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制造业巨头没落,年营收1777亿,英国企业欲收购

2021-06-10 20:51 作者:一人评论  | 我要投稿

企业的长久经营并非一件易事。

就算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成为巨头,都有可能由于经营不善而走向倒闭,或者被收购。

企业被收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背后折射的都是其经营不善的本质。今年4月,英国私募资金CVC联合日本的一些公司、投资基金向东芝发起收购邀约。

乍一听,这是很难想象的事,作为日本制造业的巨头,东芝要被收购了?

但如果对东芝近年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的话,其实它会被别的企业盯上并不是什么太难以想象的事。

1、日本制造业的骄傲

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东芝是一个庞然大物。

事实上,曾经的东芝确实有被誉为巨头的资本。

1875年,田中久重创办了芝浦制造所,也就是东芝前身。算下来,已有146年的悠久历史。

在日本工业化的进程中,东芝的业务亦越做越大,陆续涉足家电、机械自动化、半导体等行业。

日本第一台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雷达、晶体管电视等都是东芝制造的,全球首台彩色可视电话、首台HD DVD播放机、首张NAND型记忆卡也是东芝制造的。

在半导体领域,东芝曾和日立、富士通等巨头,组建了庞大的半导体联盟。在东芝的带领下,日本半导体曾占据全球芯片的半壁江山。

说东芝是日本制造业的骄傲,绝不过分。

时过境迁,尤其是千禧年以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兴起,东芝很多业务走向衰落,陆续剥离变卖了许多业务资产。

2020年,东芝将业务调整为四大事业板块,即以电梯和重离子癌症治疗为核心的“社会基础设施事业”;以发电机和节能环保型列车为核心的“新能源事业”;以人工智能(AI)和电子设备为核心的“半导体事业”;以GPS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事业”。

调整业务的背后,是东芝自救的又一次尝试。

2、一块肥肉

东芝走向衰落,最为关键的因素是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

在此之前,东芝在核电领域已经投入了近百亿美元的资金,公司非常看好核电的未来发展前景,并逐步将核电纳入核心业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当然有广阔前景。但2011年后,日本社会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至此,东芝遭受重创,经营陷入困境。

不过,该事件只能算是天灾,非东芝所能预料。但接下来的事件,只能说是它咎由自取了。

在利润至上的日本企业界,利润几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于是,在2008年-2014年间,经东芝三任社长选择了财务造假,虚报了总计224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1亿)的税前利润。

此举直接导致东芝被罚超73.735亿日元,但被罚事小,长达多年的财务造假直接让东芝的形象破产。虽然东芝一众高管很快展现了“躬匠精神”,但并没有让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

在这之后,东芝的经营愈发艰难了。

2020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东芝销售额下滑9.9%至3.0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77亿元),虽然实现1139亿日元的净利润,但主要靠出售股份所得,经营仍不见好转。

上百年的积累使得东芝坐拥一笔极为丰厚的资产,如今经营低迷,自然成了被外界垂涎的一块肥肉。

因此,英国CVC的不请自来,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面对邀约,东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开始采取包括游说在内的一系列措施,积极谋求自救。

作为日本老牌制造业巨头,且拥有核能等敏感业务,外企收购东芝存在不少障碍。东芝最终能否被外企收购,就目前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芝已经衰落了。



日本制造业巨头没落,年营收1777亿,英国企业欲收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