年,谭文兴通过商界朋友找到牛根生,其目的很简单——找牛总合个影,为自己的产品做个宣传。牛根生给了谭文兴8分钟对话时间,结果,两人一谈就20分钟。此时,牛根生已然退出商界,专注公益事业,他被谭文兴辞官下海,师徒俩共同守护低水分酿酒老手艺的故事所感动。

是年,牛根生到访谭文兴位于东莞的体验馆,后来又去了茅台镇,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的他,花费大量时间向袁仲华师徒了解低水分酿酒老手艺的历史和技艺,了解得越深,牛根生越被师徒二人的初心和坚守所打动。多次接触后,牛根生惊讶地了解到谭文兴“不像生意人”,总是把卖酒的利润投入到老手艺的传承上,于是动了“接力”的念头。
2013年底,牛根生拉上几位同样热心公益、热爱传统文化的企业家大佬,以公益的方式,以个人名义鼎力支持复兴低水分酿酒绝技。这家由谭文兴担任董事长的酒庄取名“小窖大道”,“小窖”指的是酿造少而精极致品质的酿酒小窖池,“大道”则表达的是坚守初心,“追求3755低水分绝技,酿造中国最好的酱香酒”的价值理念。
“守护濒临失传的低水分国粹酿艺,为中华民族留一瓶好酒。”满腔家国情怀的牛根生,许下了保护传统技艺,酿造传世美酒的夙愿。
大师顾腾的反转
有了强力后盾,谭文兴并没有过上舒服日子,他身上匠人的一面愈发盖过商人的一面。他舍掉原有品牌,在茅台镇椿树村建起酒庄,生产、流程、品控、管理、企业文化一手抓,同时还继续跟师父学艺,并组建低水分国粹酿艺酒师传艺所,招募年轻弟子,培养第四代传承人。
吾心安处即是乡,大部分时间谭文兴待在通讯信号很差的山里,以至于牛根生常常联系不上他,只好“强制”酒庄拉上光纤,用上WIFI。后来牛根生感慨,“没网络的地方,才是酿造好酒的地方啊。”
作为酒庄“顶层设计师”,牛根生吸引来被称为“卡地亚之父”的奢侈品大师弗朗西斯·顾腾先生。顾腾老先生起初不屑一顾,抵达茅台镇的第一餐饭,他要求喝红酒,“在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产品都是靠互联网营销出来的快餐品牌。”

第二天清早,顾腾先生乘车从酒店出发,一路颠颠簸簸往山上驶去,他反而兴奋起来。见到深山里仿如农耕时代的酿酒场景,这位来自法国的奢侈品大师一边向袁师傅讨教,一边品酒。低水分老手艺酿造出来的酒,开瓶溢香,入口细腻,入喉醇和,回味丰满,酒后依然香气馥郁,萦绕唇齿间,更萦绕在顾腾心间,经久未散!
“我发现一种祖传的生产优质白酒的方式,这与法国的独特产品,如白兰地、香槟非常接近。我必须承认我很震撼,因为它具备生产出真正奢侈品的所有必要元素——他们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历史,具备独有的工艺知识,并拥有一位出色的酿酒大师。”回到香港,不计报酬,主动并申请担任小窖大道品牌总顾问的顾腾先生不但没有再要红酒,反而主动端起白酒杯。
小窖出大道 前路不独行
近年来,开始有些同行和白酒爱好者慕名造访小窖大道酒庄。酒师们穿着布裤褂子,拿着竹耙子,挥动着手臂,摊凉刚蒸出来的小高粱,烟雾氤氲中,谭文兴站在师父袁仲华旁边,时而对着大伙叮嘱上两句,时而弯下身去打散成团的粮食。粮食发酵的香味、蒸酒的酒香……透过缝隙洒进来的阳光映射缭绕的烟雾,眼前的一切竟让到访者恍若隔世。
也有很多慕名者找谭文兴买酒,令这位酒商很“惆怅”。以低水分老手艺的超高工艺要求和酒庄的规模,意味着小窖大道一年只能酿40吨酒,再加上“一年酿造,九年藏养”的存放要求,巨大的时间成本,让谭文兴除了当年留下的一些老酒外,确实没有酒可以卖。
近两年生产上了正轨,事业逐步起色,但谭文兴还是常常一个人“独行”,他辗转广东、贵州两地,一人去,一人回,早已分不清,哪里才是归处。他在思考把低水分国粹酿艺产业化,用市场的力量真正使百年技艺发扬光大。

令谭文兴很自豪的是,他已经不那么“孤独”,因为70岁的袁仲华、62岁的牛根生,加上52岁的他,带出了一批25岁的年轻弟子。2020年5月,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认定小窖大道酒庄为“仁怀酱香酒传统核心技艺传习示范基地”,2020年11月3日,小窖大道酒庄举行了“仁怀酱香酒传统核心技艺传习示范基地”和低水分国粹酿艺“小窖大道酒师传艺所”的揭牌仪式,并于当天举办了传统的收徒仪式,6名优秀的年轻弟子拜谭文兴为师,小窖大道至此已四代传承。
活动当天,很多人问谭文兴,小窖大道何为“大道”?谭文兴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社会很需要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而每个坚守初心的企业家都是孤独的,我希望把小窖大道做成传世的好酒,仅献给这些企业家,并传达给他们,其实,你永远都不会独行。”
的确,坚守初心意味着“华山一条路”,谭文兴和他的小窖大道仍然走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但或许假以时日,这条路,终将成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