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星空》初见短评

2023-09-02 03:08 作者:稀饭娄子  | 我要投稿

随着媒体评分的解禁,《星空》这款作品终于揭开了他的面纱。M站均分88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分数,但似乎并没有满足大家的预期,再加上王国之泪、博德之门的两个96分珠玉在前,《星空》好似一部已经崩溃的游戏。玩家们对贝塞斯达对陶德的期待、B社微软的大力甚至有些过度的宣传,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认为《星空》就应该是一款划时代的游戏,他集成了B社RPG的灵魂又有着自由广袤而丰富的太空探索与冒险。当其真实的水平没有达到这样的期待甚至有些保守时,人们评价的尺度与依据就倾斜向与奇佳之作的差距和与过高期待的落差(也有对游戏设计故步自封的遗憾)而忽视了一部分作品本身的质量。媒体均分88,优秀但不完美有缺陷,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抢先体验第一天用XSS游玩了9个小时后,无论是IGN日本的10分和IGN本部GameSpot的7分都有自己的逻辑和道理。对我自己而言,由于真正接触到游戏的时间比较玩,对B社式的RPG还是很有兴趣的,真正在游玩时开门和上下舰舱的加载其实影响并不大,星际飞行和探索的空洞,也很大程度上被RPG要素和飞船改装哨站建设等其他玩法抵消。(至少前9个小时自己玩下来是这样而且我认为飞船空斗、调整电力、对接的玩法已经很不错了)但问题就出在“星空”上面。

图:飞船在自由飞行时的界面

太空中有星球与星系,这是立体而又庞大的。但真要把这种立体与庞大表现出来,而且要让其充满生命(角色扮演与故事)非常困难,贝塞斯达选择把星空摊开在纸面上,这也意味着不可能会有星际间自由的探索。即使在一个星系中,每个行星也都是平面的,这里确实有点遗憾,明白可能平面能让一千颗星球更容易的生成出来,但就算不把所有行星做成“球”,至少也把几个重要的行星真正做出来。 这也是玩家们说星空空了的原因之一,我觉得这种空不是《无人深空》那种空,可以从《星空》和《上古卷轴5》的地图对比中看到。

比如在天际省里徒步从雪漫到冬堡,途中我们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洞穴、遗迹,但在银河系里从南门到太阳系只能经历那几秒钟的跃迁动画,中间的所谓“赶路”在《星空》中很难实现,就导致了即使B社在各行星塞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显得很空。玩家期待中的探索:一方面是星际间自由航天,由于银河系本质上是平面而无法实现,另一方面,B社不可能把所有行星都做成天际省而显得每个行星都很“空”。在星系、星球间的频繁跃迁和降落,给人一种B社是把星际探索镶嵌在二维地图里的感觉。 放下对《星空》的期待,把这部作品看成是B社版《质量效应》(剧情上9个小时还暂时看不出来)去玩可能更好。而这种期待更多是宣传造成的。 很短时间内体验到的星空的部分优点: 部分细节非常到位

打开物品栏,玩家捡到的所有东西都有模型,这方面做的还是很认真的。

另外,当我在一个储物柜里找到《雾都孤儿》的时候触发了一个任务,在地球上找到伦敦地标。为了一本书去一个地方的浪漫,虽然地球那时候已经是荒漠了。

图:触发任务的《雾都孤儿》没截到,只剩一本《大卫·科波菲尔》了

美术风格也很漂亮

美术设计上是真正做到了陶德说的“NASA”朋克。

射击手感有所提升

不是B社那种RPG风格浓厚的FPS体验,在一些哨站进行枪战时,真的是有一种《使命召唤》、《光环》的意思。

九个小时的体验远远不能概括整部游戏,上述的各点也仅仅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虽然缺陷很明显,但确实能够感受到这部作品优秀的地方,瑕不掩瑜,值得一试。《星空》很好,但不是最好,所以陶德,梦想到底是什么呢?做个不恰当的比较,我觉得陶德很像梅西,《辐射4》很像是14年阿根廷的失利,德国队和《巫师3》实力的确很强。可能《星空》更像是18年的阿根廷,和法国队可以踢的有来有回,但还是4:3不敌对手,就像当时的阿根廷队,贝塞斯达需要做出改变,需要有新的东西。我非常期待可能是陶德最后一款游戏的《上古卷轴6》,我不希望《上古卷轴6》也在被发售前被推向神坛即使他可能有这个实力,我只希望热爱游戏的制作人们做出的游戏能够被大家理性的评价和讨论。

《星空》初见短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