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基础知识点小结(下)
接上篇:模电基础知识点小结(上)
负反馈放大电路
对于放大电路,所谓闭环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有反馈通路)。
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净输入量增大),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正反馈。
反馈深度是指负反馈的增益Af=A/(1+AF),其中(1+AF)为开环放大倍数与闭环放大倍数之比,反映了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程度,被称为反馈深度,A是开环放大倍数,F是反馈系数
深度负反馈采用闭环增益近似为反馈系数的倒数,也就是输入量接近反馈量,即1+AF远大于1,Af≈1/F。
一般反馈网络是由无源器件构成,其稳定性优于有源器件,因此,深度负反馈时的放大倍数比较稳定。
Af<A,引入的是负反馈,Af > A,引入的是正反馈
直流负反馈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
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目的是(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负反馈有哪些组态?应该如何判断?输出短路法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
判断电流电压:使输出电阻RL两端电压为0,若反馈仍存在为电压负反馈,反之为电流负反馈
判断串联并联: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压相加减的形式出现在输入端为串联反馈(一般接到放大器的两个不同输入端);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相加减的形式出现在输入端为*并联反馈(一般接到放大器的同一输入端)
正负判别(瞬时极性法):断开反馈支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从同一输入端进入放大器
若瞬时极性相同为正反馈,相反为负反馈;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从不同输入端进入放大器,若瞬时极性相同为负反馈,相反为正反馈。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瞬时极性

运放分析

实现电压-电流转换,应该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要稳定输出电压,必须引电压负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放大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转换成电压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转换成电流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放大。
深度负反馈的放大倍数分析:虚短虚断
要实现输入电阻高、输出电压稳定,应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提高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牺牲放大倍数
2、改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减轻输入电压源负担;并联负反馈减小了输入电阻,减轻输入电流源负担;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流。
3、展宽通频带
4、减少非线性失真和抑制环内干扰,对外来噪声无能为力
多级放大电路中,反馈过深,可能带来自激振荡(三级或三级以上)
消除自激振荡的出发点:破坏幅值平衡条件或破坏相位平衡条件。最常的方法是频率补偿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ThetaQing」的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Thera_qing/article/details/12446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