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S卡牌海报原图(德国3k)(8)
你们想看的KARDS
它
回来了!


150毫米榴弹炮M.15/16是一种重型野战炮,于一战期间由斯柯达为奥匈帝国设计制造。
吞并奥地利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国防军便开始使用这种火炮。
不过,由于弹药特殊,这种火炮的使用并不广泛,并且主要用于岸防。



我能找到的最像的了,可能是改动过了吧。

38(t)坦克原本为捷克斯洛伐克坦克,但是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夺取了这种坦克,并将其投用到德军中。
这种坦克最终因为武器火力不足于1942年停产。



BV 138海龙是一种德国水上飞机。二战期间由德国空军作为海军巡逻和侦察机使用。

该机生产于1938-1943年,标准型装备2门20mm MG 151/20机炮,最多3挺7.92mm MG 15机枪,还有一挺13mm MG131机枪。
部分改型会行使一些专门的职责,例如扫雷改型会携带一个磁场发生消磁装置,和配备海上搜索雷达的反舰改型等。


Fw 200秃鹫是一种德国四发飞机,1937年作为远程客机开发制造。

二战期间,德国空军和日本海军航空队将其军用版本作为远程侦察机投入使用,也用作反舰机、海上巡逻轰炸机和运输机。
Fw 200也被盟军称为“信使”,丘吉尔称它为“大西洋的祸害”,因其在大西洋战役中对盟军造成了沉重的航运损失。


21cm42式喷烟者是二战期间德国使用的一种多用途火箭发射器。
供一支名为Nebelttruppen的特殊部队使用,该部队在战争期间负责运送化学武器和高爆炸弹。

42式喷烟者拥有5个炮管,火箭弹在电力驱动下最大射程可达7.85公里。



5cmPAK38反坦克炮是德国于1938年研发并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一款50mm口径反坦克炮。
该火炮基于PAK36研发而成,于1941年首次在战场亮相;而1935年设计的PAK37由于性能较差,从未被使用。
该火炮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是一款能够近距离穿透T-34车身45mm倾斜装甲的少数早期反坦克炮之一。
它同样可搭载能够对付KV-1中型坦克的Panzergranate 40 APCR 硬钨芯穿甲弹。

U-48是德国的VIIB型U艇,在二战期间服役于海军。
U-48于1939年下水,战争爆发时,它潜伏于北大西洋,并立即开始对付盟军运输展开行动。
U-48参与了多次行动,其成员成功击沉了55艘盟军船只,然后于1943年从前线撤下。
1945年5月,该潜艇的剩余船员在吕贝克湾将潜艇凿沉,以防止其被盟军捕获。


三号坦克于1939年首次投入使用,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服役着,但在1943年,由于需要更强大的反坦克炮来针对苏联的T34而停止生产。
F型是众多衍生型号之一,并且是第一个量产的。


三号坦克G型是三号中型坦克系列中的众多型号之一。
G型与F型极为相似,只不过在炮盾增添了额外的装甲。


1945年5月3日,在希特勒自杀后,仍在柏林的废墟中战斗的第249突击炮旅的残部决定逃亡易北河,向分界线以西的西方盟军投降。
5月3日午夜过后不久,第249突击炮旅在施潘道(地名,德国柏林的一个区,是最西面的一个区)分成两路向西突围。
其中一路在赫尔伯特·雅施克(Herbert Jaschke)上尉的带领下顺利突围,第二路则全部落入苏军之手。
三号突击炮G型,是德国在1940年到1945年间使用的一种自行突击炮,也是德国在二战期间产量第二多的装甲战车。

三号突击炮G型由三号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成,但炮塔由一个固定的上层结构代替,能够安装一门75mm M3火炮。
德国最初将三号突击炮设计成一种用于步兵支援的移动突击炮,但后来将其当成坦克歼击车使用。


三号突击炮G型拥有改进的上部结构设计,并且增加了装甲侧裙板来对抗反坦克步枪和空心装药。
在三号突击炮的早期版本中,装甲虽然有所改进,但事实证明这些改进也不够,后来的版本具有一套改进的装甲侧裙板。


三号坦克L型是三号坦克的衍生车型,生产于1939至1945年间。
该坦克由戴姆勒-奔驰制造,由德军在各个主要战区中使用。
L型是J型的改型,装备5cm火炮,其车体及炮塔前部还装备了20mm的附加装甲版。

包围指一支军队或目标被敌方围困而孤立的情形,战犯们更喜欢叫“包饺子”。
当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入侵苏联时,他们设法在行动早期阶段包围了大部分红军。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红军损失超过十万人。


合围指对敌人的侧翼发动攻击,这是一种在历史上被广泛用于战争的军事战术。


He111是德国的一种中型轰炸机,在1935-1944年间生产。
He111在战争开始时是德国空军数量最多的中型轰炸机,但是它武器薄弱的缺点在不列颠战役中暴露无遗,尽管不断地进行改装和升级,但在战争后期已经过时了。
He111被派往多个战区,并被赋予了多种角色,如战略轰炸机、鱼雷轰炸机、中型轰炸机和运输机。


德国Pz.Kpfw lll(fl),或称FlammPanzer lll,是一种搭载有14mm火焰喷射器的三号中型坦克改型。
为了隐藏这种坦克的作用,还特意安装了一根长1.5m的伪装炮管。
该坦克可携带1020L可燃液体,火焰喷枪采用脚踏板操作,有效射程最远可达60m。
为了保护坦克本身和内部的可燃液体,该坦克额外增添了20mm的装甲并在车体上下各安装了30mm的金属板。
三号中型喷火坦克于1943年首次参战,曾在东线战场和意大利战役中使用,总共生产100辆。



四号突击炮为四号坦克衍生型突击炮。
二战期间,德国共计生产了1108架四号突击炮,而额外的31架是直接从受损的四号坦克车体改装而来。


ME Bf 109是德国空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主要战斗机。

Bf109最初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服役,到二战结束德国和盟友仍然在使用这种机型。

它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斗机,在整个二战期间的空中歼敌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架飞机。


在军事术语中,增援指派遣支援军事行动的额外部队或物资。


德国国家银行是德国在1876年至1945年间的中央银行。



德国3、6、9科研卡都是这张。
二战开始时,德国在工业化和技术战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战争开始时,他们也一直在研究用于战争的核能技术,但在1941年,他们决定放弃核计划,转而专注于开发其他更能产生直接影响的新技术。

其中包括第一款量产的突击步枪STG-44、V-1飞行炸弹、Me262和Arado 234喷气机,但这些技术的诞生都“太少、太迟”,没能真正影响战争的结果。

不仅如此,随着战争的延长,德国越来越缺乏原材料,因此化学研究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化学家开始研究生产橡胶和汽油合成替代品的技术,而建立和经营这些产品的工厂都需要专业的化学知识。

1939至1941年,德国空军主要使用斯图卡为进攻部队提供支援,并且效果颇佳。
然而,由于德国空军缺乏协调性和雷达技术,导致他们无法在战争后期形成规模并获得绝对的空中霸权,先进的德国飞机研制时间太晚,已经无法挽回局势。
直到1944年7月,Me 262才开始投入使用,而He 162只在最后几个月的欧洲战区中出现。


德国空军在1939-1945年间战绩颇丰,空军部队与快速进军的陆地部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不仅如此,对敌方步兵单位而言,“斯图卡”更是令人闻风丧胆。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德国空军由于飞机的生产和燃油的匮乏,没能形成足够的规模来夺取空中霸权。


军事术语中,突破指的是攻破地方阵线。


第136山地步兵团隶属于德国国防军第2山地师,该团成立于1938年,在山地和寒冷天气下接受作战训练,该师由奥地利阿尔卑斯军团第6师的人员组成。
二战期间,该师在东线的挪威和北极附近的北部地区服役,随后在战争结束前期被转移到西线。
该师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和1940年的挪威战役中随同南方集团军一起作战。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第二山地师与挪威山地军团和芬兰军队一起在北极地区对抗红军,并一直服役到1944年芬兰和苏联的敌对行动结束。
该师最后在西线战场上向盟军投降。



德国军械库中的主要轰炸机有亨克尔He-111、道尼尔Do-17以及容克Ju-88.
德国空军倾向于给部队提供近距离战术支援。
二战早期,这种战术非常成功,但从长远来看,缺乏远程轰炸机的问题十分致命。


党卫军后期有一个专门的尼德兰师Landstorm Nederland,不过没来得及组建德三就完蛋了。
“Blitzkrieg”,闪电战,该战术利用机动性高的步兵、装甲和空军单位迅速突袭并包围敌人,从而以快制胜。




第361非洲团由300名德国人组成,他们在二战前曾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尽管一直被其他士兵所诟病,但由于战场需要更多部队,所以他们获准在德国国防军中服役。
第361非洲团隶属于德国国防军非洲军团第90轻步兵师,曾在北非、撒丁岛、意大利服役。
该师在北非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与英国第八集团军交战。
1943年突尼斯战役后,该师向盟军投降。
随后,该师在同年进行了重组并被部署至撒丁岛,后转移至意大利,并于1944年全军覆灭。


第33装甲掷弹兵团于1942年成立,隶属于德国国防军第4装甲师。
该兵团在东线战场作战,参与了包括巴巴罗萨行动、莫斯科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众多战斗。
1944年,该师被转移至立陶宛北部,在当地作为支援部队抵御苏联的进攻,直至战争结束。


第980国民掷弹兵团隶属于第272国民掷弹兵师,在西线战场参与了众多战役,但在1945年4月遭受重重围困,史称“鲁尔突围战”。
国民掷弹兵是德军师团的一个称号,该师团组建于1944年。
这些师团参与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包括阿登战役、东线战场防御战、齐格菲防线战役,以及发生在德国的最终战役。



第989掷弹兵团隶属于德国国防军第277步兵师,该团于1943年在克罗地亚组建,不久后与第277师一起被派往法国。
1944年8月,该师在诺曼底战役中被歼灭,但在9月进行了重组,并被派去抵御盟军在法国北部和莱茵兰的进攻。
该团后来参加了突出部战役,与第12国民掷弹兵师一起作战,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回德国继续战斗。


第5装甲掷弹兵团隶属于第12装甲师。
1941年,该师参与了巴巴罗萨计划,作为北方集团军群的一支部队,它参与了进军列宁格勒的大规模行动。
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之后于1944年在巴格拉基昂行动中的库尔兰包围战被红军围困,并最终于1945年5月投降。


鹰是第三帝国的国家象征。

黄蜂自行火炮使用二号坦克底盘,该火炮生产于1943年初至1944年6月,共计生产了676辆,其中159辆没有火炮,只作为弹药运输车使用。
黄蜂最初用于东线战斗,可靠性与机动性良好,成为了装甲师炮兵编队的重要补充手段。
黄蜂还被用于北非战役,对于在荒凉沙漠中行动的非洲军团来说非常有价值。



黄鼠狼三号H坦克歼击车是一款生产于1942到1944年间的德国坦克歼击车,并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黄鼠狼三号H坦克歼击车采用改良版38(t)坦克Ausf.H底盘。
该型号坦克歼击车机械结构可靠,可携带足以摧毁战场上绝大多数敌方坦克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