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心理咨询:别让“愚孝”榨干你的人生,如何应对情感勒索
前几天,闺蜜跟我诉苦,说公公婆婆又双叒叕管他们要钱了,这次的理由是要翻修农村老家的房子。但实际上,前些年她和老公两人已经出钱给老人在市里买了套房子,老两口搬到市里生活,老家的房子根本没人住。
闺蜜和她老公都是农村出身,好不容易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安了家。由于疫情,她老公失业了近1年,虽然找到新工作,但收入相比以前少了不少。除去每月的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费等等,手头不并宽裕。
即便如此,闺蜜逢年过节都会主动给公公婆婆一些钱或送些礼物。但是,两位老人总时不时找各种理由向他们“借钱”,小到几千,大到几万。
每次开口要钱的时候,总惯用一招“当年我们是起早贪黑、一天打几份工,才供你念完大学”。闺蜜的老公每次听完都不好拒绝,只能把家里的那点存款给了出去。
为了此事,闺蜜没少和老公吵架,但没用,她说自己都快得抑郁症了。
情感勒索不是"万能药"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孝”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做子女的孝顺父母天经地义,但是那种无度的索取,一味要求你去感恩、回报,却是另外一种绑架。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依然存在这样一种观念:我把你养大,是你欠我的,你必须报答我。
他们把养大孩子当成一种投资,等孩子可以赚钱了,就以长辈的名义,以既往的“牺牲”,要求你做这做那,利用自己的情感优势来要求子女顺从和配合。
大家还记得热播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吧?
电视剧《欢乐颂》剧照
樊胜美生在重男轻女的贫寒家庭,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在上海打拼,但赚来的钱全填了家里的无底洞。父母就像吸血鬼,一次又一次向她伸手要钱,并把钱全部给了她那好吃懒做的哥哥。哥哥婚房的首付是她出的,还贷也是她,连生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
电视剧《欢乐颂》剧照
当樊胜美拒绝父母无节制的索取后,母亲就控诉指责:"你怎么能这么狠心,你怎么能眼看着你哥哥嫂子坐牢而不救?"
试想一下,这样的家庭关系,做父母的真心爱过自己的孩子吗?作为子女,面对父母过分的情感勒索和金钱勒索,我们要无底线的去顺从,去迎合和满足吗?
电视剧《安家》剧照
我认为,孝顺不是单向的,既不是家长对孩子的道德绑架或情感勒索,也不是子女不顾一切、舍弃自我去满足父母所有的期待与要求。孝顺是因为爱而彼此照顾。
百般顺从并非真正的孝顺
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全所谓的孝道,是很不明智的事。
人要孝顺,但不要愚孝。身为子女,我们自己要清楚,哪些事该顺从父母,哪些不该顺从。
有的父母美其名曰“为你好”,要挟你事事顺从,使你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而活。有些长辈会把你的钱拿去赌博,或资助其他的子女,或不理智消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是不会管你的死活,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被他们绑架?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通过情感勒索就能达成期望的工具。
对父母的要求无条件的妥协,看上去是很孝顺的事情,但实际上,过度的"孝"和"愚孝",对自己的人生、婚姻和家庭都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就像我闺蜜那样,老公一味的迁就,早已给婚姻埋下了“地雷”,也让家庭抗风险能力变差,稍有风吹草动,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守好边界,拒绝愚孝
我们要有一颗孝顺的心,报答父母是对的,也是一定要去做的,但在孝顺这一事情上我们要坚守一定的原则。
做真正的孝子,需要我们有主见,设定你的边界,选择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同时也能满足父母需求的合理的中间立场。
面对父母的钱财或情感勒索,我们要找机会与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但在沟通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自己“给予的限度”,哪些自己能做到,哪些自己做不到或不愿意做。
你可以告诉父母,自己正在努力打拼事业,收入有限,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给予拒绝;或明确告知父母只能给到多少,没有更多了,请父母体谅;或选择不给现金,而是直接付掉他们的某些花费,确保钱不被用作不良嗜好或不必要的开销。
这时父母可能会抱怨、指责,你要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动摇。
那些不断索取的父母,大多缺乏“边界感”,这就要靠子女设立界线,坚守界线,抵抗反击,才能“完美得分”。倘若一味退让,突破底线,长辈就有可能胃口越来越大,让你越陷越深,最后结成“死结”。
只有守好自己的边界,拒绝愚孝,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主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