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1届毕业生到2023年经历的一切(德国留学考公考编求职篇)
我也是一步步走到了现在,摸爬滚打,无数个流泪崩溃,绝望无助的时刻,这篇文章我其实拖了很久很久,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磨砺和坎坷,我有时候不愿意去回想,也是会觉得痛苦,毕竟我也是撑过了走到了今天走到了现在,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辈们在发声在表达自己,也有人愿意共同探讨,那我也愿意分享自己的一点经历,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成长旅途。
在等待签证的日子里,学校开学,我开始准备上课,约课程,发邮件询问上课的诸多事项,和同学一起讨论,学车,玩,也算是很轻松很惬意的几个月。
当时签证约在了12月份,我就看到公务员考试,我就想报上考考试试,体验一下,跟裸考差不多,经验不是很多。
但下拒签了,我其实也可以稳住心态,约了新的签证Termin,一直等待出国。
但家里着急,不放心,觉得我不能虚度光阴,于是我开始准备2022年的考编,与未毕业时那次裸考不同,也与2022年的裸考公务员不同,我报班学习了,因为当时的疫情防控,考试一推再推,我备考的战线也从原本的2个多月变成6个月,在备考的这一段时间,把在德国学校的一门网课上完了,小组讨论课,除夕夜进行了考试,得了最高分1.0,然后德国学校就来到寒假,没有什么课程了,我就准备考编,但由于战线的拉长,和我自身并没有学的特别精,我并没有在这次考试中成功,但我也积累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用于以后使用,但我当时报的中公,拖欠欠款,后来又牵扯退费,如果顺利解决会再写如何解决的,这篇先在大体上说说经历过程。
上述是一个山东毕业生在等待留学签证的同时进行的一系列山东考编考公历史。
下面再说说自己的就业应聘经历,其实我一直从小就知道,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在山东的就业前景和方向,有但是不多,抛出编制就是厂子打工,但我还是自己积极会摸索了一些。因为我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还是有一些方向的,尽量不去迷失。
参与过秋招,当时投了很多简历,大部分都是投的各大银行,然后参加笔面试,因为当时学业的一些安排,通过笔试后我只参加过农行的面试,分为两轮,无领导和半结构,也积累了一些面试经验。
毕业之后就是考编制,投简历笔面试,当时就觉得,都是经历,积攒经验,我还是挺喜欢折腾的,可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我还去过中职学校面试过会计老师,当时进行了一段试讲,但我并没有考过教资,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可能当时大学没觉得要去当老师,就没有准备,但毕业看到有招人还是去报了,参与了一下体验了一下,我大学期间也没有报考了会计的考试,也是在面试证券公司的时候报了证券的考试学习了一下,我当时学的最多的就是德语,德语的班倒是报了很多上了很多,也有很多德语学习的经验,参加过两次德福考试,去北大考了一场和青岛考了一场,北大的建筑真的很美,百年名校,一进去里面的氛围都不一样,也有情侣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梭,真的会有种校园电影的感觉,也难怪会有很多歌都是从那些校园里产生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里呆的时间比较多,一些客观主观因素发生了变化,但我当时依旧觉得继续折腾也行,直到我稳定下来,不折腾了等结果跑出去也可以,歇一歇在那边再折腾,但我最终都是要稳定下来,当一个开心快乐健康平安的美女。
我其实静下来仔细想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二十多年都过得很有意思,小时候没有什么学习上的规划,可能因为被罚过抄写过一次卷子,我一直都想考的还可以,也是听从父母的建议和安排,学过很多兴趣爱好,我都不讨厌,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初中的时候父母跟我说要考市里最好的高中,我就这样学习学习啊,高中的时候父母建议我学理科可以学医,我虽然擅长文科,但我还是学啊学啊理科,但毕竟还是不擅长,没有很高的分数,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可以去学医去实现从小到大的梦想,但我当时看到了新的东西,我就决定去学了,就放弃了之前的目标,树立新的目标。
上了大学之后就决定以后要出国,我就努力的学德语,从大一开始一直到大三我都在德语和绩点奋斗,后来绩点也稳定在可以出国念书的水平之后,我还在想我还没有谈一场很理想化轰轰烈烈的恋爱呢,那我就要去谈,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我也要去谈,当时一想到他会死了的时候我真的哭的很伤心,当时都无法想象他离开我,唯一想象到的就是死别,后来也结束了,俩人各自安好,我当时就是属于我没办法想象他要是和别人在一起的画面,我真的要接受不了,哪怕只是想象,后来也没有这样了,我这段时间遇到的男生我只会觉得,应该以后会娶一个好媳妇吧,但没感觉那个人就是我了。
但我其实也很懂,当你和一个你有点喜欢或者很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他对你不好或者相处的时候有问题,“纠缠放大了自由”,你会去想摆脱逃避获得自由,因为你真的很痛苦,但其实有时候一些事情是可以解决的,心态也是可以调整的,但你会比较痛苦,还有背德感也会在从中产生的,人心和人的情绪是多变的善变的,一个能让你情绪稳定,给你提供能量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味索取你榨干你的精神力的朋友或者对象真的很重要,当你有阳光洒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可能还是忧愁抑郁,可你看到他你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事情是可以解决的,人是可以有活力有力量的,只有被阳光照耀过被肯定过的人才能懂这种人对你的意义,那真的是一种的救赎。
“心软的神”大概就是如此。
扯远了再继续回到时间线上,上了大学之后又是自媒体特别兴旺发展的时候,见识到了很多很多的可能,我当时其实对我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选的时候也是因为绩点更好拿更有利出国,所以我当时参与的很多学校社团或者是活动都是与自媒体有关,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最用心的就是b站这个账号,从小就是看b站,接受别人的,欣赏别人的,终于等我长大了我也开始创作,有人看我和我互动,支持我,我当然很高兴很开心,别人掏心掏肺和我分享人生,我也想这样做。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参与过很多自媒体的实习活动,也在b站账号分享过一些实习经历,但我未毕业的时候看过一些这些媒体社交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大城市,但我很不喜欢漂泊感,我不喜欢浮萍感,有我的房子有我熟悉的东西安心的感觉对我很重要,我就没有去企业追求这个东西了,但我仍然会在b站运营我的账号,这是我最倾注心血的社交媒体了,开心的不开心的我都会在此分享,有时候当成记录和随笔分享,互联网给我了一个平台,让那个从小就喜欢写日记写随笔的小女孩仍在保有自己的一份内心的纯净。
为了忘却的纪念,可能就是写下来就可以放心去忘了,都变成心得气质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一直陪着你,有时候想回忆就拿出来看看,也不失为一种情怀。
再将视角看向我大四的时候经历的事情。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拿过几个工作的offer,但我当时对这些都不是很满意,有的是干了几天实习有的是拿了offer之后没有签直接拒了,当时刚毕业的我还没有体会到现在这种大环境常说的就业难,“孔乙己脱长衫“,我觉得不行的不好的就不去干就拒掉,加上我当时申请留学准备学习上的事情,找工作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困扰,加上自己也找到过工作,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哈哈哈哈可能当时就是刚毕业意气风发,年少轻狂吧。
等到真的就业工作的时候,社会又毒打我,暴风雨猛烈的刮,太多太多的东西瓦解坍塌又重建,但再大的雪也到达不了春天,风浪过去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了,慢慢生活步入正轨开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