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 火
——摘编自张炜同名散文
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
它,
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
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

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
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 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记得那个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
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
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
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或许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
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
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

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

想起那些互不谦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
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

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
当每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
当有人怀念炉火之时,往往已为时过晚了。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
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
那是心中的火,
不灭的火,
生命的火,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
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
生命之光
即是永恒之光。
加入本群,与我们畅聊历史,政治,哲学,社科,思想,甚至还可以聊数理化生!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提出你的观点,分享资源(只要不把群搞没就可以)。


非常抱歉,下周要考试,比较忙,所以没准备什么,请谅解。
下周一定会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